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 ,身份的变更首先带来的是“适应”问题。所谓适应———是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新同学进入大学后 ,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 ,可称为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 ,新同学面临着思想上的自我定位、自我教育、人生观的自我完善、心理上的自我调适等一系列问题 ,而正是这些问题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说来 ,过渡期内 ,大学新生的“不适应”现象是相当普遍的 ,但其表现则因人而异。想家是几乎每一位新生都会遇到的 ,尤其对那些从未出过远门、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同学———这成为“不适应”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2.
李长安 《世纪行》2014,(3):15-15
<正>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使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我有一个上初中的邻居孩子,曾随当访问学者的父母在美国生活过一年,他对父母说:"我想一个人到美国去读高中、上大学。因为我国内的同学,每人每天都在忙着做习题和考试,而我更喜欢美国的同学,他们爱运动、  相似文献   

3.
从主体建构的视角出发论述大学生在就业压力问题上的自我建构机制。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生群体感知到的巨大就业压力包括社会建构的一般性压力和自我建构的个体性压力两类;“选择性信息关注”和“距离化应对策略”是大学生群体在就业压力问题上的两种自我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琦  ;李淑梅 《求索》2007,(9):131-133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自我形象”理论是本世纪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揭示了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关于“自我”的图景。“自我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经历中逐步形成的。“自我形象”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石,在此基础上,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全部人格、行为乃至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的个人生活经验总是在证实并加强这个“自我形象”,由此而形成恶性的或良性的自我循环之圈。  相似文献   

6.
金秋之初,伴随着高考的喜悦,新入学的大学生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走进神圣的大学殿堂,准备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跨入大学后,大学新生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学习特点、面对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相对独立、学习自主自立、管理模式新颖、人际交往频繁。这一转折点“过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整个大学阶段以至一生的成长。因此,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将是新生入学后所面临的一次重要挑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大学新生容易产生一些不适应:其一、学习上不适应。过去已经习惯于“填鸭式”教学,而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魏盛怀 《半月谈》2004,(16):58-58
我初中就读于所谓的“贵族学校”。那儿很多同学身上都是名牌货。一些同学更是“全副武装”到了牙齿:从几千元的球鞋,上千元的衣裤,近万元的手表,到20元一只的耐克牌一次性纸内裤,同学们开玩笑说就差没用钱当手纸了!对此,我们班曾展开过一次讨论。有同学说,名牌货品质好、款式新,能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同学  相似文献   

8.
“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党的二十大给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标志着党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对自我革命意义认识的升华,从解决党的建设本体,到推动社会革命,再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逐步深化过程。自我革命泛指党在各个时期的自我建设,不同时期党的建设侧重点不同,但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都是从党的内部来思考党的成长壮大并长期执政的问题;从外部看,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致力于人类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这一重要结论的提出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必然。在新征程上,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从制度和战略高度认识自我革命这个答案,凝聚共识;牢记“三个务必”,时刻保持大党独有的清醒和坚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以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做好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卷。  相似文献   

9.
马青青 《传承》2013,(3):108-109
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师生群体、学习氛围,要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对大学新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的对策:需要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帮助新生解决遇到实际问题,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在公安院校学员管理工作中,新学员适应性问题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频频论及的课题。新学员进入校园,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首要问题是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适应新的环境。对新学员进行适应性教育是公安院校学员管理工作者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段,新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常会引发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最近我们对350名一年级大学生所写的题为《我所感受的大学生活》的文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2%的学生有孤独感;20%的学生有空虚感;28%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失望感;44%的学生常有困惑和迷茫感.日常观察也证明一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许多负性的心理状态,而且在行为上表现为厌学、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玩世不恭和自暴自弃,症状严重者甚至自我危害,例如自杀.这些不良症状可能是短期的,即由于对新环境一时难以适应所造成;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诊治,又会转化为慢性的心理顽疾,长期危害学生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相对地讲,依附性减少,自主性增加,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地评价自我,严格地控制自我,积极地发展自我,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第一,正确进行自我评价。人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对待他人和自己,主要依赖于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感觉、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的,同时又是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最重要的是自我评价的标准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既有共同遵守的一致性标准,也有不同的集体所遵守的规范,还有针对特定领域的具体要求。对于领导者来讲,一个领导者的德与才,集中地反映在对人民的贡献上,只有按贡献大小来  相似文献   

13.
每年金秋季节,总有大批学子通过辛勤的努力,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大学是青年人成才的新起点,又是人生发展历程的一大转折点。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于新学子尤为重要。若要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到“五自”。生活上自立。在中学时代,学生多在家乡附近就读,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大都依靠父母亲友料理照顾,个人不必操心。而到了大学则完全不同了,由于远离家乡亲人,诸如看病、购买衣物、洗涤衣服、生活消费开支等许多生活琐事无不由自己安排。生活是成才的基础,大学新生要克服过去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学会有…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管党治党重大论断。自我革命成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有着深刻的逻辑机理。从历史脉络之维看,第一个答案与第二个答案呈现出递进式演进轨迹并具有深刻内在逻辑。从追本溯源之维看,其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承继于中华民族注重内省与革新的精神基因,赓续于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百年探索的宝贵经验,指向于应对“四大考验”与化解“四种危险”。从现实指向之维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遵循,增强“四个自我”能力是核心要义,全面从严治党是必由之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有力抓手。从实践要求之维看,新时代新征程上,纵深推进自我革命,亟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相似文献   

15.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章专讲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鼓励大学设立对环境有影响的跨学科课程”,“推广与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有关的成年教育计划”。环境道德教育包括学龄前儿童环境教育、中小学环境教育、大学环境教育以及专业环保科技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6.
黄妙 《今日广西》2007,(18):72-72
上大学时,学校邀请一位成功人士到礼堂讲座,讲座的间隙,他让台下的学生写小纸条或者举手提问。有个同学举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以前你是一个生活落魄、名不见经传的、在大街上摆小摊做小生意的小商贩,请问你走到今天拥有数亿资产的董事长的位子上,是什么支撑你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布迪厄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生命历程理论中对时间性的理解,本研究将大学视为农村籍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场域”,并探究其在城市中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由于缺少城市场域下的相应惯习,因此在遭遇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的同时,其原有自我评价体系崩溃;但通过在大学这一关键场域中获得的“大学生”身份和大学中的各类资源,重新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和弥补自身相对劣势后,农村籍大学生在大学场域中实现了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并在其毕业之后最终形成了农村身份认同和城市生活方式认同并存的特有认同。  相似文献   

18.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内在要求,是百年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征程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诉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仅有助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而且对于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要在健全“两大体系”,完善“两大机制”,突出“两把利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然而,从内在心理上看,大学新生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变化,在心理上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大学新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而这种不适应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调  相似文献   

20.
面对社会中的机遇与挑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80后”对未来感到迷茫。因为对于“80后”来说,目前正是解决自我同一性危机,确立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其中决定一种职业上的同一性是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80后”的同一性状态以及遇到的同一性危机有所了解,并提出一些可以帮助他们顺利解决这一危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