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上网民对法院正在审理的众多案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杨佳案、许霆案、罗彩霞案、邓玉娇案等等。由于网民群体的特殊性和网络自由的特点,网民对案件的观点的自由表达,被戏称为"全民法官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7,25(10):151-153
法官自由裁量客观存在于法律推理过程中;审判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分别蕴涵着法官对适用法律和案件事实的自由裁量;在实质法律推理中法官通过价值判断进行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3.
张任德 《法制与社会》2013,(33):114-116
司法能动性之核心在于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法官通过时认定案件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等方面行使自由裁量权,有利于及时对案件作出裁判。在刑事审判实务中,存在着有些法官办理金钱案、人情案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由此口滋生的司法腐败严重地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由鉴于此,应当从立法上对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通过完善现行公开审判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推行法院判决书上网等措施,对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限度进行有效监督,实现良性的司法能动。  相似文献   

4.
杜智娜 《江淮法治》2011,(14):14-15
她是一名被当事人视为“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刑事法官。这不仅是因为她审理的案件是经得起检验的铁案。更是因为她能用关怀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仇。限。让原本生硬、冰冷的刑事审判变得鲜活和温暖  相似文献   

5.
正法律总是具有滞后性的,而案件却是复杂多变的。在案件审判时总会出现法律适用的真空状态,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弥补成文法的局限性所带来的弊端,体现法的灵活性,提高司法效率,实现个案平衡与司法公正的统一。但是,自由裁量权并非是毫无限制的,它的有效行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制。一、自由裁量权的含义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是公正、公平与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天津律师》2007,(1):46-46
审判实践中.由于不同法官对法律规定理解上的不同.或者法律原本就缺乏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具体规定.出现了对类似案件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个别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法院对同类案件的裁判结果也各不相同,由此引来社会非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指的是当法官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时,运用法律解释、类推等技术行使剩余立法权解决纠纷的活动.立法权可分为初始立法权和剩余立法权.由于人类理性的界限,法律注定是不完备的.因此,法院在实际中享有一定的剩余立法权.从技术上看,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的开放性概念、兜底条款、模糊冲突的条款,以及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国际背景和法官处理案件的逻辑等,都决定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绝大多数法官判案时考虑的不是“劳动自然权利观”等普遍命题,而是解决纠纷.由于受限于诸多的外部和内部约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官宁愿选择不自由裁量.尽管法律文本的开放性允许法官超越法律文本而自由裁量,但法官并不肆意而为,而是实际受限于立法者的各种意图.法官自由裁量的界限是,当他补充法律条文内涵时所依据的理论,必须源于知识产权法律文本的总体精神和司法政策,而不能在知识产权框架之外寻求渊源.  相似文献   

8.
审判的过程,需先对案件事实进行法律上的裁剪,继而以法律事实为据解释法律,重构审判规范。法官解释法律的方法智巧虽多,归根结底应服从于终极之目的解释。结合具体案件中的法律事实,法律经由文义、体系、法意、目的解释可以构造出适合个案的审判规范。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06,(1):36-36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加快案件审理速度,提高审判效率,针对北京密云、怀柔等远郊区县上诉案件中的当事人尤其是山区农民和年老体弱者进京应诉不便等实际困难,专门派出法官赶赴上述地区实行就地审理,所审结案件主要为瞻养、离婚、分家析产、人身损害赔偿等4类。在就地审理案件中,他们坚持“能凋则调”的原则,对家庭纠纷加大对个案的调解力度,通过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化解矛盾,平息怨气。做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参加就地审理的当事人表示,此种方式不仅解决了我们进城诉讼的实际困难,而且拉近了我们与法院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樊惠平 《河北法学》2007,25(11):115-118
法院的判决宣示着法的精神,引导着民众的行为.诉诸于法院各种诉讼请求,即是将各种矛盾呈现在法官面前.法官必须判断何种诉求为正当,只有当案件事实符合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且案件事实中蕴涵的法律价值和所适用的法律规范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时,才可以依据该法律规范对案件事实作出判决.法官在运用国家的制定法以回应民众的要求时,将一些明显不当的有违民意的规定加以过滤,能动地对制定法加以填充修正.刘荣军教授亦言:"处于社会与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应当以并不完整的法律作为基本的支撑,寻找制定法之外的法源,将社会的正义、公平的观念和价值导入司法程序之中,创造出能够解压、还原法律本意的规则,以作为裁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逐年大幅攀升,使得某些法院的诉讼容量受到极大的挑战.[1]一方面,收案数量无限制,法院不可能以无精力审理为由不受理案件;另一方面,结案时间又有要求,即在审限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办结受理的案件.这在案件量不断大幅攀升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案件结案量与法官审判精力的巨大冲突和矛盾.[2]然而,各级法院...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基层法院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案件类型更加多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案多人少"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阻碍了审判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法院2006至2008年的案件数量、人员变动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总结了"案多人数"矛盾对审判工  相似文献   

13.
李旭丹  陈璐 《法制与社会》2013,(24):135-136
民商事审判实践中,法官自由裁量权主要表现在对证据审核及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程序把握方面。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法律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但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却因人而异。在基层法官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一是遇到"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时不敢行使自由裁量权;二是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三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利用程序裁量权的灵活性作为谋求特殊利益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对民商事审判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加以规制。本文通过介绍基层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民商事审判中的体现,针对性地提出规制民商事审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的几点建议,即建立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保障机制、制约机制及法律适用统一机制,统一裁判标准。  相似文献   

14.
4月23日上午,备受关注的杨新华交通肇事案在河南省陕县人民法院开庭再审,被告杨新华被当庭判处交通肇事罪,处有期徒刑3年半,被告当庭表示不上诉。此前因称"眼睛花"将交通肇事致3死2伤的杨新华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的法官,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相关法院的领导也受到了党纪处分。法官"眼花",司法不能"缭乱",公众相信,这起交通肇事案再审,能够维护司法公正,让法律的威严、社会的正义"以看得见的方法实现"。一起案件的公正审判,价值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如何规范行政诉讼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做了简要的论述,以期对解决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抗诉判断与法官自由心证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法官审判案件自由心证的特性,揭示检察机关抗诉判断应考虑法官审判案件时心证形成的影响因素,即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法官的认证方式和证明标准等三方面,才能更准确把握是否对某一案件提起抗诉。  相似文献   

17.
公安局长张金柱交通肇事案、杭州飙车案、许霆案、机场女工拾金案、深圳猥亵案、邓玉娇案……每一个案件的发生,都牵动着民众的心,每一个案件的审判,都搀杂着媒体的声音。相似的案件,不相似的结果,是司法公正的裁决,还是“媒体审判”的结果?伴随着这些案件的发生,“媒体审判”一次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法官队伍中,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长久扎根在司法审判的第一线,承担着全国近90%的案件审判任务,农家小院里有他们的身影,乡村田野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在基层默默坚守,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演绎着为民、公正、清廉、奉献之美;他们秉承执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信念,努力把案件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他们把群众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大事,耐心调解、细致审案;他们不打官腔、不说空话、不端架子,他们秉承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成为"泥腿子"、成为"阿水哥",更成了老百姓的"知心人"。  相似文献   

19.
继药家鑫案尘埃落定,李昌奎案再审,死缓改判死刑立即执行,进而引发死缓案件的翻案风潮。在所谓的公众狂欢或公众围观下,司法将如何保持独立与权威?  相似文献   

20.
《北方法学》2018,(6):104-116
法定法官作为一项宪法性原则,其核心内涵是法院的案件分配作业必须受制于事先一般的、抽象的法律规定,何等案件由何位法官承审绝不能等案件诉诸法院后再临时委任某个法官。审判委员会闭门讨论决定案件是一种事实上废除法定法官原则的定案方式,它侵犯乃至剥夺了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理应依据法定法官原则对之进行改革。审判委员会改组为刑委庭和民委庭后,所有原本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都由立案庭直接分配至刑委庭或民委庭审理。各级法院应该重新修订既有的案件分配规则,并改革审判委员会遴选机制,以使无行政职务的精英法官能进入审判委员会。此等改革不触动审判委员会的宏观指导职能及其行使方式,改革阻力应该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