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对我国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法律。虽然该法在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立法成本和调整社会关系的成本也相对降低。但对该法的立法进行深层剖析以及与相关法律规范的比较分析后发现,该法仍在立法理念、规制权力以及与相关法律衔接、协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缺憾,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颜佳 《法制与社会》2013,(35):275-276
本文结合现行立法现状,借助《土地管理法》第四修订时机,分析我国《土地管理法》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缺失与功能缺位,试图探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设计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衔接、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3.
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是实现国家司法鉴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存在的理念片面化、体系复杂化、法律碎片化等问题,亟需一部综合性的国家层面法律予以消解和纾困。我国制定《司法鉴定法》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可行性与正当性。《司法鉴定法》通过整合和协调从而实现法律的秩序价值,通过衡量和补偿从而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司法鉴定法》应当采取“单一制+分层型”的立法模式。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司法鉴定法》应当通过构建“管理+程序+审查+责任”的四组制度体系完成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嵌入。  相似文献   

4.
汪劲 《科技与法律》2014,(2):168-182
国务院通过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国际法的要求和各国的立法实践表明,同时推进这两部法律的立法工作不存在法律障碍。在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定核能产业发展与核安全方面内容的法律的情形下,同时推进两部法律的立法工作,解决"无法可依"的局面势在必行。但鉴于两部法律可能存在的内容重叠和交叉情况,正确处理这两部法律的关系对明确我国核安全立法的定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周光权 《法学》2021,(1):18-35
与《民法典》等近十部其他部门法相协调以维护法秩序统一,回应民众对于热点问题的关切,凸显维护公共安全、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等,是《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立法考量因素。《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七大方面:未成年人的刑法修改,维护民众安全感的刑法制度的修改,金融犯罪的修改,民营企业发展的保护,大幅度修改侵犯知识产权罪,强化公共卫生方面的刑事立法,以及其他修改。本次刑法修改对于未来司法实践将产生重大影响,司法者不负有批评立法的使命,而应当以务实的态度面对立法活跃的态势,强化建构性刑法解释。在立法.上增设了相应的轻罪后,对某些行为的惩处就不能动辄适用重罪,而应当充分关注立法对于某些行为从严或从宽处罚的最新取向,并妥善处理高空抛物犯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讨债罪和敲诈勒索罪等罪之间的交叉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期货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法治市场,专门的期货立法是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提升市场发展层次和水平的关键。与近年来期货市场的不断创新发展相比,我国期货市场的法治化建设仍亟待加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的监管规则体系,但是《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主要侧重于对期货市场的行政监管,法律层面的《期货法》一直没有制定出来。《期货法》的调整范围是期货市场立法过程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研究《期货法》的调整范围,重点就是要明确《期货法》调整和规范哪些法律关系,厘清《期货法》与《证券法》关于“证券衍生品”的调整边界,明确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原则,从而实现《期货法》与其他部门法在调整范围上的协调衔接,避免出现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以及法律调整上的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7.
抗红 《法学杂志》2006,27(4):129-131
票据质押既是一种权利质押形式,也是一种具体票据行为,《担保法》和《票据法》都对其进行了调整和规范。但立场不同,侧重各异。本文通过对票据质押行为的法律性质、法律效力和票据质押权利实现等方面问题的具体分析,统一协调两部法律的协同作用,促进票据质押担保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证据与程序的关系看,证据不仅需要与待证事实有关联,还是一种法律程序产品,是一系列法律行为后产生的某种结果。不同法律程序在程序目的、程序性质、程序保障、程序严格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上述差异影响和塑造了不同性质的证据,进而产生了证据衔接的问题。《监察法》构建了一个独立的法律程序,对公职人员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的调查适用《监察法》及相关规定,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也面临着衔接的问题。监察调查程序与刑事侦查程序相比,在规范密度、权力行使、程序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当前的立法框架下,要求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证据时参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助于优化监察调查的程序环境,为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有效衔接提供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国《物权法》规定了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我国《婚姻法》及其系列司法解释规范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这两部法律因调整的对象不同、确立的规则不同,所以在适用时产生许多矛盾。在调整夫妻内部的财产关系时,应优先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在调整夫妻与第三人之间的物权关系时,应优先适用《物权法》的规定。随着物权基本法律规范的明确与统一实施,婚姻家庭财产关系在遵守其原本规则的同时也要遵守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以达到两部法律的有序衔接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刘正球 《政法学刊》2009,26(3):108-111
警察权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国家的原则下,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警察权依法行使、对警察权实施法律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从立法目的、法律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权限、处罚程序及治安管理处罚执法监督等方面对警察权进行法律约束。遵守这些约束是正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昨天给大家概述了证据法的许多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构建一部理性证据法所需考虑和安置的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证据法、诉讼法与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对昨天简要触及的一些问题做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12.
我昨天给大家概述了证据法的许多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构建一部理性证据法所需考虑和安置的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证据法、诉讼法与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对昨天简要触及的一些问题做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13.
法治社会的“法”与“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法治”为其要义。近些年来,学界政界,对法治议论者甚多,其中不乏有胆有识之高论。但何谓法治之“法”,何谓法治之“治”,何“法”可用之于“治”,“法”与“治”关系如何,法治本质与特性如何,似鲜有平心静气、细致深入之论者。就此而言,此处严存生教授之文可谓棋高一筹,令人一新耳目。文中释论人之本性,法之明善及法之属性;治之自治与善治,治之于官而非民,治出于民及其属性等等,均有学理说服与发微启迪之长。推呈学界,或能复引精粹之玉。不仅如此,意味更为深长者,“依法治国”之“法治”,究竟寓意何在?其与“法制”究竟有何不同?前者一定是观念上的进步,抑或传统“治”国之策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4.
德国《债法现代化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比较法研究》2002,(2):140-143
引言 德国联邦议会于2001年10月通过了<债法现代化法>(das Gesetz zur Modemisierung des Schuldrechts),该法将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德国民法典>施行100多年来,立法者对债法进行的最大,也是最实质的修订.该法的通过,标志着德国债法改革持续二十几年的争论告一段落,它必然会在德国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曙光 《中国法律》2014,(2):30-36,92-99
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长足进步。我国正处於社会转型阶段。面临转型期的复杂经济形势,必须牢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当中尤其要不断建立健全完善、成熟的现代金融体系和配套的法律规律体系,并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做出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最近几十年来 ,“时际法 (intertemporallaw)”这一概念越来越引起了国际法学者的注意。它首先是在 192 8年的帕尔马斯岛案件仲裁裁决中被引入国际法领域的 ,①此后就不断有国际法学者发表论文探讨时际法的问题。 1970年 ,有两本关于这一问题的专著出版 :法国国际法学者保罗·塔韦尼埃的《国际公法中行为与规则在时间上的适用的研究 (时际法或过渡法的问题 )》②以及德国国际法学者沃尔夫—迪特里希·克劳哲—阿布拉思的《时际国际法———国际法规范的时间上的适用范围》。③再有 ,世界著名的学术性团体———国际法研…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 《河北法学》2004,22(9):53-56
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法是指国家为了救助弱者、反对歧视而制定的调整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称。社会法的调整领域主要包括四方面 ,社会正义理论等构成了其产生基础。经济法和社会法是第三法域下两个并行的部门法 ,两者在产生时间、目标、调整对象、公平观、调整方式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经济法和社会法应当协调发展、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某中程度上可以说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我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代传统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法治社会将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19.
In July 2007 the English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s published the consultation paper Insurance Law – Non-disclosure and Breach of Warranty (hereafter LCCP) which sets out in detail the Commissions' provisional proposals for the reform of insurance contract law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key areas of utmost good faith, warranties and agency. This article analyses, from a critical standpoint, the LCCP's principal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It begins by noting, as a means of demonstrating that the current reform process should be informed by modern industry practices, that the ways in which modern insurance contracts are concluded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when insurance law was last reviewed by the Law Commission in 1980. The article then discusses the dichotomy between consumer and business insurance given that this distinction underpins the LCCP and its approach towards reforming the pre-contractual duty of good faith. By way of backdrop to the analysis, we consider the approach taken towards reforming the law governing intermediaries acting for prospective assureds during the disclosure process. Finally, the proposed rules for warranties and similar terms are examin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proposal to retain continuing warranties in business insurance contracts will, if implemented, represent a missed opportunity to rid insurance contracts of terms long criticised as draconian and disproportionate in their effect.  相似文献   

20.
"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兼论经济法理论中的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发展观,该发展观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研究中都要有所体现,以促进新兴的"发展法学"的形成;发展观在传统法和现代法理论中会有不同的显现,在"发展法学"中的经济法学领域则体现得尤为突出;对"发展法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整个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