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傅强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11):39-42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对平等理念的认识经历了由寻求普遍化视野下的同一性平等,到要求更为具体化的权力平等,再到诉诸正义视阈内的差异性平等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笔者借助于对平等理念的历史性演变的梳理,一方面透视和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意在彰显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方面看,由普遍的道德意义上的平等权利诉求逐渐发展为正义视阈内的差异性平等的强调,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不但拓宽了平等研究的理论视野,而且开启了平等研究的多维面向,突显"平等"追求的现实化和理性化.  相似文献   

3.
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提出的普遍正义原则 ,这是罗尔斯对工业文明后资本主义非正义现实深刻反思的结果。罗尔斯认为 ,就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一旦社会制度是正义的 ,许多社会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罗尔斯对普遍正义原则的论证既吸收了分析哲学的成果 ,又继承和发展了康德逻辑建构主义和传统契约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平等、自由与制度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艳 《思想战线》2006,32(4):32-37
社会正义的根本是制度正义,制度正义的两个基本论题是平等与自由.在如何协调平等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观点,平等优先与自由优先构成了衡量制度正义的价值尺度.不能因强调平等而贬抑自由,也不能只重视自由而忽视平等.一种国家制度是否具有社会正义性,体现在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建构上.只有建立在对平等与自由价值的合理选择基础上的统一关系和制度,才能协调好现实社会关系,从而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5.
周小玲 《求索》2008,(10):135-137
哈贝马斯吸收当前众多正义理论的合理成分,以主体间自由平等的商谈为核心,将正义与真理相类比,阐述对正义论辩和应用两阶段的区分和统一,集中探讨如何在道德、政治、法律三大领域里面认识和运用正义标准,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正义思想。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念,可以从贯通道德、政治、法律这三大领域的正义标准出发。  相似文献   

6.
周健 《理论月刊》2013,(3):60-6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概念,并对功利主义正义观进行了批判。他通过预设一种"无知之幕"的状态,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自己对不平等问题的主张以及补救原则。罗尔斯对正义理论的阐释和演绎成为政治哲学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哲学史上,对正义本质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自由、平等、公平、安全、效率、美德、交往权利、与生产方式的适应等方面,但鲜有专门从秩序的角度梳理和规范正义的实质。本文从神话朴素秩序正义观、宇宙论秩序正义观、理性秩序正义观、法定秩序正义观、神义秩序正义观等角度对秩序正义做了梳理,并认为秩序是自正义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价值,或者说,保证社会的秩序是正义的底线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正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利益,是环境正义原则得以确立的基础.环境正义是立足于类性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关系确立自己的伦理原则的.作为环境正义总原则的类原则表达了环境正义理论的价值观,明确了环境正义主体的道德责任,建立了环境正义标准的新模式.相对于环境正义规范,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抽象的,但它自身并不抽象,具体包括生存论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规范人-自然-人之间关系的伦理价值原则.为了使这一伦理价值原则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必要对类原则序列作简要说明,这就是环境正义分原则:平等、平衡、共赢.  相似文献   

9.
分配正义的两种不同诠释--罗尔斯与诺齐克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义如何来分配,尽管罗尔斯和诺齐克都赞同正义首要性,但罗尔斯更为强调平等。他通过设定“原初状态”,在此基础上借助正义的两个原则来解除“无知之幕”,使得最少受惠者得到补偿,从而实现平等;诺齐克认为正义的首要问题不在平等,而在于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他借助“持有正义原则”通过“最弱意义的国家”来反驳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尽管二者对如何分配正义分歧很大,但他们都是围绕经济领域中自由与平等孰更优先的问题展开。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观的矛盾虽只反映了西方社会自由与平等观念的矛盾,对于如何达到分配正义的解答也存在相当不足,但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说,他们的正义理论和社会正义原则对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非正义的问题均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意味着公平、平等,属于支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理性范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义有四项基本内容:政治地位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非基本权利与贡献完全平等原则,集体与个人关系辩证统一原则。正义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正义规范着社会道德秩序,规范着个人行为,规范着社会分配,也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起舆论监督作用。正义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和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深刻反思基础上,基于对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困境的关注,罗尔斯和马克思都建设性的给出了自己有关正义的理论构想。但是在对正义实现的具体诉求上,二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罗尔斯从"无知之幕"的设定引发出自己的正义理论,试图通过后天再分配来保证平等;而马克思则是从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来关注正义问题,认为要实现正义,就必须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就是要"解构"资产阶级各种关于正义的普世永恒的学说,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正义范式,即生产正义。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从自由转为了平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正义和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目标,从法哲学角度上探讨罗尔斯的正义平等观,对于我国法制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义理念大致沿着美德正义、神性正义、契约正义、分配正义的路径衍变。在当代社会,分配正义是正义的核心关涉;福利正义是其核心组体,指称福利分配体现的公正、适当、恰如其分。福利正义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价值要素(需要、应得、平等)和实现要素(再分配、承认、权利)。福利正义通过再分配和承认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权利——在现代社会概化为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此赋予法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休谟认为正义是一种区别于自然之德的人为之德,共同利益感是保证人们遵守诺言并履行正义原则的情感基础。维护共同利益感就是为了建立一种经济正义,它包括三个基本的原则。麦金泰尔认为在正义规则与自私本性二者之间,逻辑上的过渡是不可能的,因而休谟的同情心是虚构的哲学概念。罗尔斯对休谟正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正义的环境观念、正义相互性概念和正义的作用观。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正义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对罗尔斯理论的借鉴与运用中,女性主义者苏珊·奥金独具特色。从关爱女性权益的视角出发,奥金批判继承了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两个正义原则等范畴;她尝试使正义原则直接介入家庭领域,提出正义理论的女性主义变体学说。奥金的尝试是建立在对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误解之上的,虽然其初衷很美好,但她抛弃了罗尔斯对自由原则首要性的重视,并将正义原则的适用推向了家庭的极致平等。在政治实践上奥金的家庭正义方案将会是失败的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16.
分配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但现实中,由于分配问题导致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可以说解决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罗尔斯提出的分配正义思想不仅在20世纪制度伦理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中代表着“平等主义”,并且从正义角度的考虑系统地论证了他的平等分配观,其与一般的妒嫉式平等的不同。罗尔斯提出的差别原则,对于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调节收入的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所强调的正义原则被认为是一种压抑他者,抹杀差异性并缺乏关怀的彻底同化的道德普遍主义。面对后现代主义者的批评,哈贝马斯从正义与团结的视角阐释了话语伦理学不但尊重个体的权利,还保护主体间的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重要代表之一,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提出否定,究其理由,呈现为三个递进的链环:传统马克思主义并未在道德上对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予以论证;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意味着不平等;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由于在应然和实然状态上都坚持了自我所有原则而表现为不平等。然而,由于柯亨舍弃历史本身而在纯粹道德的基础上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加之没能认识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平等意义,并且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由于坚持自我所有原则而表现为不平等的误判,所以,柯亨的否定并不成立。事实上,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任何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的企图都必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9.
王志刚 《思想战线》2012,38(4):121-124
空间正义关注的是空间生产实践的总体性伦理问题,所谓城市空间正义,就是存在于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中的公平和公正,是不同(差异)城市主体能够相对自由、平等地享有城市空间权益,不受支配地进行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理想状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空间正义,把消灭城市空间矛盾、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的理想目标,同时引导人们将生活的目的,从对外在物化空间的关注转向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上来。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资本同质化逻辑和主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空间生产应该把"差异的正义"作为其价值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空间就是要承认差异性,通过价值指引和制度安排,推进对无压迫的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对无压迫的群体差异的尊重,谋求多元利益群体空间的"重叠共识"或"交叉共识"。  相似文献   

20.
ADR的正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人们通常都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ADR是克服当前世界各国诉讼制度危机的有效替代和补充,较少从ADR的法理基础来说明这种机制的本质是符合正义的。从本质上看,ADR体现了多元化、平等、主观正义和实质正义的要求,它的蓬勃发展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