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框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育“四有”新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四个方面构成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它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2.
9月13日,江城区新人婚姻登记再现火爆场面,138对新人同日喜结良缘,是平时的四倍多。从农历八月起,江城又入结婚“旺季”,9月13日则是近两个月峰值最高的日子。据了解,农历八月以来,江城婚姻登记处大厅常水泄不通,新人扎堆办理登记,每天登记多达30对。  相似文献   

3.
《福建乡土》2010,(4):F0002-F0002
方文达,结业于北京大学古文字与书法研究班。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览”、“全国第四、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五、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二、四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著名书家作品邀请展览”、“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等大型展览,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思想家为了推翻旧的价值体系,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启蒙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基本架构."严复的'自由'、谭嗣同的'平等'、康有为的'博爱',完整地构成了当时反封建的启蒙强音."[1]启蒙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学学说,"新人"是维新派阐释启蒙思想的人学范式."新人"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的"新"上.新人学说建立在确立理性权威、重新阐发人性的基础上,并以此为根据对社会价值体系进行重新考量.维新派思想家的"新人"学说,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其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对构建社会价值体系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群众》1996,(8)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林撰文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抓好四个重点;即用科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的,反映了阶级斗争学说从一国走向世界的延伸以及战争与革命问题在全世界的泛化。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学说,以中国革命经验为基础并结合时代变迁,先后提出“两类矛盾”、“三种力量”、“两种力量”、“两种运动”、“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理论”等,但是毛泽东的时代观囿于其本人与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关系,以及敌友观念的局限,还有其时代的鲜明印记。将时代主题上升为世界主题,突破“战争与革命”这个传统思维框框的是邓小平。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局势的逐步缓…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10月5日,许多上海人都会在国际时尚荟萃的淮海中路争睹“玫瑰婚典”风情车队的恢宏场面,为玫瑰新人祝福,分享新人的甜蜜。2009年10月5日,在国庆60周年的盛典时刻,60对新人激情演绎“2009玫瑰婚典”,穿唐装,坐花轿,拜天地,掀红盖头,以一场经典又神圣的“中国风·民族情”的特色婚礼弘扬中国婚庆文化,向国庆6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8.
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点。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四个现代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政治就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讲政治就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思想。邓小平还为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艺术。学习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贯彻落实江主席提出的“一定要讲政治”的指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学与学儒     
汉儒扬雄在《法言》上,把儒解释为“通天地人谓儒”,学习儒家学说的人,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理、规律都能通达明了。儒家之所以能够通达这些规律,是因为儒家是以学“道”为根本。在《周礼·天官》上讲:“四曰儒,以道得民”,意思是第四个执掌是儒,儒用“道”来教化一般的民众,而且民众从心里认同儒的教育,深得民心。  相似文献   

10.
1997年6月14-15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和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主席胡国事先生提出的“大孔子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特别是从方法论角度,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比较思维及其局限性作了反思。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批评的方法论思考欧阳康认为,在跨文化研究中,应注意到一种特殊的“文化口城”现象,即跨文化的隔障及其可能带来的文化误解。从本体论、社会政治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自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段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引进、传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学说理论建构的始点,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学说的“史前史”。以往人们习惯以“十月革命”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开端,而忽视“史前史”的理论建构活动。“十月革命”是使中国社会主义学说从理想走向实践的激发因子,而不是中国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2.
人的解放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与发展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出人的解放首先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而思想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必要前提,发展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人类”是社会发展中的短暂现象, 不必为之忧心忡忡▲中国 “新人类”现象的出现是“超前性 过度世俗化”的产物▲“新人 类”潜在地、超前地提出了现代化可能出现的某些“陷阱”▲与其 为“新人类”炒作,不如为“新生代”呼吁  相似文献   

14.
秦友莲 《政协天地》2012,(12):19-22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孔子、朱子伦比,他们“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孔子确实为当今社会留下了“莫大影响”,特别是宋初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成为对孔子学说最经典的评述,也是当今人们对孔子学说极为热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穆怀阁 《台声》2001,(1):11-11
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关系咨询机构“跨党派小组”,就两岸关系及一个中国问题,于11月26日公布了“三个认知,四个建议”。对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重申祖国大陆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指出任何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接受1992年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甚至明目张胆地鼓吹“两个中国”的分裂主张,都是绝对行不通的,也是十分危险的。所谓“三个认知,四个建议”,主要是声称两岸为“互不隶属,互不代表”,是“地缘近便,语文近同”,建议依台湾“宪法”处理两岸争…  相似文献   

16.
青年服装设计师的舞台李霞这个专为35岁以下的青年服装设计师建立的舞台,1993年开赛以来,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人……1993年开始的“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至今已进行四届,国内影响日益增强,同时引起国际时装界的兴趣。民族与世界“有鲜明...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和四个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思想学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在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文明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出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与四个组成部分。即孔子继承了中国奴隶社会以及初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宗法思想、中庸思想、大同思想,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以“仁”为中心内容,以“礼”为表现形式,以“中庸”为思想方法,以“大同”为远大理想的思想体系。以求教于学术界,使得能在对孔子思想再研究再评价方面尽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学说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影响巨大,其学术精神在中国学人中的影响尤为深远。孟子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知言”和“养浩然之气”两个方面。“知言”即懂得说话,从特定角度上说,是关于辩论的学问,其重要体现是批判;“浩然之气”则是由义的蓄积以至仁德充满的强大精神外发,是千百年来中国学人刻意修炼和追求的境界。此外,孟子学术精神还有几个方面值得重视,诸如“凡同类者,举相似”的分析研究方法、“中道而行”的学术主张、“学则须疑”的问学路径、“以意逆志”的解读心法、知人论世的学术态度、开放的学术门户观念等等,都对后来的学术及其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内容博大精深,既是建党学说,又是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领。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它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既是实现新时期历史任务的内容,又是达到目标的精神动力,这种内容与手段相统一的思想为新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一、理想信念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七一”讲话将我们当前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实现“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二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使全国人民尽快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四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一战线》2011,(5):34-34
近日,新疆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为深化“四个认同”,启动宣传教育通俗读本《新疆历史、文物、人物故事》丛书的编写工作。该丛书的组织编写,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配合自治区开展“四个认同”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四个认同”是指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