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现代法治国家,"接受审判"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要实现这一基本权利,让普通民众真正接近正义或者真正享受司法福利,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树立正确的诉讼收费观;诉讼费用立法权收归人大;扩大法定民事诉讼费用的范围;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健全救助体系;建立诉讼费用保险制度;加强对诉讼费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司法救助的前身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后者与各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具有同一性,而前者在吸收被害人救助内涵后,不再属于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特定概念。社会矛盾激化、纠纷解决的司法化以及普遍存在的执行难现象,是司法救助取代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内在原因。我国司法救助以功利主义作为正当化根基,倡导保护生活模式,大幅扩张救助对象范围,实现救助决定权的多元分享,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点。明确国家在司法救助中的清偿代位人角色,多元化地理解司法救助的正当性根据,确定被救助人权利主体的地位,同时合理地对救助对象加以类型化,是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完善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日本民事诉讼费用救助制度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建国 《河北法学》2005,23(3):121-124
日本的民事诉讼费用包括裁判费用和当事人费用。为了保障公民接近正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日本民事诉讼法 中规定了诉讼费用救助条款。原则上,这一救助只涉及裁判费用,救助的效力表现为延缓缴纳裁判费用等诸多方 面。我国目前还未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置诉讼费用救助条款,所以,日本的相关制度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保护被害人的民事诉讼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当犯罪与侵权并存时,首先需要维护的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还是被害人的私人利益,在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体制中存在矛盾。本文试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民事诉讼权利和国家救助入手,分析在保护被害人权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并且维护自己的权利,然而司法鉴定费用依然是横亘在弱势群体与权利保障之间的一座大山,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国家以及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司法鉴定进行救助,这使很多人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司法鉴定救助规则仍亟待完善,以期使更多的人受益于司法鉴定救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的立法状况,力求为中国司法鉴定救助的立法提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宋志超 《法制与社会》2012,(32):240-241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在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司法实践中,虽然有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来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很多被告人没有偿还能力,这使我国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面临执行困境。本文着重从救助被害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笔者亲自办理的案件,提出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少波 《河北法学》2005,23(1):47-53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法律救济是在法律上对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受到侵害的纠正和补救,它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对语,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面对现行法有当事人民事诉权利却没有权利救济与司法活动中司法者侵害当事人诉论权利的现实,为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作理论上的论证并促成立法的完善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司法救助是国家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判机关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对那些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在诉讼费的收取上予以缓交、减交或免交的制度,其目的是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7月12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也都出台了相应的具体救助措施。可以说,这项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弱势群体以强有力的司法救助保护措施,这是社会的进步,亦是法制建…  相似文献   

9.
一、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民事诉讼时效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规定权利人不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换句话说,法律对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一定的时间,法律不再保护。《民法通则》作出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既不是为了惩罚权利人剥夺他的诉讼权利,也不是为了鼓励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是为了稳定社  相似文献   

10.
黄进才 《法学杂志》2012,33(4):13-16
当前,我国农民工权利的保护仍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歧视、克扣、剥夺农民工应得权益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通过法律路径保护农民工权利已变得刻不容缓,而司法救济又是其中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路径。在司法救济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事诉讼机制,二是要构建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诉费救助制度,四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农民工权利受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相对弱势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执行效果不佳的形势下.刑事被害人往往难以获得经济赔偿.这与人权保障和司法的实质公正相去甚远。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探讨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既是矫正实质司法公正的有力武器.也是对和谐司法理念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2.
张国琴 《法制与社会》2011,(17):140-140
法律上设立送达制度目的在于确保诉讼正常、准时地进行,保证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严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及时审结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民事诉讼中任何一项制度或程序性设计,它不仅要保证公正,而且要讲求效益,即用最小的诉讼成本耗费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简化送达程序,节省审判资源和提高诉讼效率,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证券民事诉讼人数众多、分布极为分散,大范围的共同诉讼使联系费用极高。同时由于存在"搭便车心理",当事人不能自发形成共同意志,无法组织有效共同诉讼。因此投资者权利容易受到侵害,而现行的诉讼模式无法给投资者提供完善的救济。本文就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之完善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目的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研究课题,中村民事诉讼理论从法规出发型诉讼和事实出发型诉讼立场,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定质为实定法的权利保护:将英美法系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解释为解决纠纷,并从诉讼方法论上剖析了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的本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反诉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种独立之诉。由于我国立法规定的反诉制度存在一些缺陷,理论研究尚未达成共识,使司法实践操作不一,致使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故建立健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盛礼  赖丽华 《法学论坛》2005,20(1):111-115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和证据规则方面的差别 ,以刑事诉讼程序取代了民事诉讼程序 ,异化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 ,不利于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与生俱来的不可克服的内在制度性缺陷 ,无法通过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来消除其弊端 ,未来应当彻底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倪春乐  腾超 《政法学刊》2009,26(3):84-90
诉权本身具有宪法权利属性,刑事诉权也不例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是一种民事诉讼,它具有四面立体结构关系。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实然层面有诸多程序性缺陷,需要对其程序架构进行重新检讨,以确立应然的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都确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同时在基本原则指导下需要从关照被害人利益保护的角度对现行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死亡赔偿制度是侵权法的重要制度,如何处理好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赔偿问题也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论题。犯罪行为致人死亡,是否应予赔偿以及如何赔偿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现行立法和司法将其区别于一般侵权赔偿。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被排斥在死亡赔偿范围之外是基于“立法无明文规定、刑事责任可以替代民事责任、死亡赔偿“执行难”等理由。我们应当通过民事诉讼支持精神抚慰金,以此弥补刑事诉讼中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和附带民事诉讼物质损失赔偿对被害人权利救济的不足;同时,立法上将精神损害赔偿引入附带民事诉讼,方能消弭相关法律冲突。死亡赔偿“执行难”实质是一个在司法环节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国家救助制度的最终建立。  相似文献   

19.
一、民事诉讼答辩失权的涵义与内容失权这一概念,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制度,它是指当事人(含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原本享有的诉讼权利因某种原因或事由的发生而丧失。答辩失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当提交答辩状进行答辩的被告当事人没有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在期限经过后不得再次提出并因此而丧失答辩权利的一项制度。简单讲,答辩失权即被告答辩权利的丧失。答辩失权制度,具体而言,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期限。即法律规定的期间。收到原告起诉状的被告当事人在此期间应当就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主张提出答辩。二是法律后果。如…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法律,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主要是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被告人及其他赔偿义务人依法赔偿。但是,我国仍然亟需在立法上建立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对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金额、救助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借鉴了国外立法及总结我国各地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