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罗豪才 《人权》2011,(5):2-3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理论研讨会今天开幕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和总结我国在人权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人权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
曲相霏 《人权》2009,(4):43-49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的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都获得了最迅速发展的30年,回顾和反思这30年来的人权研究,对今后的人权建设极为必要。本文将对人权原理部分的主要学说进行简单梳理,以有助于今后的人权研究与人权实践。  相似文献   

3.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阿依古丽 《前沿》2008,(7):81-84
本文借助人权理论,以国内外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为据。结合理论界关于人权的经典描述。从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的概念、性质、内容的不同,以及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政治基础、措施、范围、内容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了两者的内涵、联系和区别。这对提高少数民族人权意识,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人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权》2013,(4):61-F0003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普及人权知识,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6.
李四林 《理论月刊》2005,(10):52-54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人权公平问题是人权发展的必然趋势,代内人权与代际人权的提出及分析揭示了代人权研究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万洪 《人权》2010,(4):40-44
人权是一个伟大的词汇,也是一项艰巨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需要不同部门、各行各业共同参与,为之不懈努力。大学因其资源、人才等优势,在人权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人权研究、人权教育、人权倡导、人权观念的传播和普及等方面可以对人权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法学院为样本,探讨中国大学在人权保障和促进中已经和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庆 《求索》2013,(2):239-241
在斯皮瓦克看来,以潘恩《人权论》为代表的西方人权知识对“自然权”与“公民权”两者关系的设想中存在逻辑上的乞题谬误.这一谬误导致人权知识在亚洲的运用预先限定了享有人权的群体。斯皮瓦克认为.西方人权理论的正义基础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当它被国际援助组织带进到亚洲,并通过基础教育强化这一意识形态后.容易导致一系列合法化侵犯人权的行为,且进一步令亚洲的人权状况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陈秀平  阿荣 《求索》2013,(5):202-204
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基础之上,人权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就无社会的和谐可言,人权入宪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人权知识得以普及,将对以往不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进行清扫;人权入宪是对人的科学发展的法治化诉求,是和谐社会权利的具体言说和生动体现:人权入宪将人权作为中国宪法的核心价值。是法治社会的价值基点;人权入宪与中国提出努力创造一个和谐世界的价值内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强调国内人权保障、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更是向国际和谐人权关系靠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兵  米华 《求索》2010,(2):89-90,158
马克思主义人权伦理科学的人权伦理观,它以批判资产阶级人权伦理观为前提,以现实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实践为价值评价基础,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原则,以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董云虎 《人权》2004,(2):31-35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对人权概念政治法律地位的确认,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06,(2):8-18
美国国务院3月8日发表的《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无视自身糟糕的人权纪录,又一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惟独对自己严重侵犯人权的问题闭口不谈。为了帮助世人看清美国“人权卫士”的真实面目,有必要对美国过去一年来侵犯人权的情况作一全面的透视。  相似文献   

13.
常健 《人权》2011,(1):7-8
在人权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着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的两个角度:一是对人权的价值内涵的研究,一是对人权实现方式的研究。这两个角度的区别虽然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研究中却往往出现混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困惑,就是由这种混淆所产生。因此,有必要根据这一区分对现有的人权理论问题进行一番梳理,从而使人权理论研究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钟云萍 《前沿》2009,(5):16-19
我国人权事业经过百年发展,从无到有,从观念到制度,从制度到实践等皆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就斐然,但仍然存在诸多缺失,如传统文化纠结、对弱势群体关注不足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回顾与总结,从中发现值得我们汲取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对成就与缺失进行分析,并对人权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罗豪才 《人权》2008,(3):4-6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诞生60周年。《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对于唤起世界人民的人权理想、指导和推动国际人权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献。60年来,在《世界人权宣言》的激励下,国际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发展和安全在人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权及其宪法保障--由宪法修正案所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人权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演进,认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重大突破,必将推动新世纪中国宪政向更加科学、理性、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术界对国家人权机构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人权》2013,(3):34-36
一、国家人权机构研讨会和研究课题我国大陆地区学术界对国家人权机构的关注和研究起始于2003年2月。2004年10月16至17日,中国政法大学在山东青岛市举办了题为"国家人权保障机构研究"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的专家介绍了亚太地区以及南非和加拿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2,(3):2-12
2012年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11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品头论足,对中国人权事业歪曲指责,而对其自身糟糕的人权状况却熟视无睹、只字未提。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特发表《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19.
杨成铭  易卉 《人权》2014,(1):28-31
信访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权保护制度。中国信访制度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维护人权的丰富经验,并将在中国未来人权保护过程中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波 《人权》2012,(2):40-45
当前,人权与发展、安全并列被确立为联合国工作的“三大支柱”,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的重要因素,全球性人权文化的扩散无疑将会对每个国家的人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焦点聚集在人权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