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政府和各界人士都认为,中美两国要发展稳定合作关系就一定要扩大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点,两国关系应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这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中美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际战略、历史文化、国家利益等很多方面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间的重大不同甚至矛盾、分歧将长期存在.因此,中美关系要长期稳定发展、建立新型大国合作关系,就不能仅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同时应以不敌对、不挑战、不威胁和不反对对方重大利益和主要方面为基础.中美两国关系只有确立和依据这两大支柱,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和发展,真正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海洋领域是中美互动中最成熟的领域,中美在这一领域既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又面临极大的挑战.共同利益包括保护海上航行自由、维护海上秩序并保持稳定,保持由海上贸易带来的经济繁荣和维护国家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分歧和挑战包括,两国有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并对什么是恰当的展示意图的手段、如何看待来自海洋的威胁或机遇及对于如何解释国际法和保护海上主权也有不同主张.尽管存在这些分歧,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仍拥有足够的共同利益,可以深化和加强业已存在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朝鲜核问题与中美利益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中美关系有了进一步加强,表明在某些地区安全问题上两国具有共同的利益.本文通过对中美在朝鲜半岛复杂多元的利益进行比较分析,划分中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异同及其等级差异,在理论上建立两国利益级差参考系数,考察中美在朝鲜半岛的冲突与合作范式;在实践上寻找避免矛盾升级的途径,加强双方共同利益,维护国家在半岛的战略影响,确保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俄关系中的上海合作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战略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性组织,是在冷战时期中俄两国共同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两国在该地区的猜疑与冲突的合作平台,有着对两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由于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格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两国对于上合组织的期望目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在该组织中的竞争。但两国在上合组织中保持合作的主流不会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中美关系呈现东西两线互动的新格局。较之于"东线"(即东亚沿线),中美在"西线"(即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沿线)的利益交汇超过分歧,合作多于竞争。这为两国继续通过合作来满足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确保能源安全、维护地区稳定等共同利益需求,进而利于双方战略关系全局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双方在"西线"已初步形成相互竞争的客观态势,且各有优劣。未来关系的发展仍取决于一些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是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国家,对亚太地区新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些中外学者认为,受中美互动影响,未来亚太新格局有可能呈现新冷战格局、二元格局、陆海分治、共同领导、协调合作、中美共治六大趋势。由于中美在亚太经济、安全等领域各具优势且两国利益相互交织,中美协调合作将最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新格局的未来趋向。中美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何种亚太新格局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在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彼此的利益,适当采用议题联系战略,对于中美关系平衡十分关键,中美协调合作的亚太新格局将在中美理性互动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7.
九一一事件以来,防扩散成为中美合作亮点。两国在多层面形成较稳定的合作模式:在国际防扩散机制建设方面,美中之间主要是倡议者和积极参与者、建设者的关系;在应对地区核热点方面,中美分别扮演了"好警察"和"坏警察"的角色;在双边合作方面,中美互动以培训与协作为主。防扩散之所以能够成为中美合作亮点,是空前严峻的核扩散形势及两国防扩散战略调整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扩散合作加深了中美了解与互信,稳定了热点地区形势,保障了中美两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改善了中美经贸交流的外部环境。但随着近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美防扩散合作面临抓手减少、互补协作难度增大、地缘干扰因素增加等挑战。因此,对未来的中美防扩散合作不能盲目乐观。当然,形势变化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中国的快速发展将扩大中美防扩散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并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智慧和资源。中美应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防扩散合作重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成为两国携手进行全球治理和维护地区秩序的样板。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有着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由于美国继续以冷战思维来指导其对华政策,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在朝鲜问题上,既有着无核化与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也在朝鲜意识形态、无核化的方式等问题上存在着冲突性利益。利用SWOT模型比较中美两国的对朝政策,可以明晰两国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如果中美两国只注重自身优势与机遇,即中国强调和平稳定的重要性,美国强调无核化的迫切性,将增大两国政策的竞争性,不利于合作的展开。中美两国对朝政策竞争的根源在于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意图维持地缘安全的缓冲区与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美国则希望以此牵制新兴大国。美国遏制地区大国的企图和对朝鲜安全关切的忽视是中美合作难以取得进展的主要原因。如果中美两国能够正视两国间的冲突性利益,降低获得对方支持的心理预期,将会有效防止地区局势和双边关系的波动。针对不稳定的朝鲜半岛局势,中美之间应加强安全对话,构建地区危机管理机制,避免因朝鲜半岛问题发生恶性竞争和诱发正面冲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中美之间缺乏战略互信的问题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了广泛讨论.最近,甚至有美国学者撰文说,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达到了“空前高度”,两国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新冷战”.笔者对此不能认同.中美之间在许多方面是有互信的,但互信程度远低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赖.现在不是过去三十多年中美互信最差的时候.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缩小是当前互信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加强互信需要积蓄正能量,增进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在双方利益并不重合甚至冲突的问题上两国要多沟通、探讨、妥协.若如此,则中美双方都会有所失,也都会有所得.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对外政策与俄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特别是“9·11”以来,美国始终谋求巩固由它领导的单极秩序及其超级大国地位,导致许多国家对美作为“世界领袖”的民主性及其管理世界的方法产生了怀疑。目前,俄美之间对共同利益还缺乏一致性的评价,也没有准备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威胁,以及两国活动中的全球性因素有不同理解。美对外政策使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应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确定它在其中的作用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新的国际秩序应该是世界大国重奏“协奏曲”,并使之成为改变当代世界和在各个领域维系平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U.S.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s speech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on January 21 raised contention with China over cyber policy, which flared after Google Inc. last week warned it could pull out of China over hacking and restrictions. The Google incident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nd become a new hot issue between China-U.S.  相似文献   

14.
The Darfur issue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since July 2004.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reasons to say so. Firstly, China and the U.S. disagree,both on the nature of the issue and on its solution. Secondly,China and the U.S. have conflicting interests, especially their oil interests in Sudan and the African continent.Finally, U.S. domestic political forces have forced the issue onto the agenda of Sino-U.S. relations. Although the issue has become an unharmonious factor in the Sino-U.S.relationship, it has not damaged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too much. Instead,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cooperating on the issue.  相似文献   

15.
Lu: The world situation tends to be relaxed generally. Big powers often interact, especially in Asia, because China is developing and Asia is developing as well. When we review peripheral and regional situations, we can see it. In China's concept of diplomacy, periphery is put at the foremost position and China's periphery is in a sense the U. S. 'strategic front. Therefore, building a greater peripheral environment,coping well with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U.S. and China's Neighbors has a bearing on China's geo-strategic environment. As the issue covers a broad range, let us begin from the greater periphery.  相似文献   

16.
17.
18.
China's policy towards the United States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systems and multiple voices," but we currently lack a coherent, clear and accurate strategy. As such, Beijing's strategy towards Washington is beset with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 author raises five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与美国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者约翰·H·加维是研究北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神学理论及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运动的权威之一。在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宗教观、政治主张及其与美国现行法律的冲突进行深入考察之后,他认为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最突出的特征是他们对《圣经》的虔诚并将其视为政治智慧的源泉,他们的观点虽然与美国法律有一定冲突,但并不主张恢复殖民时期马萨诸塞殖民地那种政教合一的政权模式。现将其主要观点摘介如下:一、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的宗教特征(一)个人信仰的虔诚。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提倡个人的宗教虔诚,其突出特征是一种“重浴再生”的思想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Sino-U. 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ynamic component of bilateral ties have evolved into the stabilizer, pillar and driving force for cementing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capitals. Their furtherance along the designated line of treating a "stake holder" and handling a "constructive partnership" will carry an ever-ballooning strategic significance even in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terms. Nevertheless the general trend looks set to be incessant progress amidst reciprocal accommodation in disregard of occasional twists and tu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