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南海争端逐步加剧,其复杂程度也逐步增强,究其原因,不外乎:南海巨大的油气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领土所有权归属、美国的"抑制围堵中国的政策"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南海周边的国家已频频向中国出牌,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几个大国更是虎视眈眈,南海资源不断被侵吞,南沙群岛岌岌可危。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南海争端加剧的原因,抓住时机,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果断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7,(4)
南沙争端包括岛礁陆权之争和海域权利之争。中国在西沙群岛的直线基线,面临南海争端东盟声索国的非议。中国反对南海问题东盟化,也同样面临非议。灵活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妥善处理南沙基线问题,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中国将找到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3.
郭渊 《新东方》2014,(3):14-20
冷战结束后,日本逐渐加大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力度,南海局势的发展与其行为息息相关。2013年日本利用偶发事件,挑拨东盟各国与中国关系,插手南沙争端,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东海与南海问题的关联性,向中国海洋东南向发展施加压力,同时抬升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中日关系是在亚洲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如果日本执意在南沙争端上支持南海周边某些国家,可能会给它带来些许好处,但双方关系为此将受到严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渊 《新东方》2013,(3):18-23
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是文莱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是文莱制定南海政策的宏观背景因素。文莱在处理外交南海争端上以东盟为依托,将自身置于东盟的框架下与他国进行交涉,其南海政策总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不让南海问题影响东盟—中国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盛亚捷 《今日中国论坛》2012,(10):155-156,158
当前世界格局正由"一超多强"向"两超多强"逐步演变,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以及美国在"重返亚太"口号下介入南海争端,这是世界格局演变在亚太地区引发的动荡。在由此形成的中国、东盟、美国的三角关系中,东盟处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的中介的或尴尬的位置上。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战略宜以实现社会现代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价值准则和根本出发点,力求用悬置和钝化矛盾的方法"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同时对带头闹事的个别国家开展孤立它们的斗争。在对美关系上,坚持既在共同利益方面肯定合作,又在反对霸权上有所作为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无视中国的反对就南海争端强行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国际仲裁,对国际法的公正性产生重大挑战。无论从中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保留声明,还是从菲方诉求的实质来看,国际海洋法法庭都是没有管辖权的。由于国际法自身特点、国际争端解决机构本身的局限性和裁决缺乏执行力等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国际争端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南海争端只能由直接当事国通过政治谈判方式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7.
米良 《前沿》2014,(5):6-9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以来,我国面领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事件、钓鱼岛领土争议、南海领土争端、湄公河我国商船遭袭案等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我国国家安全的警钟。东盟成员国是我国最重的邻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建立双边和多边的安全机制,对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十分重。本文对中国-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康霖 《新东方》2014,(4):32-36
自1984年独立以来,文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塑造自身形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东南亚地区,文莱视东盟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可靠支柱,出于国家利益与自身安全考虑,文莱实质性涉足南海争端,但属于温和派争端方。对于中国而言,应该将双方南海争议置于两国关系总体大局中加以通盘考虑,促进双方南海共同开发,这将有助于中方在日后南海博弈中占据先机。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东盟会议期间,有两件事引人注目。一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南海主权争议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关注南沙、西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支持任何一方对有关地区拥有主权;二是东盟将邀请美、俄两国加入东亚峰会。  相似文献   

10.
杨青 《新东方》2012,(6):17-19
导致南海争端日趋激烈的原因很多。中国实力增强,加大了在南海维权力度;美国"重返亚太",实施所谓"再平衡战略";一些域外大国的介入以及南海周边国家企图借助美国和其他区域外势力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等,都是导致南海争端日趋激烈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地缘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地缘因素决定了南海周边国家必须面向南海制定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决定了南海要成为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焦点,这是南海争端日趋激烈和有可能激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以保护自由通航为由逐步介入南海的争端,并将此作为实现其亚太战略的一种手段。美国的介入对中国南海主权权益的维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危及中国战略安全利益,增加中国收回南海主权的难度,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坚定地表达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并采取了切实措施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与东盟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有针对性地应对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2.
史泽华 《小康》2013,(9):109
对于中国而言,促使某些不遵守国际规则的国家回到谈判桌前,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收益,决定"南海行为准则"进程磋商前景的,关键于在谈判之外让坚持"猎鹿"者分享实惠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根据6月30日中国-东盟(10+1)文莱外长会议达成的共识,中国和东盟将于9月中旬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框架下首次  相似文献   

13.
权力转移理论的惯有论调是中国权力在接近美国时或实现对美国的权力优势替代后将挑战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而权力转移理论则关注更有意义的国家间合作,认为权力的整合将使权力效用最大化。中国的自我定位是体系内国家,以满意型国家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遵守体系内规范,从事体系内国家的规范行为。关于南海争端,中国的"九段线"、西沙群岛基线、"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方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倡的"海洋自由"原则和公平解决海洋争端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权力转移理论的惯有论调是中国权力在接近美国时或实现对美国的权力优势替代后将挑战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而权力转移理论则关注更有意义的国家间合作,认为权力的整合将使权力效用最大化。中国的自我定位是体系内国家,以满意型国家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遵守体系内规范,从事体系内国家的规范行为。关于南海争端,中国的"九段线"、西沙群岛基线、"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方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倡的"海洋自由"原则和公平解决海洋争端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融入全球体系,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中国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命脉和安全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时认为,近年来美国的南海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积极深度介入南海争端,由后台已经站到了前台,对我国南海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和威胁。美国插手南海争端的战略目的是利用南海问题在政治上防范和制约中国,在军事上打造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经济上攫取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插手南海争端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二是大幅提高在亚太地区军演的频率和规模,三是强化军事同盟和伙伴关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未雨绸缪,应对有力,突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6,(5)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指出,菲方对于南海仲裁案的做法不合法、不守信、不讲理。同时,驳斥了部分大国提出"中方企图南海军事化"的言论,提出"军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的著名论断。由于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使得南海海域成为诸多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台湾地区从马英九上台后便强调其南海主权,且有意推动与大陆的南海开发合作。这给两岸解决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虽然两岸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碍,但在南海问题上,两岸的合作既有利于维持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要地的广东能否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时机,续写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对广东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广东开放新格局。广东面临南海,是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广东作为我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8.
问:中国已表示将派人出席七月中旬即将在印尼万隆召开的第二次南海问题研讨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有了变化? 答:中国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专家出席南海问题研讨会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有任何改变。中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有关争端。我们愿意同有关国家探讨进行合作和共同开发的途径和方法。问:你对菲律宾和台湾签署《海道通行协定暨农渔业合作备忘录》有何评论?  相似文献   

19.
李珊 《桂海论丛》2011,27(1):92-95
构建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对于加强东盟各国的贸易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定》的签署,使解决贸易争端有了法律依据,但该协定在运用时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应当从立法上扩大主体的范围,建立一份专家名单,设立常设仲裁庭,增设仲裁裁决的复核程序,建立"跟随执行监督制度",增设贸易和投资纠纷预防机制,建立中国—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建刚 《新东方》2013,(1):39-42
面对南中国海的严峻安全形势,2012年中国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由被动搁置"争议"变为主动地维护南海权益,择机解决争端,创新收复岛礁模式,用和平与武力的二手对付他国的侵权行为,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守护好可持续发展的海岛与海域。对此,三沙市的建设应有清晰的战略构想,笔者对建设三沙市提出七项建言,以期将其建设成为南海现代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