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2中国青年热点现象下的青年心态 92年中国青年的热点现象离不开一个字:钱。去年年初,国内不少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探讨青年经商和从事第二职业的问题。文章一般称:青年从事经商和第二职业,不仅是为了多挣些钱,他们还希望藉此改变一下不太理想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自己专业更对口一些,能更加地学有所用。他们希望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看看自己究竟能有多大的本事,在自己工作领域之外还能走多远。当时就有不少学者和社会工作者提出疑问,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主观臆想色彩很浓,是人为地往青年脸上贴金。现在看来,这些人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后来报刊杂志在  相似文献   

2.
1986年秋末,福建电视台及《福建青年》杂志分别在黄金时间和显要的位置报道了三明钢铁厂小高炉青年联谊会的事迹。一时,许多记者争相前来采访,一些家长纷纷来信要求“代培”他们的子女。一个小小的青年联谊会,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小高炉”是福建三明钢铁厂最大的福利区,共有1.5万多职工家属。这里远离市区,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是全厂最不稳定的地方。从第一次“严打”以来,有20多名犯罪青年受到了法律制裁,其中5人被判处死刑,250多个青年在公安机关“挂号”。于是,人们把“小高炉”看作是“是非之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因难户”、“重点户”。怎样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呢?总厂领导经调查后队为,由于青年人阅历、经历不同,气质、爱好、特长不同,对人生的思考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年偶集群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偶集群体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涌现出来了。青年偶集群行为问题愈来愈严重地困扰着整个社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青年偶集群体的定义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以群体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它可以分为三种:青年正式群体、青年非正式群体和青年偶集群体。这三种群体既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青年偶集群休是指由于某一“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问题,激发了青年的“兴趣”,在他们心中产生了特殊反应,因而自动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暂时的青年群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位朋友寄给我一本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书稿,其中对当代青年工人有这样一段论述:“他们会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企业中(包括全社会)发生的诸种现象,使用自己的大脑去辨别和审判这些现象的合理性(这是当代青年职工区别于我们过去年代的老职工的鲜明特点,即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思考,而不愿意仅仅只作‘小绵羊’式的工人)。”对两代职工的这种对比方法,为许多人所接受。但这种对比并不准确。说当代青年爱思考,不轻信,似乎对,但又不完全如此。如果说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轻信党的宣传(所谓不信“官方”的话),大概比较符合实际。问题是他们轻信另外一些东西,如轻信西方世界的所谓“民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在对湖南省的长沙、衡阳、邵阳、益阳四地市的200名城镇青年个体户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在治理整顿时期,城镇青年个体户中两重性心理趋向值得注意。城镇青年个体户的心理趋向 (一)以物质利益为经营出发点、以享乐意识为生活主色调的实惠心理趋向。这项调查表明,有81%的青年个体户认为“赚钱”和“玩”是他们的两大追求。 1.在经营上,他们崇尚实际、不喜空谈;以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作为经营出发点。他们认为,“屋顶上的三只麻雀不如手中的一只”,非常关心自己眼前的盈利状况。他们能够实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思潮”在部分青年中何以“热”起来?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必要的。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是对外开放造成的,“热得有因”;也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有着一定的社会基因,“热得有据”;还有人认为,西方思潮中有着一定的积极因素,并且接触和回答了青年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热得有理”。的确,  相似文献   

7.
在对无赖青年文化的评述中,托尼·杰佛逊涉及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无赖青年的群体意识和他们低下或近乎“流氓”的地位使他们对真实的或想象的侮辱极端敏感;由于这一极端敏感性引起他们对群体独特的服饰和外表的特别依赖;无赖青年吸取统治文化中的因素并发展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杰佛逊指出,上层阶级服饰方式的“无产阶级化”并不只是一种时髦,它既表达了现实,又表达了该群体的抱负。  相似文献   

8.
青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身体迅速生长和性发育成熟,使青年开始把自己当作思考、认识的主体,使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便油然而生,“自我”便产生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青年的“自我”分为“主我”、“容我”;“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理想的我”;代表生物本能的“本我”等等。其中,“主我”、“客我”所构成的一定关系,构成了人的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自我机制”。“主我”即主体的我,“作为知觉者的我”,“客我”即客体的我,“作为被知觉的我”,英语中的主格Ⅰ和宾格me表示  相似文献   

9.
今年十一,十二月,我就“上海农村青年的思想现状如何”达一问题,对十个郊县的农村青年作了抽样和重点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对上海农村青年的思想现状浅析如下: 一上海郊区有10个县,205个公社,3009个大队,社办企业有711个。14—18周岁的青年有779,963名,其中团员有130472名。农村青年队伍的组成成份:第一部分是“文革”中历届初(高)中毕业回乡的青年,约占30%。这部分人,一般都要参加文化补习,他们常常为过去的荒废而叹息,为今天的“压力”而埋怨;他们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自学成了才,有的考取了高等院校,有的充当了农技骨干,有的担任了一定的领导干部。第二部分是高考落选而回乡的青年,约占10%。这部分人一般都在勤学苦练,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当中自学的多,专攻技术专长的多,但他们都希望“跳农门”。第三部分是中途停学的青年,约占60%。这部分人有两类。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将成为人类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的人生课题。青年生存依赖生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年发展依托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质量。 参与是青年人生路上的助跑器。就中国现实社会的新生代而言,虽然,他们缺少上几代人参与“政治运动”的经历;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与成人群体有着同样生活体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的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青年  相似文献   

11.
柴婉婷  任光 《瞭望》2020,(19):22-23
“其实大家都曾有过焦虑和紧张。”在被问到国际疫情蔓延初期是否考虑过回国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夏俊斐说,“但我最终决定留下来。”随着国外疫情扩散蔓延,在海外求学、工作的中国青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外是否采取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海外留学生的防护装备是否齐全?”“远在他乡,面对疫情,海外留学生能否从容应对?”面对这些疑问与担心,海外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展现了自己的冷静、智慧与担当,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青年的道德意识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出一种进步与倒退相胶着的特殊状态,表现出一种改革开放背景下新旧道德观念的对抗,这是青年道德意识的退化和暧昧。当代青年意识的这种特殊表现,我们称之为暧昧的道德意识。 (一) 青年暧昧道德意识首先表现在他们遵从现行道德规范的程度大大下降,我们所大肆张扬的“螺丝钉”精神、“老黄牛”精神、讲奉献不讲索取的“老山英雄”精神等等道德观念在青年身上越来越少共鸣。他们完全不满足于过去风行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追求个性解放和实  相似文献   

13.
青年发展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也出现许多争论和疑问,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评价十六年来在改革和开放时期青年发展的种种实绩和种种问题,也就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青年因为就业岗位不足,因为某种政治诉求难以满足,也因为日常经济压力的增强,显得极其焦躁不安。从几乎每个家庭到街头,从传媒到工作单位,到处弥漫着青年的怨气和不满。年轻的青年(如高中生)和年长的青年人(如返城知青)尽管经历大大不同,但是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却是一致的;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的生存状况是一样的糟  相似文献   

14.
获得工作——是青年期的第一愿望,因为只有工作才能为青年甚至在少年期就萌发的愿望——自由参加社会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交往基础。但实际上,对于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当他们一经成为“公民”而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中时,他们就一刻也摆脱不掉社会和经济的冲击。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一段时期内,适用于青年生活经验的主要字眼儿将是:“物资匮乏”、“失业”、“不充分就业”、“焦虑不安”、“被动防守”、“实用主义”、甚至是“仅求糊口”和“勉强存活”等。虽然这里说的主要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但事实上,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青年在接受一定的教育之后,寻求职业,总不是一件轻松的容易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从父辈那里继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就其本质而言,大都是有雄心壮志的。迷人的青春,瀑布一样的激情与精力,加上鲜花般的愿望和好高鹜远的抱负;这些自然要驱使他们对想做的事情都敢于斗胆尝试。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时常遭挫折突如其来的纠缠。挫折一来,青年们由于缺少经验,往往仓促应战,一旦败下阵来,一些人也就此远离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可见,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青年中的“挫折”现象,以便寻找补救措施,以利他们健康成长。这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这里所言的“挫折”现象不只是青年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它还是行为科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学科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请看这些学科是怎样界定“挫折”的;有的行为科学教科  相似文献   

16.
杨露 《理论导刊》2024,(3):67-73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数字技术根本而广泛力量的变革下成为“数字青年”,而他们的道德建设深度关乎数字中国建设。区别于以往的青年群体,“数字青年”有着显著时代印记的不同生存画像,具体表征为认知方式过度注意、社会交往圈群聚合、实践活动时空规则新构,而这些更是为他们道德发展创设了新环境。然而,在“数字青年”的生活图景中却又存在着信息过度注意模糊道德认知、圈群价值取向误导道德判断、实践活动新时空规则滋生道德失范等道德隐忧。为此,应从提升个体数字素养、强化平台治理、加强数字空间法治实践方面共同发力,在纾解“数字青年”道德隐忧中推动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加深了对青年的理解,但淡化了他们的缺点。对青年中“走向叛逆、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呐喊,不作具体分析,缺乏积极的引导,而是一味地捧。似乎只有青年是代表进步的、要求改革的,而其他人则是守旧的、保守的。甚至青年的某些弱点和缺点也被理解和宽容。少数青年人存有的信仰危机,被认为是有“忧患意识”,爱国热情高;两代人之间的隔  相似文献   

18.
按理论界划分,成了家的青年属于青年期的后期。这一时期的青年经过前期的“立志”和中期的“创业”,已经基本达到“成型”,即将结束青年向成年期的过渡。据调查统计,在农村,成家青年占青年总数的40%以上。随着新的家庭诞生,他们既是家庭中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了解成家青年心理特点,做好成家青年工作,对农村团的组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农村成家青年在社会、家庭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如  相似文献   

19.
“老三届”是我国青年中有特殊经历的一个层次。尽管这批人现在都已三十出头甚至接近四十,但他们的特殊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对于研究今天的青年仍有参考和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阴雨绵绵的暮春,还是寒风凛冽的初冬,每逢星期日,早晨七点半钟以后,几百名学生、工人、科技工作者等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上海市人民公园的荷花池畔。他们一不游园赏花,二不打拳习武,而是这儿一堆,那儿一圈,一见面就用英语交谈起来。他们交流学习英语的心得,切磋英语的习惯用语,探讨电视英语教学节目中的疑问……。 在一个人圈中间,两位青年正在你问我答,周围的“听众”中,有的愁眉锁眼,仿佛在为听力不佳而焦急;有的则面露笑容,似乎在暗暗庆幸听懂了。对于初来者,这里的人们常会友好地对他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