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严厉批判 ,使得本土文化严重扭曲 ,激起知识分子反目 ,不能不是其迅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 9世纪中叶 ,西方殖民文化伴随着鸦片和大炮破中国之门而入 ,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猛烈撞击。洪秀全对西方文化采取拿来主义 ,以西方宗教神学为蓝本 ,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独一真神“皇上帝”。洪秀全模拟的蓝本是中国化的《圣经》———《劝世良言》。《劝世良言》对中国儒、佛、道三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针对儒教 ,《劝世良言》说 :“即如儒教亦有偏向虚妄也 ,所以把文昌、魁星二像立之为神而敬之。———何故各人都…  相似文献   

2.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术发展到宋元时期,开创了新学风、新学术、新品格、新精神,成为超越汉唐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学术多元,大师辈出,学派林立,是思想自由、切磋争辩、成果丰硕的时代;另一方面,儒、佛、道三教作为当时的主流思潮,立足本教,从内在融合其他二教的特征甚于既往任何时代,以心性为旨趣的"三教融合"成为儒、佛、道三家的共同追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流变及其涵盖内容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体现出来的历史特征往往以“儒、佛、道三教合一”来加以概括,而忽视了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一一伊斯兰教在唐初传入中华大地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其实,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份量和影响,同样是我们在继承和整理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时所必须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中,“三教圆融”、“三教互补”甚至“三教合一”,似乎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观念其实颇不得要领。在传统中国的文化格局中,儒释道三教之间其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圆融”、“互补”或“合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达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妥协,其要点有二:儒教的不完全性,佛道之间的有限竞争,后者可以用霍特林模型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周文革 《求索》2010,(7):123-125
我国早期译者虽都是接触外国文化的第一人,但其阐释并没有就近取譬,而是大都渊源有自,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取诸古典文论和传统哲学。从阐释方法、阐释标准到阐释主体性,儒、道、佛三大主流学派思想无疑给传统阐释学注入了哲学元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三足鼎立。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儒、道、佛在苗族中的传播和影响是深刻的。它们是怎样传入到苗族地区的?它们给苗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将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政治谋略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蕴涵在传统“治国之道”管理思想之中,以儒、道、法为主,诸子思想谐协融合而形成的传统“治国之道”成为传统政治谋略的运作空间和思想基础。从管理文化角度可以对传统政治谋略进行知识资源与特征的辨析,认识传统政治谋略的主要管理思想内容、特征及结构依存性,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传统政治谋略为当代企业经营管理在管理控制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借鉴,但需要关注其在运作空间和思想基础上与传统治国管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信息化、都市化的当今时代.心理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和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心理问题的价值.可以为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也是文化的直接栽体.儒、道、佛三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资源.儒家提倡"敬",道家提倡"静",佛家则提倡"净".儒家强调"敬","敬"突出的是恭敬的态度、认真的作风和虔诚的精神;道家强调"静","静"突出的是保守自我,是不为外在事物所左右、所束缚;佛家强调"净","净"突出的是内在精神的自在、清明与空灵.儒、道、佛三家,其所突出的具体因素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就心性论而言之,不管是儒家,是道家,还是佛家,都强调本体一境界一功夫的一致与贯通,都强调融功夫于境界,融境界于功夫.  相似文献   

11.
邓立勋 《湖湘论坛》2003,16(6):86-88
从魏晋南北朝起 ,中国文人无不受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 ,只是各自的因缘导致程度不同而已。而苏轼则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人物 ,在他的思想中 ,儒、释、道三家无疑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谈到传统文化对苏轼思想的影响 ,可以说儒、释、道三家皆有。从苏轼的家世来说 ,苏轼之父苏洵 ,虽始终未得功名 ,但却以儒业终身。他为人正直 ,学识宏通 ,对苏轼兄弟影响很大。苏轼之母程氏 ,虔诚奉佛 ,但又颇有儒家节义。来自家庭的早期教育对以后苏轼思想性格之形成无疑是起了定势作用的。概言之 ,苏轼早年所受的儒家思想教育和所立下的济世救民之志 ,决…  相似文献   

12.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所以能继续存在发展至今,完全是得益于它的根,植于深厚的富有和平、博爱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时代,百家争鸣,几经揉合,择其要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凸显出宽容并蓄、和衷共济的“王道精神”,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  相似文献   

13.
正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石窟造像七十五处,造像五万余尊,铭文十万余字,所以享有"石刻之乡"之美誉。大足石刻在内容上集佛、道、儒三教造像之大成,以浓厚的生活化、世俗化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中以佛儒造像为最,使源于印度的佛教造像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在大足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传入巴渝时,儒学占有显著的地位。由于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儒学的忠、孝、节、义思想有相违背,所以他们互相攻击和对抗。佛教为了在中国得到发  相似文献   

14.
林楠 《政协天地》2012,(4):62-64
在世界科学文化的苑囿里,中医学是古朴苍劲、枝繁叶茂的一株奇葩,虽历经二三千年的风雨霜雪,仍然芬芳馥郁。较之其他国家、民族先后衰亡的传统医学,可谓“众芳摇落独喧妍”。中医学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因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壤,并不断从中汲取水分和营养。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体系,它们对于中医学的深刻影响,远非其他文化思想派别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15.
终南山地带作为十三朝古都京畿,为儒释道文化的互补和合提供了天然环境。从西周建都于终南山北麓,至秦汉、隋唐时期,是终南文化融汇儒、佛、道等各家学说,充分发展、并确立自己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地位的重要时期。终南儒释道之互补和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终南山优越的地理位置、朝廷的政策基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民间的生产方式和民众的处世方式等方面,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既绵延不绝又不断发展,其历史演进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河洛文明阶段,儒、道、法三足鼎立阶段,佛、儒、道三足鼎立阶段及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对立阶段;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保持其内核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在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保持其基本特征;依据中华文明的演进逻辑,可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呈现出严重西化的状态,但未来不会被西方文明取代,反而会在挑战下获得新生。此外,针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不应当接受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笔者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国家,但其本质属性是一种批判西方的社会制度、背叛西方文化传统的思想体系,是一种被西方排斥的、代表被压迫者的解放哲学。可以预言,马克思主义将会完全融入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佛教、道教以其特有的属性,与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吸收、交融,最终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以儒佛道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封建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仍有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终极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发展对道德体系的需要。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就是儒学所构筑的“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志在仁义”的精神价值体系。它的传承主体 ,主要是由中国士大夫阶层———古代的知识分子构成的。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 ,不仅吸取了儒、道、佛思想 ,同时也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在充满纷攘争斗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确立自身地位与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女性的信仰与爱物传统源远流长.其信仰并不限于儒、佛、道等宗教或哲学,其爱物传统更是深切而广泛.本文主要从佛道信仰与儒家化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女性的信仰与爱物传统.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国古代女性不但容易感受到宗教的吸引力,而且敏感、虔诚、坚韧和富于同情心,这些特质使得她们不仅身体力行,去实践慈心爱物的宗教信条,而且透过其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对培育和教化社会的良知良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艳  孙维才 《求索》2007,(3):178-180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创作理论起过深刻影响。在唐朝,三家思想并用,但是对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现象、审美认识、审美现象影响最深的或许就是道,道教徒为了弘扬道教、扩展其影响与势力,常以文学艺术形式渲染、增加宗教的感染力,为此,中国文学中蕴藏着浓厚的道教思想。由于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自然道教思想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