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刑法改革走向赵长青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创制的,一些基本原则的确立、罪名及罪刑关系的配置、刑法理论的研究,无不体现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宗旨。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刑法中立足服务计划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刑法规制不法经济行为的适度性朱继良,雷东生刑法在多大范围内参与对市场经济下不法经济行为的规制和调整,这不仅涉及到刑法本身中有关经济犯罪的范围确定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它规制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及其能否真正为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问题。因此,刑...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法人犯罪的立法完善邱运理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剧烈变动,新问题、新情况的层出不穷,我国10多年前建立在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现行刑法,以及在此前提...  相似文献   

4.
略论体制转型中的刑法变革杨庆堂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笔者认为,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引起法律制度的嬗变。我们应及时对传统刑法理论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刑法理论。(-)传统刑法观认为:罪与非罪...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犯罪客体的重构王晨传统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保护的、而为严重危害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这一概念将犯罪客体的实质归结为社会关系,并且对这种社会关系作了"社会主义"的限制。这种表述方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刑事立法思想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关于刑法调整重点对象的转移问题 刑法调整的重点对象是什么?这与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总任务有关,但也常常受制于统治阶级对各类犯罪实际危害性质及危害量的感受和认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治阶级制定刑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强有力地维护高度集中的国家意志,刑法的锋芒也主要指向危害政权稳定和统治秩序的犯罪。在经济犯罪和治安犯罪方面,刑法往往更关注后者。只有当危害经济运作的行为同时严重破坏了国家计划甚至对统治秩序的稳定形成重大威胁时,对这类不法经济行为的行政性调整,才会真正让位于刑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刑法调整的对象是否应当有重心的转移,刑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刑法的主要任务有两项:其一,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其二,是打击严  相似文献   

7.
卫斌 《检察风云》2002,(17):13-14
我国1979年刑法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当时我国经济高度集中,整个金融活动完全处于国家的监控之下,因此经济领域的犯罪较少,所以未在刑法中规定洗钱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洗钱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个严重危害行为发生以后,对其能否定罪处刑,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刑法对此行为有无明确的罪刑规定。因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那么,判断一个危害行为在刑法中有无明文规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不言自明但却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以往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我们通常运用这样一个判断标准,即某种行为在刑法中有无明文规定,就看该种行为在刑法中有无直观对应的罪状表述或者罪名规定。例如,对于故意杀人行为,因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了相应的罪状及其法定刑,故不曾有人异议…  相似文献   

9.
<正> 经过十余年来的反复论争与摸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终于取代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并为党的十四大所肯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途径和目标。投机倒把罪作为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犯罪之一,首先面临着立法修改的抉择。一,体制的巨大转变,决定了投机倒把罪的刑法规范应予废除投机倒把刑法规范产生于特定的经济体制,这就是由国家通过计划直接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及消费品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即使存在市场,也只可能存在卖方市场,即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并且市场基本上只以消费品的交换为内容。由于买方无市场自由,物之稀少使交换更有利可图,而价格体系的双轨价差使交换更具吸引力,因此,投机倒把行为自然滋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认定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普通正当防卫行为,存在着过当与否的界限。构成防卫过当标准之一的,便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一标准是刑法对1979年刑法关于防卫过当原标准之一的“超过必要限度”进行修改而重新作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学》2019,(4):18-35
投机倒把罪属于经济犯罪,而经济犯罪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从1949年到1979年,我国没有制定《刑法》,但在有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中,却对投机倒把罪做了规定,成为当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惩治破坏计划经济体制的投机倒把行为的主要根据。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投机倒把罪,但对投机倒把行为没有具体规定,主要是通过司法解释进行规定,因而投机倒把罪具有口袋罪的特征。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投机倒把罪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1997年《刑法》废除了投机倒把罪,代之以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仍然保留了口袋罪的特征,利用《刑法》第225条第4款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兜底规定,我国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不断扩张非法经营罪的范围。从投机倒把罪到非法经营罪的罪名演变,可以视为是我国《刑法》70年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在法权关系上被认为是一种法理型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与法律机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密切的联系,我国要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就必须对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的范围、方式等进行一系列地变革。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刑事法律调整不法经济行为的传统刑法观念的再次革新。刑事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对经济行为的调整,这不仅涉及有关经济犯罪范围的立法界定和司法适用,而且关系到刑事法律本身在社会改革时期的不同作用及其性质。我认为,刑事法律的调整范  相似文献   

13.
何种行为才应当列入刑法禁止,学界一直争讼不止.法益保护原则与伤害原则,是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划分刑法边界的主要标准,但是,面对着侵权法,这两个标准却很难有所作为.作为道德理论的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也往往难尽入意,故有必要将这些理论结合在一起划分刑法的边界,而结合的切入点则是普遍恐惧.普遍恐惧能够表达不当行为的外溢结果,且能吸收其他理论的优点,故可以担任划分刑法边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出台,笔者认为,企业中贪污罪主体的范围应当重新界定。一、企业中贪污罪主体范围的演变自我国刑法颁布以来,贪污罪主体的范围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则,与之相适应,企业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划分为全民和集体两大类型。我国刑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因此,带有十分注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规定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  相似文献   

15.
处理贪污案件,数额是量刑的主要依据,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追究贪污罪的刑事责任的最低数额标准是5000元。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在理论上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与刑法基本原则不符,也不利于严厉惩处贪污犯罪,应当进行修改完善,相应降低贪污罪的量刑数额标准。一、从行为的危害性和刑法的有关基本原则分析,贪污罪的量刑数额标准应相应降低贪污罪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作为侵财性犯罪的盗窃罪,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了秘…  相似文献   

16.
王利宾 《政法学刊》2009,26(2):19-23
刑法以实行行为为犯罪规制的基本形态。行为是否开始着手实行原则上成为犯罪是否成立的标志性界限。所以,“着手”这一界限标准的确定无论是对犯罪的成立抑或犯罪其他特殊形态的认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在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市场经济并不是自由经济,并不意味着无序、无规则。相反,它无时不刻受着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的制约和法律、政策的调控。市场经济乃法制经济,市场的培育、完善、发展迫切需要法律规范的引导和保障。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大量的经济立法,也同时寻求刑法的支持。刑法不仅是惩罚犯罪,打击敌人的工具,或者可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刑法更主要的是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现行刑法制定于1979年,具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而十四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刑法的不少规定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刑法修改成为必然。刑法修改是刑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刑法改革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包括刑法观念的更新,刑法功能的转变,刑法机制的调整等内涵。总之,是刑法领域中的一场变革。探讨刑法改革的理论,必将改变近年来刑法学研究进展缓慢甚至驻足不前的现状,对繁荣法学理论,使整个法学研究上一新台阶有重要作用。本刊将从本期起分三期发表三组笔谈文章,特邀请部分中青年刑法专家、学者围绕刑法中的基础理论、犯罪理论、刑罚理论三大主题,谈谈对刑法改革的理论思考。并热忱希望广大刑法爱好者来稿,或来信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谈我国刑法中破坏经济秩序罪的立法演变张保芬王瑞洲李培真破坏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的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经济秩序,使市场经济秩序遭受严重损害的行为。我国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都在分则第三章规定了破坏经济秩序罪,只不过在1979年刑法中表述为“破坏...  相似文献   

19.
焦艳鹏 《法学》2012,(9):140-147
水上交通肇事的危害远远超出了道路交通肇事,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论和实践关注。通过对近年来频发的水上交通肇事行为及其相关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严重的水上交通肇事行为进行细致的刑法规制十分必要。现行《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可适用于水上交通肇事行为,但关于交通肇事罪入罪标准的司法解释在水上交通肇事中存在不适应。应根据水上交通肇事的特点及法益保护的需要,优化设置水上交通肇事行为的入罪标准。水上危险驾驶行为是引发水上交通事故的危险行为之一,严重的水上危险驾驶行为应纳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20.
论赃物犯罪的定罪标准□冯英菊赃物犯罪,确切地讲,应称为与赃物有关的犯罪。作为一类犯罪,它是指行为人明知是赃物并实施一定的行为,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情形。依据1979年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在我国,赃物犯罪包括窝赃罪与销赃罪两种,修订后的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