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萍  李伟 《桂海论丛》2012,(3):50-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真正发挥它价值引领的作用,必须实现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的过程中要认识、研究和遵循它在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中的特点:提高信息传导效率,在“知”上下功夫;促进情感认同,在“信”上下功夫;加强政策制度保障,在“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就是社会群体在其正确认知基础上的自觉认同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载体,二者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主题、载体和方法的现代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前进 《前沿》2010,(4):18-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有着复杂的背景和现实的环境,国际社会的新变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国际背景,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中的新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国内背景,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历史依据,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理论基础,当前意识形态建设本身面临的新挑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静英 《前沿》2009,(13):173-174
社会心理作为感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归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优化社会心理,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心理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5.
董杰 《桂海论丛》2012,(5):47-51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不仅关乎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的价值评判,更是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文化强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应从认知、认同与信仰三个维度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与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以情境化的思维和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是推进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认知、积极认同与信仰发生的重要路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斌 《前沿》2013,(1):39-41
话语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权确立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树立,必须厘清其话语体系的基本维度。从意识形态的话语功能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话语体系包括四个维度:话语表达体系、话语解释体系、话语价值体系和话语实践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话语权,需要在四个方面的构筑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众认知、理性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及核心价值视为自身内在需求和追求目标……完成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全过程。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面临价值取向多元化、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反复以及知行脱节严重等认同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及产生原因,尝试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曾文麒 《求索》2014,(12):33-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力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风廉政建设,要把握权力腐败实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为党风廉政建设指明方向,开辟崭新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刘艳 《长白学刊》2012,(5):156-157
正如何实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认同,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思想政治理论界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理论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必须由外在认识层面推进到情感认同层面,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过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个民族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近一个世纪的社会主义传播与实践过程中,民众对社会主义的认知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宣传和灌输,伴随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而展开,诉诸自身的价值追求和情感体验来理解和接受,有自身的话语系统和表达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建构,即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民众熟知的大众话语。这就应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灌输,解决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民众价值诉求之间的张力,融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与民众话语,建构适应民众认知特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有机统一。情感认同作为认知认同和行为认同的中介,是认知认同的进一步深化,也为行为认同的产生提供感情因素。一般而言,感觉、认知、体验和反应四个阶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得以生成的必经阶段,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其中,感觉是情感认同生成的起点,认知是情感认同生成的基础,体验是情感认同生成的关键,行为反应是情感认同生成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提供了较为清晰的逻辑理路:通过环境刺激来引发大学生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感受;通过理论感召来奠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通过情境创设来推进大学生切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强化来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金鹏 《前沿》2012,(22):43-44
2007年,我们党在召开十七大时,就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任务.应推动该价值体系大众化作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的重要任务来抓.而实现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在实际上就是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也就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民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不仅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也是增强新时期党执政合法性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5.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理论根据和深厚基础,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根子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本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功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应充分重视互联网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加快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阵地,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网络建设为平台,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使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新载体、新工具、新力量。  相似文献   

19.
曹和修 《前沿》2011,(14):127-130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整合方式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执政理念上促发展谋和谐,主导方式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有利于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