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178例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对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00—2005年尸检出的178例SCD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其病因、年龄、诱因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心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等在SCD中占有较大比例。冠心病猝死是中老年人SCD的最主要原因,青壮年人SCD的病因以非冠心病为主。如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在儿童的SCD中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病变及心肌炎占主导地位。结论不同的病因,其病理特点不同,其病理变化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芮立春 《法医学杂志》2001,17(2):117-118
扩张性心肌病 ( dilated cardiomypathy)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病理特点为心腔扩大、心肌肥厚、心脏增重,其猝死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现报道一受轻度外伤后因扩张性心肌病发作死亡的案例。 1 案 例   某男, 45岁,农民。于死亡前一天下午 2时许 ,伙同另一男性携带断线钳等作案工具,在我市一居民区盗窃自行车时,被过往群众发现,遂将其抓获,后被围观的群众打伤,下午 3时 10分派出所接警将其带至所里待审,次日凌晨 2时许,值班人员发现其脸色难看、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急送医院抢救,约 20分钟后死亡。死后 7小时尸…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及法医病理检验特点,为探明其死因提供依据和线索。方法回顾分析发生于云南省的81例不明原因猝死案例的年龄、性别、死亡时状态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解剖检验和组织学检验结果。结果 81例不明原因猝死中7例为聚集性不明原因猝死,74例为散发性不明原因猝死。聚集性不明原因猝死发生具有时间、空间和家庭聚集性,死亡时清醒状态较多。散发性不明原因猝死以男性较多见,死亡时以睡眠状态居多。聚集性不明原因猝死病理改变以心肌炎为主,同一家庭内死亡案例间病变可互不相同。散发性不明原因猝死常见的心脏病变依次为心肌脂肪浸润、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纤维断裂等非特异性病变和心肌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聚集性不明原因猝死符合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特征,其病因可能与季节、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散发性不明原因猝死大多数具有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心肌细胞变性退化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ARVC是目前青年人及运动员猝死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1000-1/5000,男性较女性多见.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ARVC与基因突变相关,尤其是编码桥粒蛋白基因,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探究,了解SCD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完善法医临床工作的理论依据,提高临床工作的防治效果.方法:对猝死者进行验尸检验,在检验过程中从不同组织及部位进行材料收集,采取福尔马林进行固定(浓度为10%),采取石蜡包进行切片,并利用HE进行常规性染色,观察.结果:SCD尸解病理特征是猝死者的心脏表面均有程度不同的脂肪组织浸润,以右心为著;心原性猝死临床特征较多,患者出现心原性猝死时会表现出意识不正常,同时存在烦躁的情绪,严重时将直接导致呼吸困难,并且由于人体电解质不平衡会导致大量出汗.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结论:通过探讨心脏猝死的病理基础及临床特点,并配合法医学鉴定,有效的提高临床防止效果及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司法程序中的当事人以公正.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赵某,女,30岁。某日下午,在家中与丈夫发生争执时突然倒地死亡。死后24h尸检,右眼睑见一长0.5cm挫裂创,左鼻腔见血迹附着,上唇粘膜小片状破损,其余体表未见损伤。解剖见心脏略大于死者右拳,质地较软,心外膜见少量出血点,右心外膜见大量脂肪组织,右心室壁厚0.2cm,左心室壁厚1.0cm,各瓣膜未见狭窄、异常,冠状动脉通畅。镜检见右心室壁脂肪组织由心外膜向心内膜条状生长,部分区域接近心内膜,可见心肌纤维被浸润的脂肪组织所替代(照片1),局部区域心肌纤维被脂肪组织分割成岛状,心肌纤维间偶见淋巴细胞浸润,左心室壁及室间隔脂肪组织增生较轻,其他各脏器呈淤血、水肿改变。胃、胃内容物及肝组织中未检出常见毒物。2讨论羊皮纸心亦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因其病变广泛时右心室壁菲薄如纸而得名。ARVC是以右心室心肌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为特征的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心肌病。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心肌病学协会(ISFC),首次按照病理改变将ARVC作为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并列的原发性心肌病,认为是青壮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该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4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了法医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心肌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脏肥大、左、右心室腔扩张,心肌细胞肥大、萎缩、间、维脂肪增生,心内膜下轻度纤维增生伴平滑肌细胞增生、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对扩张型心肌病粹死诊断原则及猝死机制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不能过分依赖心脏重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炎的猝死机理和法医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对6例心肌炎死亡者进行系统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6例心肌炎死亡者中,病毒性心肌炎1例,细菌性心肌炎4例,孤立性心肌炎1例。结论急性充血性心衰和心律失常是心肌炎猝死的主要死因。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熟悉心肌炎的病理形态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死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例原发性心肌病猝死的尸检案例的发病年龄、职业特点及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1例,肥厚性心肌病8例.  相似文献   

1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新命名的原发性心肌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过去研究报道的病因发病机制有炎症、免疫、退行性变及个体发育不良等几种学说,但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凋亡和基因突变有关。ARVC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有家庭病史和遗传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年轻人较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心脏病变的特征是右心室心肌局灶性或大片被脂肪和纤维脂肪组织所取代,正常心肌被分隔成岛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纤维脂肪组织间,右心室壁变薄、右心室腔扩张。鉴别诊断主要是扩张型心肌病和脂肪心等。尸检时除应全面系统地解剖外,心脏需多部位,特别是右心室取材做病理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及猝死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典型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的要点,并对心肌炎猝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法医尸体检验后送检器官的病理学特征,总结此类案件的特点.方法 对宝鸡市法医送检358例尸体解剖器官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结果 358例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死亡原因主要为创伤、猝死、中毒.组织学能明确死亡原因250例,无典型组织学病变101例,组织自溶腐败7例.病理诊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呼吸、神经、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 法医解剖具有专业特点,与病理解剖不尽相同.组织病理学检验进行死亡原因诊断时,应积极与法医沟通,以充分掌握案情、死亡经过及特定的法医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是一种少见的心内膜心肌病,是婴幼儿心脏猝死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常突然发病,多因心力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病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Cx43)染色变化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分2组(A和B组)检测20例心肌病猝死者心室肌的Cx43染色情况;并与14例非心肌病猝死者(C组)的检测结果对照。结果扩张型心肌病(DCM)猝死组(A组,11例)心肌Cx43染色明显减弱,阳性着色斑点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分布不均,有的呈散在颗粒状;其它类型的心肌病猝死组(B组,9例)亦见类似变化;非心肌病猝死的对照组(C组,14例)未见明显变化。定量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发现,Cx43蛋白染色阳性的面积,A组与B组和C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平均光密度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肌病猝死者心肌Cx43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减弱,尤以扩张型心肌病明显;心肌病猝死者心肌Cx43变化可能与其猝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法医尸检中曾遇到5例猝死,经全面尸体解剖检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死因均为脂肪心、心力衰竭,现就其脂肪心死因的确定、脂肪心的成因和机制及外力损伤与死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 案例资料案例1:1995年9月23日下午13时许,龙口市城关镇某村村民陈某(男,68岁)因琐事与人打斗中突然倒地死亡.尸检:身长173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疾病。在法医尸检工作中,心肌病猝死案并不十分罕见。国内最近报道过10例心肌病猝死。我们见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帆  周兰  刘良 《法医学杂志》2009,25(1):57-60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心肌病.近年来对于NVM的临床报道和研究越来越多,已成为临床心血管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NVM较为罕见,但因其猝死发生较多,加上目前我国大多数法医工作者对此认识不足,同时,现阶段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法医病理学检查方法,且其易与其他类型心脏疾病相混淆,因此对NVM的法医病理学鉴定需要充分的认识和格外谨慎.现重点对NVM的病理学特点、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及与其他类型心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综述,并总结其法医学鉴定要点.  相似文献   

18.
心性猝死 ,即平素健康的人由于心性原因而引起的突然而意外的死亡。据统计 ,若把从症状出现到死亡的时间定义为 1h ,那么在猝死人群中将有 80 %~ 90 %属于心性猝死[1] ,其中 60 %~ 70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 ,即为缺血性心性猝死。如此惊人的高发率 ,加之缺血性心性猝死在死因鉴定中的难度和复杂性 ,使得从分子水平寻求其诊断指标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作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缺血性心性猝死的分子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从心肌肌原纤维结构成分的破坏寻求证据在心肌缺血过程中 ,由于心肌细胞内特异性蛋白成分解构、膜结构的通…  相似文献   

19.
郭娟宁  汤政  樊爱英 《证据科学》2007,14(2):I0023-I0024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是一种少见的心内膜心肌病,是婴幼儿心脏猝死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常突然发病,多因心力衰竭死亡。由于本病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肺炎、心肌炎等混淆,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尤其当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时。其表现可相互影响或被掩盖,误诊率较高。因此,常因临床上诊断不明而引起医疗纠纷。而有关EFE合并心脏畸形者引起的医疗纠纷,国内报道更少,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SCD)的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和诱因等。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97例心性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7例SCD患者中,冠心痛猝死38例,心肌炎23例,心肌痛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肺栓塞4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由于猝死的因素繁多,因此对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签定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