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家庭教育应当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16年,曾审判少年犯650余名。审判实践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环境的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本文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数据的援引,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入手,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问题家庭给子女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发挥家庭教育职能作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以德育人,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优良品行;还要做好家庭的法制、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配合,才能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大学生犯罪增多,恶性程度越来越高,探索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心理成因,发现大学生教育和高校心理环境均存在着诸多缺陷,建议尽快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防控系统,这个防控系统应由预测系统、预防系统、矫治系统和控制系统等4个子系统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日益高发,亟待积极治理。本文引入2015-2022年的327起案件,运用内容分析法,镜鉴犯罪的一般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犯罪性与犯罪机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应着力优化大学生的社会化历程,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提升缓刑适用率、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以降低大学生的犯罪性;借助情境预防理论,通过削减犯罪收益、升级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刺激、增加犯罪难度以实现犯罪机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现象引起的。它同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社会某些功能不健全紧密相联,即与当前家庭教育职能的退化,学校教育工作的薄弱,社会、街道管理工作的滞后,一些基层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放松,以及民风、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不开。但是,由于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因此,在青少年犯罪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犯罪、暴力犯罪突出、智能犯罪增多等新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网络的监管乏力所致。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法制社会的建设。然而,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培养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重在学校教育,也离不开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与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人犯罪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这可以说是一种国际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大量增多的原因在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学校教育存在不足,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消极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才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情节恶劣程度有增加、提高的迹象,呈现犯罪主体范围广泛、犯罪类型较为集中、犯罪有智能化趋势、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等特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除了大学生总量以及大学生占青少年比例在逐年增加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存在问题的影响、家庭因素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存在漏洞、大学生本身原因等。从高校层面预防大学生犯罪意义重大,其对策主要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建立学校与家庭常态联系机制、加强大学生El常管理服务等。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理论"视野中,未成年人教育是一个有机组成系统,其中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的一个互动单元,而"社会权力"介入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另一个互动单元。有组织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就是使系统中各单元间形成良性互动。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家庭教育与"社会权力"介入这两个互动单元的结构安排,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基础,"社会权力"介入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二者泾渭分明,又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社会权力"对家庭教育的介入应当有其边界,遵循自愿性、补充性、不得已性及自律性原则。家庭教育与"社会权力"两个单元的良性互动、协调配合是未成年人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多年进行家庭及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社会学者的视角,针对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提出了帮助家长是社会支助家庭的首要问题;实行家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以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以及司法、社区、社会舆论、学校对家庭问题进行社会干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具有群体性、侵财性等特点,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缺失、不良的社交途径等。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必须发挥基层组织包括村委会、学校和基层司法机关的核心作用,此外户籍改革也是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多,并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已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的因素,也有学校和社会教育没到位的因素。但家庭教育不当和家庭结构异常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宏观原因是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激起了农村未成年人关于现代性的想象,但国家的现代化谋略又使他们的现代性想象难以实现;微观原因是农村未成年人不良的社会化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的失败、媒体的误导和不良同伴群体的引诱,导致他们远离社会认可的抵达现代性理想的预定轨道。于是他们通过越轨行为去追逐现代性理想。  相似文献   

14.
叶菁 《法制博览》2024,(8):19-2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法治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所渗透的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家庭事务参与权及健康发展权进行分析,指出存在家庭内部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缺失、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不够完善等困境,提出应树立正确的家庭自治观、优化家庭教育司法体制,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操性,打通家庭教育模式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5.
对十二起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杀人犯罪是当前最为严重亦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一种大学生犯罪。大学生杀人犯罪有作案手段残暴、后果严重、财杀情杀居多等特点。大学生杀人犯罪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高校教育、管理缺陷、教育腐败在一定事件压力综合作用下发生的。预防、减少大学生杀人犯罪需:改革高校教育内容、加强高校管理、惩治教育腐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犯罪防控教育机制是指根据犯罪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手段,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体系。建立这一教育机制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其主要内容为教育体系建设、责任机制建设、保障机制建设、方法机制建设。犯罪防控教育机制的运行,在家庭教育中应以提高家长素质为起点,在学校教育中应以改革教育体制和升学考试制度为杠杆,在社会教育中以规模、体系和舆论导向为纽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广东“黑龙会”案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多方面原因,有教育功利化、家庭教育缺陷、治安管理失范、犯罪亚文化的牵引等等,牵扯到素质教育、宗族观念、社会文化、家庭培养、司法救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黑龙会”的扩张与覆灭是多种不良因素合力酿成的悲剧。因此,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诸多方面因素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学校教育,良好的学校教育甚至被视为是抑制犯罪的良方,但是,这种关注和重视还常常停留在表层次,学校教育在控制犯罪体系中是否真的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值得质疑。反思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正视学校教育在抑制犯罪中的作用是本文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忧网吧已成为滋生犯罪的重要场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从7月8日召开的邯郸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经验交流会上获悉,当前青少年犯罪日渐呈现出低龄化倾向,侵财犯罪和性犯罪突出,而且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这其中除家庭教育缺位、学校管理不完善的因素外,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和渠道。  相似文献   

20.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