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少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个萧何追韩信的故事,却不知道他还是个搞后勤的能手。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后,有一天,在皇宫里大宴群臣时说:“各位大臣可以毫不隐讳地议论一下,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得不到天下?”大臣们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称赞刘邦体恤百姓,善于用人,赏罚严明,所以能得天下;项羽有勇无谋,嫉贤妒能,不善于用人,所以他不能得天下!汉高祖刘邦听后说:“你们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要说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找不如张良;要说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响,我不如萧何;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曾经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刘邦 ,说他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 ,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出身农民 ,文韬武略难称超群 ,可是他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乘机举兵 ,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最终亡秦灭楚 ,“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天下 ,原因可能很多 ,愚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敢于使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的部下 ,这也是刘邦用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公元前200年 ,刘邦即皇帝位 ,为了总结楚汉战争的经验 ,一天 ,他在洛阳南宫请文臣武将喝酒。席间 ,刘邦问大家 :你们说我所以能得天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项羽当初…  相似文献   

3.
汉高祖刘邦靠着淮阴侯韩信的善战,最终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王朝。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韩信的功劳是最大的。司马迁说,韩信的功劳可以和周公、召公及姜太公相提并论。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悲惨。  相似文献   

4.
一直为本期致读者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而苦恼。就在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挂牌的9月13日中午,与朋友聊天说到鸿门宴时,忽然想起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刘邦善于用干部。他用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萧何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用韩信统领军队,战无不胜。他重用这三位杰出人才,最终打败项羽,登上大位。而项羽不听自己手下计谋,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落了个自刎的下场。  相似文献   

5.
正刘邦为什么能最终建立强盛的汉王朝称霸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刘邦一句口头禅"为之奈何",意即"怎么办?"。鸿门宴前,项羽欲以四十万大军急击刘邦十万军。张良告知刘邦,刘邦一句"为之奈何"脱口而出,张良一番谋划被刘邦采纳,最终化险为夷。刘邦不仅善听谋士的意见,即使  相似文献   

6.
知人善任汉高祖杨亚伟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正式称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布衣”登上皇位的人,这之后,刘邦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生产,重建统一帝国,使秦始皇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里,笔者不想过多地对刘邦成就与巩固帝业的...  相似文献   

7.
游绵山     
绵山座落在介休境内。我于少年时曾在介休上过六年中学,也曾游览过介休的许多名胜古迹,唯独绵山一直没有上去过。离开介休之后,倒是有机会游历过不少华夏名山,然而近在咫尺的绵山,却两次欲游都未能成行。绵山像谜一样地吸引着我。 去年秋季,我终于又有了一次登绵山的机会。早些年,绵山就已经被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检查基地建设,我偕两位  相似文献   

8.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西入咸阳之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此举很受百姓的欢迎。这就是“约法三章”的由来。至于他当了皇帝做得如何,那就是后话了。 近些年来,报刊上有关“约法三章”以及各种“承诺”的报道多了起来: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之后,新班子  相似文献   

9.
不少女性这样述说:当夫妻两 个人刚吵完架,她还在怒火中烧, 他却气息平和,憧憬着做爱了……  相似文献   

10.
正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在群雄逐鹿的年代,他之所以最后能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善于用人,善于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在关键时刻用了关键人。问计高阳门监郦食其,袭取陈留刘邦衔怀王之约西攻强秦。刘邦领导的起义队伍,在诸路反抗暴秦的起义军中,还是较弱小的,这时的刘邦,在思想上还是急切入关,做一个关中王。至于如何利用入关的长途跋涉,在运动战中发展自己的有生力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人眼里,张立勇是一位随和而不失严谨、严谨而又很亲民、亲民还很理性、理性却又很有个性的官员。就任河南省高院院长之后,他既说出了许多惊人之语,更推出了不少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2.
萧何之贪     
萧何(?——前193),汉初重臣。久演不衰的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使萧何成了妇孺皆知的人物。稍有历史常识者皆知,萧何乃汉初法律专家:刘邦义军攻入咸阳后,他收取秦政府律令图书;刘邦称帝后,他身居相国高位,定律令制度,对巩固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并著有《九章律》,惜已佚。然而,正是这个萧何,知法犯法,行贿受贿。早在秦末,他任沛县吏时,即曾贿赂时任亭长的刘邦,“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堪称是重贿。尤有甚者,后来他凭借相国  相似文献   

13.
秦未农民起义的战火葬送了暴虐的秦王朝,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项羽、刘邦都以其惊天动地的伟业传颂于今。然而,楚汉相争中,威震诸侯、名闻天下的项羽却以惨败告终,而屡战屡败的刘邦竟能一统宇内,兴建强汉。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正确的用人路线而造就的人才集团所起的作用。据史书记载,汉高祖五年,刘邦置酒庆功。他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相似文献   

14.
景仰萧乾久矣。但拜识萧乾,却在我读过他那唯一的长篇小说《梦之谷》之后大约半个世纪。此刻,萧老已经跨进了他辉煌的暮年,仍在以他八旬的高龄“吐剩下的丝(文学)”。萧老是我的前辈;虽然在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以及中国作协理事等头衔,但我一直仍把他视为一位被公认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说:天才少年方仲永能诗善作,其父甚至靠他的诗作而赚钱。可是,由于学业荒废,成年之后的方仲永却成了平庸之辈。纵观我国足球、篮球、田径等不少体育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在世界青少年比赛、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都曾有过不凡的表现,取得许多令人振奋的好成绩。然而,他们长大之后,绝大多数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却是成绩平平,有的甚至已经早早地被淘汰而不见踪影了。在我国体育界,不少项目存在着"仲永现象",这已是不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贫民出身的皇帝。他奠定了两汉四百余年的基业。使中国封建社会登上第一个高峰。他及他的汉帝国所创造的汉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最大的民族称为“汉族”,外国人称我们为“汉人”,我们说的语言被称之为“汉语”……这一切都与刘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尽管有很高的经营能力,但善不善于用人,却是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善用人者,即便是自己的经营能力差一些,也会因能取得别人的帮助和指导而有所改善;不善用人者,虽然自己有很高的经营能力,但却由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要么因孤掌难鸣,影响自己经营能力的充分发挥,要么因有所失误,得不到别人的及时纠正,使经营受到损失。在善用人上,有个大家熟知的历史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就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之久的浴血屡战,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一次刘邦于洛阳南宫的宴会上,在总结他所以能战胜项羽的原…  相似文献   

18.
周琼 《人民公安》2010,(2):42-43
他走之后第4天,女儿出生了,可是在女儿出生之后第210天,他自己却永远地走了。他的相机里留下了那么多人的身影,却最终没能亲手摄下女儿的笑脸.他甚至.从没亲手模过一次孩子的脸。  相似文献   

19.
范稳:大地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幄 《创造》2007,(5):64-67
许多人都熟悉这样一幅漫画.漫画讲的是两个掘井取水的人.其中一个总是每次在掘到不到四分之一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说:这里没有水,然后换下一个地方.结果他一生掘了很多口井,可一口井都没有掘到水.另一个则在掘了几口之后,选择了其中一口,他决定一直往下掘.到后来,掘这口井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他已经忘记了他是在寻找水.结果在一天清晨,当他再次提着工具来到井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却十分意外的发现井里已经渗满了泉水!  相似文献   

20.
侈麋不但难以兴国,而且会使国家易于灭亡。秦始皇有着雄才大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李贽称其为“千古一帝”,的确不为过。但是,秦传世两代就被灭亡。其原因很多,刘邦却认为首推侈麋。萧何主持修建了未央宫,刘邦征战回来见殿宇高大壮阔,责备说,天下战争不断,怎么能这样铺张呢?难道你忘了秦始皇修阿房宫、筑骊山墓的教训吗?秦亡迅疾,汉初的统治者们心有余悸,崇尚节俭,故有了“文景之治”。其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