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采用Mini Filer~(TM)及YFiler~(TM)试剂盒对孕妇血浆进行STR分型,评估上述试剂盒进行无创产前亲子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ini Filer~(TM)及YFiler~(TM)试剂盒,对2例成人男性的全血及血浆进行STR分型,评估血浆检材的分型准确率及适用性;对8组已知亲子关系的孕妇家系(4组非父,4组亲父,均为男胎样本)采用Mini Filer~(TM)及YFiler~(TM)试剂盒进行STR分型,对STR分型图谱直接观察,总结归纳孕妇血浆STR图谱的特征,探讨进行无创产前亲子鉴定的可行性。结果血浆检材的STR分型结果与全血STR分型结果 100%一致,且等位基因峰高接近,表明血浆是一类可以进行STR分型的检材;观察8组孕妇血浆检材的STR分型图谱,可获得2~5个可用(含胎儿STR信息)Mini-STR位点,1~8个可用Y-STR位点,且在位点充足的情况下(6个),肯定父权家系可计算累计父权指数达192 653,否定父权家系中有3~7个位点支持否定父权。结论采用Mini Filer~(TM)及Yfiler~(TM)试剂盒对孕妇血浆进行STR分型,存在进行无创产前亲子鉴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亲权鉴定实验室规范及技术标准,对于规范鉴定技术、保证亲权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英、法、德、意、日、美等发达国家已相继提出了亲子鉴定标准建议,明确指出从事亲子鉴定的实验室应该遵守ISO/IEC17025标准。为了提出我国的相关标准建议,撰稿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专业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法医物证学检验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主要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庭科学DNA实验室规范(GA/T28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GA/T383-2002)”、国际法医遗传学会(ISFG)亲子鉴定委员会提出的标准建议(recommendationsongeneticinvestigationsinpaternitycases),严格遵循科学依据和行业规范,拟订了亲权鉴定实验室技术标准,包括案件受理、检材提取与保存、DNA提取、检测、概率计算、鉴定结论的判定依据、检测结果中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3.
骨骼检验是法医学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中又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检材.尤其是在高度腐败无名尸、重大灾难(如空难)、战事及反恐寻凶中认尸等情况,有时骨骼、遗骸则成为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中相当重要的生物检材.近年来,本室曾先后受理、承办数例以可疑遗骸、骨骼为主要生物检材的法医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的案件.  相似文献   

4.
亲子鉴定解决了困扰司法鉴定多年的“父权”问题,但亲子鉴定是一把双刃剑,“滥用”亲子鉴定也会使家庭不睦,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目前急需建立省级亲子鉴定委员会制度、法定的鉴定部门及鉴定人资质的认定制度、统一的亲子鉴定技术质量标准、亲子鉴定检验的相关程序制度和亲子鉴定复议制度,以规范亲子鉴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亲权鉴定技术规范》(SF/Z JD0105001—2016)对标准三联体及二联体父权指数(paternity index,PI)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举例说明,其中标准三联体的PI计算方法与公安部发布的《法庭科学DNA亲子鉴定规范》(GA/T 965—2011)中的计算方法一致。而对于在法庭科学亲子鉴定领域占有一定比例的未知名尸体身源认定、失踪孩子寻找父母等双亲皆疑  相似文献   

6.
Wang JQ  Ding M  Sun Z 《法医学杂志》2004,20(1):40-43
小卫星可变重复单位作图(MinisatelliteVariantRepeatmapping,MVRmapping)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DNA分析技术。本综述对该技术的分子学基础、发展过程及其在法医学的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认为该技术在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方面发挥着为其它DNA分析技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成为法医学生物检材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钱俊 《法制与社会》2014,(15):131-132
DNA亲子鉴定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利用,其在相关案件的处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DNA亲子鉴定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着重就该类鉴定所涉及的DNA亲子鉴定标准、DNA亲子鉴定中的鉴定人、强制进行DNA亲子鉴定问题、DNA亲子鉴定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最常用的DNA分析方法是测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此法需要微克量的未降解大分子DNA,一般难以从案例检材中获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能使DNA的特异区域扩增,供序列分析,鉴定生物性检材的性别.酶促扩增法可使  相似文献   

9.
Ni PY  Pei L  Ge WD  Zhang Y  Yang XY  Xu XY  Tu Z 《法医学杂志》2011,27(6):451-4, 45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法医DNA检验技术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全球野生动物犯罪现状及保护措施,简述了法医DNA检验技术在野生动物物种鉴定、来源地确认、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重点评述了法医DNA技术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几种常用检验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探讨了法医DNA技术用于野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线粒体DNA为目标序列,探讨生物检材的种属来源问题。方法复合扩增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b)片段和D-环HVI上人源特异性DNA片段,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复合扩增产物谱带;用常规测序技术获得种属来源不明的检材Cytb基因序列,登陆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网站主页(http://www.ncbi.nlm.nih.gov),将Cytb序列的测序结果用BLAST2.2.9[2004.5.1]进行匹配查询,查询数据库中存在的与其相匹配的物种条目。结果检材经复合扩增后电泳检测可区分人源性检材和非人源性检材;用生物信息法可确定检材种属来源结论检测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D-环HVI的有关序列可在DNA分子水平上鉴别人源性检材和非人源性检材,结合测序的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可对检材进行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11.
微量检材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医DNA鉴定中常见的微量检材,是指含有微量核DNA的降解检材(例如陈旧骨骼等)和附着载体上生物组织量少的检材。为了获得“大量”的检材DNA就必须增加检材用量,扩大反应体系。应用大反应体系提取微量检材DNA时,常出现提取溶液DNA含量过低,而不能获得DNA沉淀。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方法,就会由于提取操作不当而引起DNA损失,导致PCR反应失败,直接影响案件的侦破和法庭证据的科学性。本文应用正丁醇浓缩法成功地解决了微量检材DNA的提取问题,在实际的案件鉴定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材料与方法1.1微量检材所用微量检材均来自案件鉴定所用…  相似文献   

12.
DNA亲子鉴定技术作为鉴定亲子关系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应用使血缘关系更为明晰化,使亲子法律关系更为明晰化。但是随之DNA亲子鉴定技术用途应用的广泛,提起适用的频率与适用的情况也随之攀升。因此,对于DNA亲子鉴定这项鉴定技术,我们应认真的思考它存在的利与弊,同时也应解决其显现的更多为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718例亲子鉴定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正> 1 资料收集及分析 收集2718例亲子鉴定案件中血样。Chelex方法提取DNA,复合扩增多个STR基因座。GeneScan3.1和Genotyper2.0软件自动分析结果,数据输入亲子鉴定软件,计算相对父权机率(RCP)值。计算不同复合STR系统二联体和三联体的累计非父排除率。  相似文献   

14.
DNA分型实验室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建新 《法医学杂志》1997,13(2):114-115
1985年Gill等第一次报导将DNA指纹图用于个体讽别并获得成功后,DNA分型技术在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中的应用潜力开始为法医界所注目【'].随着该项技术的日益完善,它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学检材(血液,血痕,精斑,混合斑,毛发和指甲等)在法医物证学鉴定过程中的价值,并广泛应用于法医鉴定实践中.同时,法医界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有关的DNA分型实验室进行管理监督,以保证其能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本文从DNA分型实验室人员设置和要求,DNA分型技术标准化以及与传统血型血清学的关系等方面并结合国外进展作如下探讨.ID…  相似文献   

15.
赖红梅 《河北法学》2013,(1):131-139
目前,我国的亲子鉴定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时期,亲子关系纷争的日益增多加之DNA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依托于DNA科学鉴定技术之上的亲子鉴定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及信赖。首先分析我国目前亲子鉴定结论在诉讼实务中的定位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美国及日本对于亲子鉴定结论对亲子关系纷争中的作用和相关规定及实务进行梳理分析,对我国亲子鉴定结论在诉讼实务中的定位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法医DNA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各类重大 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是法医学发展最快的时期,DNA分型技术跨了两大步: 1985年建立的第一代分型技术--DNA指纹,实现了物证鉴定从否定到认定的历史性转变;进入90年代,PCR(聚 合酶链反应)技术问世,可以在体外完成扩增复制靶DNA片段的全过程,是生命科学一项划世纪的进展.以PCR为 基础的第二代DNA分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有重大突破,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困扰法医的微量、陈旧、腐败检材 鉴定的难题.DNA分型的高科技,以其无可争议的认定或否定的鉴定结论,为法庭提供确凿的证据,成为打击犯罪 的有力武器.从本期起,对<法医DNA分型>进行专题讲座,将分期介绍DNA多态性基本原理,DNA分型结论的 评估,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以及DNA分析技术展望等四个部分,以飨读者. 许多涉及人体伤害、死亡的刑事案件,法医常要对现场 遗留的血痕、精斑、毛发、骨骼等人体材料作出鉴定,分析 这类物证是来自被害人或罪犯,称为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 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可以通过检测血型进行判断:血型不 同,可排除同一性;血型相同,则不排除同一性.血型如同 人的一种特殊标记,每一个人有独自的血型.血型严格按照 一定的遗传规律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故称血型是人类的一种 遗传标记.通过对遗传标记的检测分析,人类可分成若干类 型.这种现象叫作遗传学多态性.如按ABO血型分类,就有 A、B、AB和O等4类.多态性的产生原因,是基因座上的 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形成等位基因.在DNA分子中,含有大 量的高多态性基因座及遗传标记,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 检测分析DNA遗传标记的型别,实现个人识别的目的.通过 分析亲代和子代的遗传标记作亲子鉴定,可以判断父母和孩 子是否亲生关系.对遗传学多态性和遗传标记的研究,为法 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32例父权鉴定案例,应用‘Myo’小卫星DNA探针,以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进行DNA分析,所得结果与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15~24种红细胞抗原、血清蛋白型及红细胞酶型系统)的结果比较,获得一致性结论。其中8例排除父权,24例肯定父权。并就两种检测方法的内部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资料1.1案情摘要1例委托父子亲缘关系的亲子鉴定案件,经无菌操作采集被鉴定人的指尖血少许。1.2DNA检验取检材适量,依次采用DNA免提取扩增试剂  相似文献   

19.
<正>常规的亲子鉴定是针对多个独立遗传的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分型数据,通过计算父权指数(Paternity Index,PI)来鉴定父(母)子关系,而需要进行同胞鉴定的案例,如父母缺失仅有兄弟姊妹,或是刑事案件中需对两个体是否为同胞作前瞻性评估的情况,目  相似文献   

20.
唾液斑DNA检验在性侵害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佑英  王琴  郑强  程建波  卢刚 《法医学杂志》2004,20(4):i009-i009
自从STR-PCR技术应用于生物物证的检验,微量生物学检材的DNA检测已成为可能。血液、毛发、骨骼、组织、人体分泌物(精斑、唾液、汗液)等物证检材均可通过DNA检验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注意物证存在的多样性,广泛提取各种DNA物证成为在侦察破案中充分发挥DNA检验技术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