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李婷 《法制与社会》2013,(4):217-218
目前农村房屋买卖活动日益增多。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未作明确规定。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分为无效和有效两种。根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不同,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不尽相同。建议有关机关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立法,填补农村房屋买卖这一块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2.
地役权于农村房屋买卖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实践中对农村房屋买卖行为效力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农村房屋买卖的有效规制。将农村房屋买卖与宅基地地役权合同有机结合,房地分离,可以实现农村房屋的有效流转。该模式的可行性研究致力于统一行为效力判定,解决农村房屋买卖争议难题,藉以实现地役权的创新价值和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成臣 《法庭内外》2012,(12):32-33
目前,我国关于农村房屋买卖的专有法律规定较少。法院在审理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时只能适用合同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原则性规定。但是,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有其特殊性,认定买卖合同效力、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如何确定返还和补偿等问题简单地适用合同法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另外。城市化急速发展。土地、房屋的增值成为客观现实。在利益刺激下,农村房屋买卖突起波澜。交易主体借用各种方式规避法律,导致农村房屋交易风险频发。  相似文献   

4.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认定,是民事审判实务中最为疑难的问题之一。由于立法不明确、理论研究不足等原因,判决结果历来不一。《物权法》立法过程中,各界对农村宅基地流通的争论分歧很大,正式颁布的《物权法》又没有直接对农村宅基地或房屋买卖问题作出明文规定,使得这一问题更加扑朔迷离,给农村房屋买卖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居民在农村购房日益增多,随之发生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也层出不穷。法院在面对此类案件时,既要认定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又要妥善处理房屋所有权及其所占宅基地使用权的过户手续办理问题,困难重重。现行法律不应与实践背道而驰。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计划的角度看,法律只有规定农村房屋的所有权和其所占宅基地可同时自由转让,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才能最终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李旭 《时代法学》2007,5(2):89-93
在农村房屋买卖领域,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购买主体由以前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扩大到外村村民甚至城镇居民。如何解决好这一变化引发的新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对相关立法、实践的思考,认为对于此种农村房屋买卖只能是宜疏不宜堵。但宅基地使用权连同房屋所有权转移应受一定限制,法律对此应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对农村房屋买卖加以引导,从根本上减少纠纷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正确处理城市化进程中集体土地上房屋买卖纠纷的原则(一)坚持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维护农村稳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维护合法的农村房屋买卖关系,促进农村房屋的正常流转,为合法的城市拆迁提供保障,推动城市化进程,又要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集体土地便是农民立命安身的根本。同时,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还不具备放开农村房屋买卖和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条件。放开宅基地流转不仅与现行立法相悖,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对于未按规定转让集体土地上房屋的,要依法确认无效,杜绝擅自流转农村宅基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杨海松 《法制与社会》2013,(13):214-215
为妥善解决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辖区经济快速发展,本文对房山法院窦店法庭近年来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调节难度大、司法成本大等现状,以及诚信缺失、立法保护不足等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最终提出若干合理建议,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障辖区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村民私有住宅的买卖比较频繁。买卖双方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往往忽略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流转,由此为日后判别《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埋下了隐患。农村村民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从表象上看买卖的只是农民私有住宅,然而由于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屋一并转移,因此,如果一旦违反国家对于宅基地使用权转移的规定,必将导致合同的无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私有房屋大量拆迁,因受拆迁补偿利益的驱动,使农村私有房屋买卖引起的纠纷案件大幅上升。人民法院判决后,因当事人不服判决,到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案件也随之增多。因此笔者认为,此类案件已经不是个案问题,有必要对农村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有利于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笔者在律师业务活动中,接触到一些房屋买卖纠纷的案件,这些案件通常涉及到一些无效房屋买卖的确认和如何处理的问题。本文试根据办案实践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关于无效房屋买卖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确定,以求与同行达成共识。一、房屋买卖双方已订立书面合同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l、城市的房屋买卖,须经买卖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签订书面契约,然后送房管部门审批,待房管部门批准后,再到税务部门办理契税。当买房人付清房款后,房屋买卖双方到房屋所在地的房管部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2‘农村的房屋买卖,须由买卖双方在…  相似文献   

12.
一、房屋买卖合同的种类及应具备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存在国有房屋、集体所有房屋和公民个人所有房屋三种不同所有制形式.根据现行政策和法律的规定,不仅公民个人所有的房屋、集体所有的房屋可以进行买卖,而且国家所有的房屋在国家授权范围内也可以进行买卖.因此,依据房屋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房屋买卖合同分为以下几类: 1.国有的房屋买卖合同。国有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是国家所有的房屋.由于国有房屋分为直管和自管两种形式,因此,房屋买卖合同也存在直管和自管两种合同.①直管房屋买卖合同.直管  相似文献   

13.
处理房屋卖买纠纷案件既要考虑房屋买卖合同的特殊性,又要不违背一般合同及买卖合同的基本原理。这里首先必须明确几个概念: 1.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买卖关系房屋买卖关系的产生依据有两个,一是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房屋买卖法律行为所作的规定;二是基于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但是法律、法规本身并不能直接在当事人之间引起权利义务关系。房屋买卖关系是由当事人双方通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等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由此得出结论:房屋买卖合同是引起房屋买卖关系的民事法律事实,而房屋买卖关系则是由房屋买卖合同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因农村房屋买卖而引发的案件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房屋买卖纠纷案件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案件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矛盾激化。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官对此类案件的解决分别提出了许多内容各异的观点,导致判决结果大相径庭,出现同案异判的现象。本文拟从审判实践的角度,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对此类案件的解决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从法理的角度探寻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房屋买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显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城中村房屋买卖的性质,接着指出了"城中村"房屋买卖的现象,最后分析了"城中村"房屋买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周玲玲 《法制与社会》2010,(36):119-119
近年来,随着房价节节攀升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房屋买卖纠纷呈上升趋势,而解决此类问题的法律缺失又进一步增加了此类问题解决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房屋买卖,在我国大量地发生于法人与法人之间、法人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之间。随着我国住宅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房屋商品化将更加普及,房屋买卖将日益增多和更加活跃。怎样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房屋买卖中发生的纠纷,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房屋买卖纠纷状况的考察,就房屋买卖关系中所有权及风险转移的几个容易产生认识分歧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买卖关系的有效性问题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是否房屋买卖关系就必然有效?在这一点上,有的人容易误解为,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房屋买卖关系就必然有效。还…  相似文献   

18.
夫妻共有房屋买卖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屋买卖中的法律问题很多,特别是共同共有的房屋买卖。为探析夫妻共有房屋买卖中的法律问题,本文从一起丈夫将夫妻共有房屋出卖给他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梁慧星 《法律适用》2012,(12):22-26
一、关于"宅基地买卖"案件所谓"宅基地买卖"案件是指出卖人以违反宅基地禁止买卖的法律法规为由,请求法院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这类案件的实质,是城市郊区的农村为规避土地征收  相似文献   

20.
唐俊 《经济与法》2001,(3):12-15
随着我国房地产制度改革的深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房地产交易日趋活跃,纠纷也不断发生。其中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且已建成的房屋买卖(以下只称房屋买卖的,就指这类房屋买卖),但未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手续,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的纠纷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交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该类房屋买卖合同的买卖法律关系、未过户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司法实践中的误解等问题做一探讨,以求能对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房屋买卖公平、公正、合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