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这是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国外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置及其职能作为我国反垄断法执法机关的设计参考。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置,要遵循权威独立、依法设置、精干效能等原则。据此,不宜在现有机构中指定反垄断执法机构,而应该单独创设专门的执法机构,其可以称为“国家反垄断委员会”或“国家公平交易委员会”,并只在中央和省两级设立。这样的机构应拥有调查检查权、审核批准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和行政裁决权,并应拥有对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国务院各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行政垄断行为)直接进行处理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实行行业管理、条块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同行业的企业,业务上分别隶属于从中央到地方的部门职能机构,同时又要受当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这些专门的职能机构通常被称为业务主管机关,它们担负着组织、管理和协调本行业、本系统的经济运行的职能,享有法律赋予的经济管理职权。业务主管机关能否依法管理,将直接影响企业  相似文献   

4.
垂直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一种重要的机构组织形式和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常态手段,其运行属于行政组织法规制的内容。垂直管理部门的设立与变更,以及垂直管理机构与上级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应当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运行。对于垂直管理的模式,应当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规范性的文件进行指导,并对其进行后续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法学和公共行政学中,地方政府的组织向来被视为一个重要主题,但实证研究非常缺乏,很少有学者考察过地方行政机构如何设立、其职能如何配置、它与中央行政机构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本文通过对中央和地方建设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调研,认为:尽管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但地方建设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并不遵循"上下对接、一线贯穿"的一般规律,而呈复杂多变的线、网结构.各地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很不统一、不稳定,在保证"职能对接、责任明确"的前提下,应当允许不同城市因地制宜设置机构,不可强求一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地方之间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实施却差异较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标准,政府无法形成高效管理,直接影响其创新驱动能力的发挥。通过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现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驱动创新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需要构建“三合一”集中管理模式。以加强部门联动,实现行政管理资源合理有效的整合;推动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化,建立多职能部门联动工作,使政府形成从“管理”走向“服务”的职能转化;建立知识产权多元管理结构,最终形成以驱动创新为方向的、可复制的、体系化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7.
"地改市",即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重在行政系统的结构方面,主要通过地区行署改为地级市来实现行政系统的制度和职能更新的过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诸多问题.作者认为行政区划改革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央指向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地方指向中央的地方分权要求(尤以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划分为主).综合并设想了我国行政区划的全盘方案及改革的指向,以实现有利于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的行政区划环境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编制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主要是社会公共部门内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进行的管理。编制管理是一种计划配置公共机构与人力资源的行政手段,目的在于防止机构无序膨胀,人员无限增加,以精简、科学、合理的原则配置职能、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在编制管理中,通常按公共部门的不同性质又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属于事业编制序列。  相似文献   

9.
政府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全国的政府机构分为中央政府组织和地方政府组织两大部分。按照“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的要求,应当科学设置政府机构,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经济职能的合理配置和转变,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和任务分配;同时它又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因为职能是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依据,脱离了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单纯地就机构论机构式的改革,就难免出现机构人员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权力的“下放——上收——再下放——再上收”式的恶性循环.从政府机构设置的角度看,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占政府部门总数的百分之  相似文献   

11.
机构改革必然导致机构的新设与缩减、职能的划拨与承接,衍生机关之间的行政协助配合义务。以机构改革下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为观察视角,可以发现本次机构改革中,公安机关与监察机关、应急管理部门、移民管理机关之间存在协助机制不畅、法治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因此,应当明确法定机构的职责、出台行政协助程序的立法、运用非正式规则、在组织层面设立协调机构以及将行政协助纳入绩效考核,最终提升机构改革下机关之间协助配合机制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与地方政府机构调整及其依法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机构调整要根据形势适时而行,改革直属事业单位,合理设置议事协调部门,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健全协调机制。地方政府机构调整要加快职能转变,各级政府之间适当分工,优化组织结构并规范设置。政府机构依法规范就是要明确设置原则和法律地位,规范各级机构类型和名称,合理配置职责和权限,上下级部门关系法定化,规范垂直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其有效治理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2013年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以来,部分地方推行了"三合一"改革方案,拟通过对部门职能的整合来实现统一的市场监管。这一改革举措在地方实践中既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也存有潜在的风险,即:容易偏离行政改革的总体方向和指导性原则,增加行政沟通与协调的成本;容易偏离公共安全的治理理念,诱致地方保护主义抬头。食药安全监管改革应在政府职能重塑的总体进程中把握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始终秉持公共安全的治理理念,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事权,扭转末端管理思维,强化源头治理能力,唯有如此,方能有效保障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 ,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公共管理地方政府职能除需具有一般行政区的管理职能以外,还需具有区域公共管理即区域政府合作职能。区域公共管理地方政府合作需要在树立合作行政理念、转变传统行政职能、实施合作行政整体性治理以及在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合作监督机制和违约处罚机制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四大以来,各地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都在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思想观念陈腐。误认为机构改革单纯是精简机构和精减人员,机构和人员减得多,成绩就大,否则就是改革不彻底。若看到有些地方在改革中机构没多减,人员分流少,不分析其原有机构和人员的基数及职能是否真正转变,便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搞形式、走过场,否认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误区之二,政府虚转职能。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但有些地方在转变政府职能中出现了一些虚假现象。诸如把商业、物资、供销、粮食等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成集团性总公司,为了保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口,局的牌照挂“一套班子、二块牌子、三种职能”,出现了官商不分的现象。总公司为此虚转职能,其下属企业的经营机制也难以转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推行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之后,地方政府必然迎来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各地如何选择自身的改革路径和方案,将是地方政府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推诿挚肘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服务水平.大部制改革的本质是解决“三权”的合理划分与相对分离.大部制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遵循满足需要、总体统筹、系统整合、制约协调、总揽分别的原则,既要体现与中央大部制改革的对应性又要体现自身特色,从国家权力结构上予以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地方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科学合理地设计地方机构改革方案,并加以有效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8.
大部门体制:英法经验与中国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大部门政府体制预示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方向。英法两国长期实行且卓有成效的大部门体制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政治法律框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规律,我们认为,中国政府组织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围绕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类职能定位,以职能为横向主线、以权力/程序运行为纵向主线,综合设计政府部门结构;政府体系的上下两端为数量较少的决策与监督部门,中间为根据宏观职能进行分类的数量较多的执行部门。对现有政府部门的宏观职能进行亚职能解析,根据职能行使的效率原则和适应社会发展原则对亚职能进行组合以形成宏观职能,根据宏观职能优化组合形成“大部”。在职能行使程序上,统一行使决策和监督职能,分类行使执行职能。完善部门间协调制度,健全部内协调机制,明确部门领导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具体设想是将现有28个政府组成部门进行重组而减至20个左右,形成真正行使综合性职能的大部;对现有的国务院直属、办事机构和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进行合并重组,根据职能性质划定其归属,将之整合到归口的大部之中,实现外部交易成本的内部化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应维护总体改革方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注重培育社会自治功能,实现公共行政的无缝隙化。  相似文献   

19.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及其理顺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方政府组织法规定,政府为了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在履行公务时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职能部门争管或共管一事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加强“职能交叉”。1993年机构改革时,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部署,我省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了“三定”(即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初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能任务,理顺了一些职能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比如,综合经济部门注意强化了宏观规划与调控、经济发展预测等职能,弱化了分钱分物、批指标批项目等微观管理,集中力量抓好企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解困、企业技改、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等重大问题。专业经济部门注意实行政企分开,实现由管理部门为主向行业管理为主转变,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社会管理部门注意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把一些可由社会承担的职能还给社会。但由于种种原因,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实行大部制是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未来机构改革的方向,但是,大部制的实施需要以一定条件为基础。推进大部制改革不能仅局限于行政系统内部,而是应当采取开放系统理论的观点,解决好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相关问题。在行政系统内部,实施大部制涉及准确的职能定位、科学的权责划分、协调的部门关系、适当的组织规模和合理的机构编制;而在行政系统外部,则取决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完善的规则体系、发达的民间组织和健全的信用体系。只有上述问题得以解决,相关条件具备,才能使大部制建设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