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前沿     
"学而优则仕"还是"士志于道""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不可能造就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现实的政治关系、政治斗争会成为知识分子阶层思想、言行的唯一准绳。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发展由政治依附到人身依附,丧失思想的独立和客观理性的批判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士志于道"表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和对社会的理性批  相似文献   

2.
曾宪新 《传承》2008,(5):4-7
所谓为知识分子"脱帽"即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所谓"加冕"即承认他们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建国后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知识分子理念是在反思建国以来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理论误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包括: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政治地位;高扬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中的创造价值;强调知识分子队伍以及人才大军的功能发挥。这些理念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价值,已经在中国的执政党建设、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素质提升等方面得到彰显,并对实施我国的人才强军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1910年到1940年,"智识阶级"及其演化而成的"知识分子"话语,在不同时期的批评实践中被利用和阐释:1919年前后,"智识阶级"话语进入批评文本,其在演绎过程中吸纳进贬义色彩,将智识阶级置于被批判的境地;1927年以后,"知识分子"话语出现,其以"非阶级化"的意蕴解构了"智识阶级"的"整体性";1930年代,在以"革命性"为标准的批评体系中,借助于"出路抉择"和"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化"等关键词,"知识分子"话语实践了吸收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意图。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国运之兴衰关系密切;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中,广大知识分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并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知识分子政策,努力做好知识分子工作。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的"争取"、"教育与改造"以及"使用"政策;第二个阶段是从"知识分子会议"到"文革"的"戴帽"、"脱帽加冕"与"改造"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十年"文革"的极"左"政策与"再教育"政策;第四个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通过这一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曾经一度出现过问题,但主流是好的,其总体趋势是趋于完善与合理。  相似文献   

7.
杨凡  杨志功 《传承》2008,(8):44-45
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观点确立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思想;"红与专的统一"是邓小平反复阐明的人才辩证法思想;知识分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三十年人文知识分子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进入了深刻转型时期.这种转型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产过的影响之极其深刻的,它促成了知识和知照分子场域的分化,改变了不同知识系统的中心一边缘格局以及知识分子的精英市场与社会定位,改变了知识/知识分子与权力场域的关系.第一阶段的转型约在197年代末训1980年代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思想一观念层面的转型,人文知识比之科技知识更接近当时中国的公共关怀与大众深的中心,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社会转型进入第二阶段,人文知识和政治场域,人文知识分子和权力精题问的"蜜月期"宣告结束,技术官僚时代正式来临,人文知识分子场域内部分化为公共知识分子,部位知识分子和媒体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观点确立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思想;"红与专的统一"是邓小平反复阐明的人才辩证法思想;知识分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裴杰生 《传承》2012,(18):86-87
公共领域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有别于政治、经济和私人生活的一个领域。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论述对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推动有诸多启迪意义。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公共领域非常有限,公共知识分子的参与和努力成为构建公共领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向琳 《求索》2010,(10):137-139
作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物,波西米亚风潮于19世纪后半期进入美国,形成了某种独特的知识分子传统。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米尔斯的"公众"、森尼特的"公共人"等理论,对美国知识分子的波西米亚传统进行了分析,指出波西米亚本身就是一种公共领域,不仅如此,它还超越了此概念,成为地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作为"公共人"的知识分子和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主要代表者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非常关心和尊重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少重要主张.尤其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他非常关注知识分子问题,为恢复和制定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乡村知识分子是乡村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一方面与历史上的乡村"士绅"有着渊源性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与现实的乡村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它在乡村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社会变迁与阶层意识延续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文革"时期著名知识分子的言行抗争和自杀式抗争进行了分析,他们的抗争与其所具有的独立思考之精神和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崇尚的优秀人格价值操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陈长峰 《传承》2008,(10):108-109
本文对"文革"时期著名知识分子的言行抗争和自杀式抗争进行了分析,他们的抗争与其所具有的独立思考之精神和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崇尚的优秀人格价值操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动者。为了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完善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也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具有自觉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周宣丰 《前沿》2012,(19):177-179
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文化功能和社会政治影响因不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语境虽有所不同,但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公共关怀、勇于抵抗权势是知识分子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由于商业主义、消费享乐主义盛行,学术高度体制化,犬儒主义复兴,批评性意识淡化,知识分子传统深陷危机.探寻知识分子的批评性话语,点燃大众的政治参与热情,现代性进程中某些问题才有望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杨素梅 《人民论坛》2012,(8):124-125
利哈乔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文艺学家、思想家和社会学家,被称为"智慧、诚实和正直的知识分子象征"。他对知识分子概念内涵、根本属性的睿智洞察,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知识分子阶层。对于反思我国当代教育、推进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他的知识分子观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CCTV<今日说法>栏目自开播以来,成为中国收视率最高、最享有声誉的法制类品牌栏目.本文作者是一名人文学者和<今日说法>的忠实观众,通过对该栏目部分内容的剖析,从人文精神角度阐释了其作为一个公共传媒文本,所传导给人们的法律之外的富有人间情杯的"隐形文本"和"潜在结构",从而为法律界和法律之外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资源.<今日说法>在此意义上体现了福柯所说的"一般知识分子",或"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态度,富于启示性.  相似文献   

20.
韩小香 《前沿》2010,(14):131-134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了一场思想改造运动,这场思想改造运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没有很好总结这一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致使后来党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工作走上了曲折的道路。因此,客观评价这场思想改造运动,对党重新审视知识分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新的知识分子政策、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