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的监狱行刑社会化构想已久,但一直停留在理论框架内,没有付诸更多实践,如契约式行刑社会化、半开放式监狱建立、离监探亲制度等。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监狱行刑社会化是刑罚执行的必然趋势,其目的是通过“监狱+”模式,寻求协调发展机制,让罪犯实现人生价值追求,朝向回归,奋力回归,最终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1994年颁布实施的《监狱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规制监狱行刑活动的专门法典。《监狱法》的颁行为监狱依法治监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但《监狱法》的有关规定与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产生了重大差异和冲突。本文试对《监狱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监狱提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的问题以及近些年来在监狱出现的罪犯在会见亲属期间与其配偶同居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实践中对离监探亲的规范属性与及其与特许离监之间的界分还不够清晰。离监探亲的法律制度在风险预判方面的要求远超出了监狱的能力范围,而诸多关键问题如基本认识、责任风险控制、法制完善创新等又研究不深、解决不力。需要明确从严与不得准予离监探亲的情形,取消或修正不合理不恰当的限制性条件,设置利于扩大施用的强制要求与运行机制,改进相关部门的责任分配与协调合作机制,推进离监探亲和特许离监法律制度的改革创新,使离监探亲制度的激励与考验功能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4.
《监狱法》的修善应当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作为指导。在《监狱法》的具体修改内容上,应当分为协调问题、细化问题以及空白问题三类。协调问题又分为法律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法律部门内部内容之协调问题。细化问题包括期间问题、经费问题、监狱工作人员的设置和分类问题等十三个方面。空白问题包括监狱企业、罪犯危险性评估、外籍犯管理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司法部从1986年3月开始着手起草监狱法。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在总结建国以来监狱改造罪犯工作经验、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监狱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这个《草案》已于1994年9月2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罪犯保外就医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结合我省监狱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罪犯保外就医审批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强化执法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第二章审批程序第三条罪犯保外就医的提起:  相似文献   

7.
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罪犯劳动制度,首先要正确认识现代意义上的罪犯劳动,确立现代行刑观念和行刑社会化的思想,保护罪犯合法权益.现代罪犯劳动组织应坚持强制与自愿结合原则、人格训练社会化原则、技能培训社会化原则、组织管理社会化原则、监狱社会互动原则;对罪犯劳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应以罪犯为中心,有利于对罪犯的矫正,有利于罪犯顺利回归并适应社会生活.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做法,在现有监狱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从根本上解决罪犯劳动报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行后,“劳改”及派生语应作相应的改变。诸如“劳改犯”应改为罪犯;“劳改队”应改为监狱,“劳改局”应改为监狱管理局;“两劳释放人员”,应改为刑满释放人员和教养解除人员。然而,当前“劳改”及派生语仍屡屡出现在报纸和刊物上,尤以“两劳释放人员”为多。为何“劳改”及派生语要作上述的改变呢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1章第3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该法第4条还规定:“监狱对罪犯应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  相似文献   

9.
法律问答     
罪犯嫖娼如何处理编辑同志:经查,我们发现12名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外出劳动期间多次到路边店进行嫖娼活动。请问,对这种行为应如何处理?四川王治中王治中同志:根据《看守所条例》第36条,并参照《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第47条的规定,对在看守所服刑的罪犯外出劳动期间进行嫖娼的,应根据不同情节予以警告、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禁闭1至匕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监狱法》第58条的规定,对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外出劳动期间嫖娼的,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7至15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指出的是,监…  相似文献   

10.
《外国籍罪犯会见通讯规定》已经2002年11月26日司法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我国参加的有关国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9.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