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0):58-58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  相似文献   

2.
受孔子以《诗》为教的直接影响,孔门弟子多勤于研习《诗》,如子路、南容、曾子等勤于诵习《诗》。就在诗学造诣上来说,孔子十分赞赏子夏与子贡对于《诗》的领悟程度。子夏传《诗》实有两个层面,一是实践中以《诗》教授多位门下学习者;二是理论上作《诗序》。子夏之外,孔门其他弟子对于《诗》学传播、传承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这方面以子贡和曾子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张广宇 《群众》2013,(10):31-32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者与"抱瓮老人" 这是王安石和晏殊的诗.他们两人在唱和中,都用了汉阴老人抱瓮的故事.故事出《庄子·天地篇》.先不妨将它简介一下.孔子的学生子贡,又名赐,路过汉阴,见一种菜老人,由隧道入井抱着罈子提水灌园."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对老人说:有一种吸水机械,一天可浇菜畦百来条,老人家想不想用它呢?老人问:那机械怎么样?子贡于是把桔槔,也叫"吊杠"这吸水工具的制作、性能,一一作了介绍.老人听了,整时板起面孔冷笑地对子贡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道之  相似文献   

5.
<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纵一苇之所如》出版后,细心的朋友问我:"您在自序末尾签署‘寒江雪屋’,有何寓意?"我笑而答曰:"请您少安毋躁。待到《独钓寒江雪》出版后,您自然会涣然冰释的。"现在,《独钓寒江雪》已经杀青,即将付梓。读者届时只要一瞥题记诗,想必定会豁然开朗、悠然心会。  相似文献   

6.
《天津政协公报》2013,(12):51-51
<正>孔子的名言很多,单见于《论语》,并在今天仍具有生命活力,不断被传颂、使用的,就有100多条,兹举数例。任重道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释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24)
<正>从小我就特别爱读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七侠五义》等等,只要一书在手,就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今天,我在檀信楼大礼堂跟学生们讲了一段故事——战国时代,有一位士人名叫颜触。一天,在上朝的时候,齐宣王就说:"颜触,来!"颜触听了,也对齐宣王说:"宣王,来!"朝中群臣对于颜触的态度深感不以为然,大家就问他:"王也曰触前,触也曰王前,可否?"颜触回答道:"王呼‘颜触,来!’  相似文献   

8.
杨越 《政策瞭望》2010,(2):56-56
《史记》中有两段记载:"纣始为象箸,箕子(殷纣时的一个大臣)叹曰:‘纣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宋微子世家》)  相似文献   

9.
患鼠乞猫     
安清 《中国减灾》2011,(5X):59-59
<正>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北宋程颐高足杨时将二程讲学时的言语问答辑录为一部语录体著作《二程·粹言》,卷上记载了这样一段师徒对话:"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大意是: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敬",老师说,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敬"。学生又问,那什么是"一"呢?老师又说,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就是"一"。而梁启超先生说得更明了:"‘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8)
<正>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人是道德的存在。而党员干部更应为社会做出道德的表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相似文献   

12.
"30而立"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历来注家对"30而立"之"立"有众多注解。古代注家对"立"主要有两种解释,也就是立于学和立于礼。梁代皇侃《论语义疏》认为立是指  相似文献   

13.
耳顺与随喜     
正"耳顺"是儒家言,人生修为的一种境界;"随喜"是佛教语,破除我执的一种修行法门。作为一个既不尊儒又不拜教的人,随着马齿徒增,对于这两个熟悉而陌生的语词,竟也开始亲近欢喜。吾读"耳顺"也早。1974年开始"批林批孔"运动,《论语》就是反面教材。一句句"子曰"把常识说成了格言,易懂好学,就把它当成了古文的启蒙读本。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相似文献   

14.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返,竟不得见.  相似文献   

15.
姑苏桥韵     
<正>"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唐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诗中简笔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姑苏景色。白居易也赞曰:"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足见当时姑苏的水城风貌。小时候在苏州,我就喜欢行走在小桥上。特别是那神奇的宝带桥,也不知在上面走过多少回,可桥下有多  相似文献   

16.
黠鼠赋     
<正>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  相似文献   

17.
说起"机"、"巧",人们就会想起"投机取巧"这个贬意词,又往往和心术不正联在一起.《庄子·天地篇》就有类似的记载.孔子的高足子贡劝一个抱瓮吸水的老人,弃瓮而用桔槔.老人非但不听,反而讲了一通大道理回敬子贡:"有机事必有机心,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机事和机心,含有投机取巧之意.抱翁老人之所以羞为"机""巧"之事,因为他觉得这不符传统的典章制度,与"道"有违.这种思想是很有点代表性的,至今仍可找到印证,  相似文献   

18.
庄子适越     
一日,庄子与惠施游学于越,适遇越人于京杭运河之畔舞犴~①。但见人头攒动,犴影纷扰。惠施语于庄子曰:"先生博学多闻,当知犴知故事乎?"庄子曰:"越地蛮瘠,以海为邻。越人苦于水亦求于水,犴者求越人于水祸旱灾之际也。"惠施曰:"越人乡土艰涩,自古民风淳实而安于一方。非吴地之小气,亦无湘人之彪悍也。先生意谓如何?"庄子曰:"此言极是,不如就其闹市稍事停留,以洗旅途之劳顿,观其俗之淳厚乎?"惠施曰"然。"  相似文献   

19.
范闻霖 《传承》2010,(15):50-51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了影响人生的两个方面:先天和后天。人只有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的培养目标是人格完善的"成人",而不是只能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专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老子其人老子的生卒年月至今不详。《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也记载了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