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战后,经过四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德国形成了以日耳曼人为主、多国族裔为辅的移民社会。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信仰中心的穆斯林群体成为其中规模最大的少数族群。虽然德国穆斯林移民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方面无法与德国本土人匹敌,但得益于德国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积极的融入措施,穆斯林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整体表现相对良好;同时,穆斯林移民对德国的政府机构、政治体制信任度较高。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信仰鸿沟的存在,加之所谓的"伊斯兰恐惧症"的蔓延,穆斯林很难得到德国主流社会的真正认同和接纳,政治参与度不高。而德国在"阿拉伯之春"后接纳的百万穆斯林难民给社会治安和本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令本已取得一定成就的融入工作再度面临严峻挑战,穆斯林移民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建构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当前欧洲出现的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以及大批欧洲穆斯林青年加入"伊斯兰国"的现象,使得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从性质上看,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包含了极端主义性质和恐怖主义行为两个方面。但就其内涵而言,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则是一座由三个层面构成的金字塔结构:第一个层面是位于金字塔顶部的那些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并破坏欧洲社会安全的伊斯兰圣战者和恐怖主义分子;第二个层面是金字塔中部伊斯兰解放党所代表的公开反对一切建立在非伊斯兰教法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政府,但并未公开鼓吹用圣战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势力;第三个层面是金字塔的底部那些与穆斯林兄弟会有关联的伊斯兰主义团体在欧洲广大穆斯林民众中传播建立全球伊斯兰国家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运动。  相似文献   

3.
四、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又是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对全世界的穆斯林具有重要的心理和象征意义。它作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中心和世界穆斯林大会、世界伊斯兰联盟、伊斯兰会议等组织的创办者和总部所在地,引领了“新泛伊斯兰运动”的发展方向。它又作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资助者在穆斯林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还是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对美国的石油利益和国际能源市场具有重大意义。“9·11”事件后,沙特成为美国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重塑“大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国…  相似文献   

4.
卧格夫制度,既是伊斯兰经济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伊斯兰教法的一个特殊部分;既是宗教性的,又是社会性的.这两重属性表明,卧格夫制度仅仅发生在伊斯兰国家或穆斯林社会群体中.因此,对伊斯兰卧格夫制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伊斯兰国家的经济脉动,而且可以探究穆斯林"乌玛"之间的互助遗风.当代伊斯兰教法学家应该运用"创制"学说,对卧格夫的用益做出新的诠释,使其在伊斯兰社会或穆斯林社群中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何谓“政治伊斯兰”?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是什么?它对世界构成怎样的挑战?其未来发展又面临着哪些变数?“9·11事件”发生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探求,而是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政治含义。曾任美国全国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在五个不同的穆斯林国家总共生活了14年,并访问过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格雷  相似文献   

6.
高祖贵 《西亚非洲》2005,89(4):21-25
普遍存在且日渐强烈的反美主义,是转型中的伊斯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问题混合“发酵”的深刻反映,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现状和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它部分是双方根本利益冲突的结果;部分是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政策所致。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4个因素的影响:其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对伊斯兰世界的挤压和冲击;其二,巴以冲突的刺激与催化;其三,反美成为伊斯兰世界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其四,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给穆斯林造成“不公正待遇”甚至伤害。但反美主义的复杂性决定了伊斯兰世界与美国仍有展开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圣战"的口号在伊斯兰国家一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西方媒体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伊斯兰、"圣战"同暴力、恐怖主义挂钩,认为伊斯兰教就是崇尚暴力的宗教。本文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剖析穆斯林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圣战"的不同看法及其原委。  相似文献   

8.
东方晓 《西亚非洲》2007,41(6):9-15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并先后用武力推翻两个穆斯林国家的合法政权,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伊斯兰世界推动民主化变革,以铲除伊斯兰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反恐战争描绘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无庸讳言,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战争还是将西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与穆斯林等具有强烈对比的话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伊斯兰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对当代伊斯兰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与以往的研究类似,笔者坚持把伊斯兰主义的研究建立在3个纬度之上,即伊斯兰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伊斯兰社会内部的变化、伊斯兰教的内部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穆斯林人口有多少?他们所居何方? 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宗教群体.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移民的涌入,再加上“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组织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实施的暴力所带来的持续冲击,将穆斯林和伊斯兰信仰置于许多国家政治争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一些国家对穆斯林的许多情况并未充分了解.由于国内穆斯林人口相对较少,大多数美国人声称自己对伊斯兰教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图1是根据近几年发表的皮尤研究报告汇编的有关宗教人口的一些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10.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并先后用武力推翻两个穆斯林国家的合法政权,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变革,以铲除伊斯兰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反恐战争描绘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无庸讳言,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战争还是将西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与穆斯林等具有强烈对比的话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伊斯兰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对当代伊斯兰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与以往的研究类似,笔者坚持把伊斯兰主义的研究建立在3个纬度之上,即伊斯兰主义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伊斯兰社会内部的变化、伊斯兰教的内部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伦理道德是社会稳定的构成要素。它作为重大的社会财富保持着稳定的社会功能,促进了阿拉伯民族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在社会应用层面,伊斯兰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有效作用,这便是其价值所在。伊斯兰伦理道德立足于社会实践,服务于世俗生活,故为世俗生活而制定,它具有神圣性的规范要求,即敬畏安拉,并将这一规范变为道德义务和纲纪,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精神支柱。伊斯兰伦理道德属于稳定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成员所接受和维护,用伊斯兰伦理道德的眼光评判人和事物,是穆斯林的主要思维方式,这就使伦理道德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伊斯兰伦理道德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当今伊斯兰社会依然具有社会现实价值,对塑造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价值观有着很强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后同当地传统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非洲特色。当前,非洲伊斯兰教不仅拥有大量信徒,而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多数非洲穆斯林信奉传统、温和且具有宽容精神的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穆斯林主张建立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社会;还有一小部分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极端主义,他们的行为已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从国际层面看,非洲伊斯兰教已日益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非洲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文化以固有的社会属性,通过宗教礼仪形式参与并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对构建社会秩序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有序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独特的社会参与功能.宗教文化构成了伊斯兰社会的主要元素,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以及世俗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宗教叩拜文化不仅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固定的社会生活秩序.从时间、空间到人间.社会上的一切几乎都是宗教的,伊斯兰社会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宗教管理模式.礼拜的要素之一是人际连锁关系,宗教生活形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以"社会文化场"为中心的生活圈,且都是社会宗教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穆斯林世界中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现象格外突出,不仅冲击着穆斯林国家中的世俗政权,而且不时地与“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的摩擦和碰撞,已经引起各国政界及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知名学者格雷厄姆·E·富勒在其2003年出版的专著《政治伊斯兰的未来》中对此进行了入微分析。现将该书的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何谓“政治伊斯兰”“政治伊斯兰”(“PoliticalIslam”或“Islamism”)是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直接产物,即“伊斯兰教中的政治”或“政治中的伊斯兰教”。严格地讲,伊斯兰教只是一种宗教信仰,并不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的特性。然而,由于宗教…  相似文献   

15.
二、埃及 1、圣战组织(Jihad Goup)70年代后期成立的埃及伊斯兰极端组织,分为两派:一是由阿巴德·阿勒祖马尔领导的早期圣战派;二是由阿曼·阿勒宰·瓦西里领导、自称为“征服者先驱”的新圣战派。阿曼·阿勒宰·瓦西里现在阿富汗,是本·拉登“新世界伊斯兰阵线”组织中经济事务的主要负责人。圣战组织将被关押在美国的“瞎子谢赫”(教长)奥马尔·阿卜杜勒·拉赫曼尊奉为精神领袖。目标是推翻穆巴拉克政府,建立伊斯兰政权。该组织还要求根除西方对穆斯林国家的影响,并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为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泰 《西亚非洲》2012,(2):65-81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以格尔达维博士为代表的埃及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伊斯兰复兴主义所做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建构。在理论形态上,它表现为以伊斯兰宪政主义、后伊斯兰主义、新伊斯兰主义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伊斯兰社会和政治思潮;在现实生活中,以1996年埃及中间党的成立和2005年议会大选时穆斯林兄弟会提出的"改革倡议"和"选战纲领"发表为标志,反映出它对当前埃及伊斯兰政治的指导和实践。作为当前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中间主义不仅是全球化挑战背景下伊斯兰自我调适的扬弃与反映,更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伊斯兰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对科索沃危机后美国伊斯兰政策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20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密切关注伊斯兰问题,并企图将伊斯兰与政治性的“伊斯兰主义”予以区别。这一外交决策的副作用在于夸大所谓伊斯兰威胁,并造成伊斯兰在总体上反西方的误断,使美国的利益因政策失误而蒙受损失。科索沃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对外决策上的一个“突破”,美国应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其对外政策,把对外政策建立在利益考虑而非文明冲突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决策中应充分注意伊斯兰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它在不同地区的政治含义,采取灵活多变的弹性政策,尤其不应忽视正在兴起的逊尼派伊斯兰主义对南亚、中亚、北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政治和安全的重要影响。重要之点是需要根据穆斯林居住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圣战思想形成于阿拉伯人自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阿拉伯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和文明与野蛮激烈抗争的产物.穆罕默德自徙志始陆续颁布的圣战启示,既是《古兰经》阐述的政治概念及相关原则的逻辑延伸,亦是麦地那时期国家的实践和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反映.《古兰经》中的圣战思想不同于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的传统习俗,其社会实质在于强调暴力行为的宗教意义和地域原则,是伊斯兰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兰经》麦地那篇表明,穆斯林的圣战并非野蛮条件下的血族仇杀,而属于国家行为的范畴;穆斯林圣战的宗旨是通过战争的形式否定野蛮的状态,进而缔造文明秩序.  相似文献   

19.
  赵辉 《国际资料信息》2011,(9):28-29,36
大多数美国穆斯林一如既往地拒绝暴力和极端主义。与2007年一样,很少人认为以自杀式爆炸和其他针对平民的暴力形式保卫伊斯兰教是正当的,并且“基地”组织甚至比那时更不受欢迎。同时,美国穆斯林对全球和美国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存在着巨大的担忧。  相似文献   

20.
美国穆斯林族群命运初探--《美国穆斯林》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穆斯林世界为全球众多学者和政治家所关注,但针对美国穆斯林族群的著述和专题研究文章却并不多见。2000年"连续统一体"国际出版股份有限集团出版的由阿斯玛·古尔·哈珊撰写的《美国穆斯林:新一代》一书,从一名美国南亚裔穆斯林的角度,透视自己族群及美国主流社会的穆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