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族文化和文化叙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以崭新的思想面貌连接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开启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进程;以崭新的国际视野参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传播中国价值;以崭新的奋斗姿态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走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就是民族复兴的文化叙事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黄泽 《思想战线》2000,26(1):51-52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从中寻找理论解释,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人类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太浩 《思想战线》2003,29(1):61-66
历史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由于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领域是历史上的各民族文化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大量的历史典籍资料 ,容易使人将其与历史学相混。历史人类学是一门具有特定研究领域并具有文化人类学研究传统的新兴分支学科 ,其实质与价值不可能被其他任何学科替代 ,其发展也不会损及其他学科 ,因而应当对这门新兴学科加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 ,早日形成本土化的中国历史人类学。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提出要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相关论述必须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三个维度进行总体把握: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一致,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化复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是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相关论述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李长平 《创造》2019,(4):47-49
一、文化繁荣兴盛是民族繁荣兴盛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支撑(一)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刻领会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1):42-47
纵观文化人类学发展历史,我们知道,文化人类学的原初阶段是以研究部落社会中的原始民族以及他们的文化现象为主旨的。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人类学发展出了自身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正式学科,文化人类学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研究及其推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作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然而,由于工业化、商品化、都市化、现代化等等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当今世界上,已几乎找不到未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单纯"的人类群体了。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从一穷二白到进入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过程,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过程。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在支撑,"得道多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谭安利 《黄埔》2013,(3):19-19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对普通民众希望和追求的表达。"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在复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的是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100余年的发展轨迹和开展的部分学术活动。之所以以学界参与国家的社会工作,特别是新中国的民族工作来讨论人类学民族学在新中国的发展,主要是想说明人类学民族学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是不可也不能缺少的一门学科。本文对1949年后港、澳、台地区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情况,未作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不仅包括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还包括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等历史任务。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实现民族觉醒、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强盛、祖国统一、国际地位提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标志和转折点。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走向复兴之路,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作为支撑。我们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华民族进一步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民族智慧,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进。中国文化中,文化与历史传统是保障价值理性的重要基础。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因文化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4 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撑。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把这一问题作为事关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郑重向全党提出。我们必须回答好这一时代课题,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奠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生存智慧和发展经验的长期沉积,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16.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政党自觉,这种自觉性在新时代集中体现为四个层面: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政治自觉;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的行动自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自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自信自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核是经济崛起。民族企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微观经济基础和主要生力军。其中,中国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在基础性行业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更是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同样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民族企业的崛起可以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有力支持,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 ,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 ,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 ;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 ,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 ,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 ,从中寻找理论解释 ,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 ,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民族文化学》 (张文勋、施惟达…  相似文献   

19.
0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民主科学、开拓创新"精神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孕育了民族复兴的"筋骨肉",并明确回答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之问——"中国向何处去"。今天,中华民族欲在新时代实现"现代化强国""祖国完全统一""人民幸福生活",必然要在五四精神引领下、在五四革命道路指引下接力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