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三位一体”的发展结构战略性调整,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任务要同时完成,这是对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突破; 3.制定了一个西部大开发的初步时间表,即5至10年里,要使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明显的变  相似文献   

2.
1.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再开发的概念。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在二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大西部地区投入了上千亿元的资金,建成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由此奠定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基础。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综合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3.
高新才 《学习论坛》2007,23(9):30-33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西部民族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工业发展特征,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道路。与西部民族地区实际紧密结合的工业化道路应具有开放性、特色性、民族性、知识性、可持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是黔东地区的商业和工业重镇。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四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总体发展思路,确立县域主导经济,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 ,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九五”以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出五大经济特征 :一、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加快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速差距出现缩小迹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差距由 1999年同期的 2 71个百分点减少到目前的 1 83个百分点。二、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2 0 0 0年第二季度东、中西部占全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新视野》2005,(5):21-23
西部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不应继续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老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经济落后地区已经难以顺利介入世界工业化发展链条,只能另辟奇径.一味按照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去安排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发展模式,对于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必然事倍功半,使原有的民族文化消逝殆尽.西部经济发展理应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跳过工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服务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不平衡增长是手段,平衡增长是目标.西部大开发是继实施不平衡增长战略后,为促进区域平衡增长的必然安排,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施反贫困战略对于促进地区平衡有着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西部开发既不是纯粹的西部工业化,也不是简单的东部大翻版,更不是单纯的西部大扶贫,西部开发肩负着实现西部工业化、现代化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与消减贫困、缩短差距的特殊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8.
魏敏  李国平 《探索》2004,(5):79-82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高梯度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但是我国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尽管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区域梯度推移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教育落后,人才短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西部地区广大企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西部地区的广大企业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知识经济的发展,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人才战略就是从战略的高度来研究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它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既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也为西部加速现代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产业不发达,工业化水平低,是西部落后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快培育各类适合西部的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化,才能尽快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世界范围内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现阶段产业、消费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西部的工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西部地区必须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西部实际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一西…  相似文献   

11.
曹玉华 《探索》2003,(4):135-137
地处我国西部内陆腹心地带的长江上游地区 ,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尾 ,又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驱动中心 ,是西部地区率先腾飞的希望所在。作为我国重要农业基地之一 ,该地区农村工业应走协调工业化道路 ,突破二元经济结构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一、协调工业化及其在农业现代转型中的贡献1.片面工业化和协调工业化的区分我国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在《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中对他在20世纪40年代哈佛博士论文中的工业化定义修改为 :“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从低级向…  相似文献   

12.
东西部关系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以"发展要有新思路"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战略重点西移中东西部发展关系的新思路.主要是:通过区域战略重点西移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通过区域发展战略重点西移来拉动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形成东、中、西部大联动大发展的新的整体合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地区经济关系.这些新思路,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要坚持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要重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和外部条件。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还必须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一些具有优势的加工制造业,积极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推进西部工业化的同时,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建设的力度,把工业化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一、加快工业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中,虽然西部地区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工业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推进工业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任务。西部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积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历史赋予西部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多维视角分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结合西部地区的特点提出了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强调了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注意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刘俊  杭栓柱  杨臣华 《实践》2004,(2):29-30
新时期中国西部地区的农牧业发展问题,本质上并不是农牧业自身的问题,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由此可见,西部农牧业发展的出路,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城市化,通过实施城市化战略,推动农牧业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究竟如何发展,学术界看法颇多.这里谨将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几点看法谈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在部分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对于创建西部经济增长极、有效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制造业规模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发挥、资源型产业链的延伸、西部军民两用制造技术潜力的开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等等,都需要科技提供支撑.为此,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科技投入、将科技支持重心转移到发展现代制造业需要的关键共性技术上来,建立健全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西部制造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由于地域环境和历史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与沿海东部地区形成强烈反差,且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中国经济要大发展,必须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而实现工业化,既要抓好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更要抓好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抓好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开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中小企业的自身优势,强化政府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多种所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八五”期间,在国民经济总体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的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总量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也在扩大。1.东部与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呈现依次递减的格局。1994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3.8%、24.6%和11.6%。与1991年的情况相比,除东部地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外,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大于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农村发展模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从根本上讲,在于两个地区农村的发展差距。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存量、传统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的限制,因而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贫困与落后,最终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作者从区域间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农村以产业生态化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和以人力资源开发主导西部农村发展等两项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