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最近,萧致治教授从教50年暨《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出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广东,湖南、重庆、湖北等省市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魏源与中国近代改革萧致治中国近代的改革,是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魏源,就是那时积极鼓吹改革的先驱。(一)委赤卫东(1794一1857),声声男关社采,作月六首召D同日人,今年4月23日,是他200周年诞辰。他生活的时代,经济凋敝,政...  相似文献   

3.
贵州境内的各族人民向来具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光荣传统。自进入近代历史阶段,延续十余年的咸同各族大起义,是整个太平天国革命高潮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贵州各族人民又发动了此伏彼起的武装斗争,为贵州辛亥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研究贵州辛亥革命前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对研究贵州辛亥革命史,总结贵州近代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  相似文献   

4.
1995年8月2日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冯祖贻教授做关于“贵州辛亥革命”的学术讲座。冯先生围绕“贵州辛亥革命”这个主题,介绍了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和革命情况,分析了革命中的各派力量,并对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党派、人物以及他们的作用都作了简要介绍。关于辛亥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冯先生认为,贵州的辛亥革命乃至全中国的辛亥革命都与英、法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一样,它不是一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体系发展不完善,而贵州的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更为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虽然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但他…  相似文献   

5.
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领袖。他和孙中山携手合作,组建中国同盟会,开展革命宣传,发动武装起义,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辟了道路。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洲,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是孙黄等革命派建立的永垂不朽的历史功勋。关于黄兴的研究,近些年来,海峡两岸皆比较重视。自从1988年以来,相继在长沙(1988年)、台北(1992年)、北京(1994年)开了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出版了《黄兴新论》(薛君度、萧致治合编,武…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极具震撼力的一场社会革命,它留给我们思索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沈渭滨教授在这篇访谈中,鲜明地提出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价值既是一个学术创新,又不仅仅体现在学术层面上。我们期待着更多专家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7.
读了《探索与争鸣》今年第6期发表的《第三只眼睛看辛亥——张鸣教授访谈录》,使我大开眼界,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兹就以下三点,向张教授请教:一、如何看待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国辛亥革命是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而爆发的伟大革命.张教授从革命发生前10年,即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观察、研究,这当然是可以的,但还不够.我认为,只有把辛亥革命放到历史的较长时段中考察,才能更全面地把握这场革命的前因后果.研究辛亥革命的发生,至少应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开始,这不仅是对领导这场革命的旗手——孙中山进行研究的需要,而且也能更好地说明清王朝近50年的“自改革”与晚清社会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西人民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组建同盟会、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等方面为组织和发动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不同层面领导和参与了辛亥革命,对推动辛亥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辛亥革命斗争中,有一大批广西子弟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学习与实践》2010,(1):F0002-F0002
张星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先后获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主要著作有《台湾政治风云》、《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新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政治主体论》等,以及系列学术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10.
《理论月刊》2005,(8):F0003-F0003
张昆教授,男,1962年生,湖北云梦人;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专业,分获学士、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进武汉大学新闻学系任教,1990~1991年到日本国创价大学客座研究一年,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11.
《甘肃理论学刊》2012,(1):F0002-F0002
马克锋1961年生,陕西富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10馀部,主要有:《荣氏家族》、《中国近代十大怪杰》、《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叫》、《国学与现代学术》、《中国近代史1919—1949)等;主要论文有:《试论棉铁主义的历史地位》、《传统墨学与社会主义的契合与背离》、《“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论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相似文献   

12.
裴高才 《世纪行》2011,(5):27-30
辛卯清明,樱花绽放的武汉大学校园,游人如织。可是,校园里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一位精神矍铄的古稀学者,却无心欣赏美景。而是在一间被群书包围的简陋办公室里,敲击着键盘……他就是刚刚推出百年巨献、主创《辛亥首义史》的著名史学家、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  相似文献   

13.
张昆教授     
张昆教授,男,1962年生,湖北云梦人;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专业,分获学士、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进武汉大学新闻学系任教,1990~1991年到日本国创价大学客座研究一年,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点文科科研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张昆教授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第二批),翌年当选湖北省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历史系萧致治教授昀“爱国主义与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一文在《求是》杂志(1990年第14期)上发表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求是》杂志历史组负责人周溯沅来信说: “大作发表后,反响甚好,普遍认为……文章份量重,角度新。”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胜炮教授说:“读到您的大作……非常高兴,甚有启发。”福建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戴学稷教授认为,文章“所持论据及有关论断,甚是中肯而精辟”,“近年以来,史学界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一举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分水岭,地当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湖北武汉工业,在经历了从破坏到恢复、逐渐走出困境的艰难时期后,伴随着民国初年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规相继颁布,工业管理机构陆续建立和完善,民间投资实业的热情持续高涨,从而为欧战期间湖北武汉工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湖北早期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时期明显加快,并呈现出从官办转向民办,从重工业转向轻工业,从大型转向小型,从武汉向沙市、宜昌等沿江城市扩展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设立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请示》(鄂政文[2002]46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中国花炮博物馆的请示》(湘政[2003]1号)收悉。经商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拟设立的辛亥革命博物馆、花炮博物馆,请按有关程序报批。博物馆的名称不宜冠"中国"字样。  相似文献   

17.
曹锡荣 《前进论坛》2011,(12):15-16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SUShi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新一代民主人士,纪念辛亥百年,心情无比激动。回顾历史,百年沧桑巨变,感慨无限;展望未来,实现民族复兴,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18.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6):F0004-F0004
2011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湖北省辛亥革命研究中心、湖北省公安文联、湖北警官学院联合在我院警官文化沙龙举行辛亥革命研究专著《首义警事——辛亥革命中的武汉警察》首发式。  相似文献   

19.
冯天瑜,1942年3月生,湖北红安人。现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兼任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冯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地方史志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史专家。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史纲》等书,与人合著《中国古代文化的奥秘》、《中华文化史》等。2003年4月18日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为发现辛亥革命研究的新秀,培养青年学者研究辛亥革命的兴趣,传承辛亥革命研究的学脉,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盛会,由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和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2007年11月27日在武昌隆重召开。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位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