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婧 《求索》2012,(12):185-187
随着《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行政法治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各级各类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已走上规范化、法治化道路。但行政实践中,不规范、不合法的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现象频发。作为一种公共事件,"行政不作为"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及国家公权力在社会公众中的社会形象,损害了广大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在此,我们提出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复议机制、诉讼机制、国家赔偿机制等五种防范行政不作为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作为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侵犯着社会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不作为并非完全是个理论问题,更是行政执法领域和司法审判领域倍感困惑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权力清单的角度出发,探寻行政不作为的规制路径,以期实现对行政不作为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3.
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的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它与行政作为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意义。然而在法学界的理论研究以及实务界的审判实践中,对该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通过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界定、形式、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探讨,力图在界定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涵义的基础上,厘清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深层次认识,最终拓宽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法定的作为义务,并且具有履行的可能性,却逾期没有履行的行为。行政不作为是一种违法的行政行为,明确行政不作为是否应予国家赔偿,行政不作为赔偿的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赔偿诉讼的举证问题是顺利解决行政不作为赔偿案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的呼声 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在实现诸多制度突破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悬念,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社会期望值颇高的行政公益诉讼,并未现身于修法草案中。在现实中,一些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不作为,虽未直接针对特定主体,但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按照现行行诉法却无法起诉,这在食品卫生、生态环境、产品质量、医疗损害、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类型化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把握行政不作为的共同规律及个性特征,进而推进行政不作为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应当以构建“关注民生、有所作为”的政府为目标,从动态的、立体的角度,选择作为义务的发生原因、不作为所针对的对象等要素对行政不作为进行类型化。  相似文献   

7.
李云霖  代新新 《前沿》2014,(15):82-84
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行政不作为是指环境行政主体根据其法定职权且有履职能力的情况下,对遭到陆生野生动物侵害主体申请补偿时消极不履行、未完全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行为。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行政补偿不作为的司法审查既有规范行政不作为行为、保护受害主体合法权益、提高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程度的价值基础,也有行政不作为的法律、司法解释、政府规章等法律基础和司法审判的实践基础。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确立原告资格、明确起诉期限、明晰举证责任与选取合适的判决形式是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行政补偿不作为司法审查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条是关于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本条所指的行政违法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的行政违反行为,是指行政执法主体违反了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另一类是不作为的行政…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作为类型化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把握行政不作为的共同规律及个性特征,进而推进行政不作为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应当以构建"关注民生、有所作为"的政府为目标,从动态的、立体的角度,选择作为义务的发生原因、不作为所针对的对象等要素对行政不作为进行类型化。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承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行政承诺不作为是一种违法形态,应当受到法律的惩治。对行政承诺涉及的公民权益,我国现行法律虽无明确规定,但对行政承诺不作为的法律救济,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求。实践中存在形态各异的行政承诺,辨别行政主体应当履诺的义务,是识别行政承诺不作为的前提。只有在行政主体应当履诺、可以履诺而没有履诺的情况下,才构成行政承诺不作为。对行政相对人因行政承诺不作为而遭受的损害,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司法救济。在司法救济中应大胆创新诉讼方式,结合我国司法现状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准公共产品是一种有益于某个社会群体的集体利益的产品,然而其在管理中却出现了管理主体不作为、公众的监督无力、破坏现象严重等现象。软法为我们有效管理准公共产品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软法有利于约束管理主体不作为的现象,有利于公众的监督,有利于实现准公共产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前沿》2012,(2):55-56
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滥用及行政不作为加剧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制止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滥用及行政不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急需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运用司法权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国家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违法同样会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对这种损害 ,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现有的《国家赔偿法》尚没有明确这一点。因此必须首先对行政不行为违法的涵义作出界定 ,同时要明确实现行政不作为违法国家赔偿责任的价值 ,以及如何实现行政不作为违法国家赔偿的责任。肯定该种责任 ,使之有法可依 ,对于完善行政立法 ,健全国家赔偿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行政不作为已成为行政审判领域、法学研究领域乃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行政不作为性质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关于行政不作为的理解放在同一层面上,确立行政不作为的违法性质,促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法学界对如何界定行政不作为有多种主张.通过分析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与实践及我国学者对之的理解,笔者认为界定行政不作为应以法定作为义务为标准,如果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作为义务,不论这种作为义务是程序上的作为义务还是内容上的作为义务,都构成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法定行政作为的义务,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政形式行政相对人就行政主体的不作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对被告重新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按照《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司法权不能代替行政权的行...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职能,是维护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行政机关内部执法监督作为执法监督的一种形式,以行政部门为主体,代表一级政府对各部门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把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量解决在行政机关的内部,从而确保国家行政许可法的贯彻,提高行政部门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政府的不作为对环境的恶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在破坏公共环境的行政违法案件中,迫切需要一个适格的主体代表国家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今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中提到"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所以本文抓住这一契机,围绕检察机关作为适格主体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展开,对我国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理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可分为预防和准备、监测和预警、处置和救援、恢复和重建四个阶段。行政不作为贯穿四个阶段并且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思想观念僵化、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追责机制虚置是群体性事件行政不作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对此,可从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行为、加大监督力度三个层次制约不作为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臧公余 《传承》2010,(18):132-133
行政不作为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侵害了行政对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加强行政立法的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体制,促进立法公正,对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促进监督体系的健全等,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