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传承》2015,(9)
通过剖析苏共亡党的原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得出苏共亡党的根源在于苏共内部的结论。进一步证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决定外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并给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习过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的基本观点:内因与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这个观点可以用来说明一些问题。例如:  相似文献   

3.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二者相互作用,而同为事物发展的我国警察职业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然也是无法避开这个哲学辩证关系。因此,本文立足于外因和内因二者的哲学辩证关系,对影响我国警察职业化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宋海山 《前沿》2012,(10):54-56
探讨犯罪的内因、外因问题是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具体运用,我们需要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外因及其关系的哲理内涵和其适用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本质上是其自身的能动性作用的体现,犯罪的内因即个体原因同样如此。然而,个体的能动性因素无法对抗更为强大的社会能动性。在犯罪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原因无疑处于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某中学,有一政治教师提问学生:“世界上存在不存在只有内因没有外因也会发展变化的事物呢?”出于教师意料之外,有个学生与众不同地回答说:“存在,宇宙发展变化就没有外因”。他的回答引起师生的兴趣和争论。这个学生的回答对不对呢? 应当说,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指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指整个宇宙。唯物辩证法认为,就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言,它的内因和外因是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缺一不行的。但它首先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做是事物的必然的“自己运动”,主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始终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相似文献   

6.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了新的辉煌,以32金17银14铜的成绩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二。获奖运动员受到了国家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据此回答1~3题1.中国奥运选手取得优异成绩,既是运动员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也离不开教练的悉心指导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这说明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国家对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给予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顶岐 《今日浙江》2006,(11):45-47
干部的成长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干部的成长指的是干部知识、能力的提高,经验、政绩的积累,职务的升迁。狭义上讲,就是职务的升迁。从道理上讲,广义上、狭义上的干部成长是一致的。干部成长与万事万物一样是有规律的。对这个规律,每个人有不同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论述。我认为领导干部成长应顺应规律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一、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大家都学过哲学,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主席在《矛盾论》中用合适的温度可…  相似文献   

8.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我认为有六对十二点,其中重点各有不同。一,外国与内因,内因为主;二,远因与近因,近因为主;三,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为主;四,微观原因与宏观原因,宏观为主;五,下层原因与上层原因,上层为主;六,浅层原因与深层原因,深层为主。以上各点有交叉和重叠,紧密联系,环环连扣,层层深入。社会的变化外因与内因互相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论》见《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301—302页)苏联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即国际  相似文献   

9.
如何加强跨世纪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多数研究文章都是从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入手的,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依据。本文拟从另一角度,即怎样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入手来探索,因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决定的因素。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两年中,如何批准着力点,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之  相似文献   

10.
张愿 《理论月刊》2008,(1):142-145
1940年7月,面对日本的进逼,英国在内外压力下做出了暂时关闭滇缅公路的决定.英国在滇缅公路问题上的处理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在远东对日绥靖政策的延续.然而,滇缅公路危机也是英国对日绥靖政策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在危机中,随着形势的发展,英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英国与日本的妥协条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靠一个全面的远东协议来解决两者之间的分歧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好处的.再加上美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英国政府对日本战争决心和战争实力的错误估计,英国政府开始了以威慑为手段迫使日本停止或者放慢南进步伐的尝试,它明显不同于以往英国政府所采取的以妥协退让为基础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11.
45 10<45     
45 10<45,这个答案,岂不笑话?其实不尽然。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教师为了多教给学生点知识,一节课讲了45分钟还嫌少,又侵占课间10分钟。用力不少,效果欠佳,甚至起负作用。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后果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长进,也必须遵循上述原理。课间10分钟、是学生驱除大脑疲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的时间。学生听了  相似文献   

12.
种子是一切生命之源,是先进科技的载体。无论植物、动物凡是有生命的都离不开种子。农、林种子是决定农林产品的品质和数量的内因,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如果没有好种子,水、肥、土等外因条件再好也不行。粮食要增产,农民要增收,森林覆盖面积要增加,关键在于种子。然而目前我们对种子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很不够。这里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一)要进一步加深对种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抓优良种子可以说就没有抓住农业、林业的根本。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13.
留人第一步:招正确的人 无论是“三中”还是“三期”.甚至非”三中”、“三期”员工也会产生离职,员工离职大体原因无外乎内因、外因两方面:外面有更高的机会在诱惑.而企业内部又出现一些矛盾.如对公司薪资福利不满意.与主管相处不和谐等。外因只是促进因素.内困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内因又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来考察:对公司薪资福利不满意;对公司发展不满意;对自己从事的行业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陈凤杰 《今日海南》2009,(12):40-41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内因就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外因就是为了人、尊重人、依靠人。  相似文献   

15.
<正>坚持输入外力与增强内力相统一,防止和克服"越俎代庖"现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领导机关要改变抓基层就是给"拐棍"、当"保姆"的错误观念,充分调动基层的内在动力。注重依靠群众。把提高基层自建能力作为帮带重点,指导基层抓好本单位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的创造活力。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部队长远建设负责、对官兵成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的历史教训中,以法西斯为表现形式的极端主义和以绥靖政策为表现形式的民族利己主义是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战争所暴露的社会病灶也是当前危害人类集体安全的重要根源。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需要以世界历史的尺度总结二战教训。  相似文献   

17.
<正>警察培养是一个人才造就与引导发展的过程,是公安事业前行的重要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外因的影响无论多大,它都必须通过内因来引领,只有内因起到积极作用,自身的发展才可能是积极主动、富有成效的。外因影响在一定范围、一定阶段可能会有一些初步的成效,但是要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类似于"信仰"的力量,还需要内因的主动认可和融入。对于公安院校的教育管理而言,外在  相似文献   

18.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三课,在分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提出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就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观点;紧接着第四课在分析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后,提出了“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中的内部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个概念,由于都决定(规定也是一种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不少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混淆不清。讲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实效是大有神益的。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培根说过:“奇迹多是在厄运中产生的。”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可有的同学却说:“我生活得很幸福,这里没有厄运,也没有不幸,我能创造奇迹吗?”当然能!两位大师讲的话固然不错,但不能由此而得出:奇迹只有在厄运与不幸中才能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受着内因与外因的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上面提到的不幸和厄运是创造奇迹的外因,而人的不懈努力才是创造奇迹的根据。对某一个人来说,外因不外乎分顺境和逆境。一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相吻合,那就是顺境,如果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相违拗,那就是逆境。一般说来,顺境容易达到目的,逆境却要遭受挫折和不幸。可生活中,并不是有了顺境就会创造奇迹,奇迹有时往往是处在逆境之中或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任务,并特别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从而赋予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更重大的责任和更光荣的使命。如何充分发挥这一"重要渠道"作用,成为理论和实践所面临的共有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深刻说明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显然,要增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性,不仅要深入探讨人民政协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