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炎 《政府法制》2014,(20):4-5
舆论管理,古已有之.随着“小报”的兴起,“官报”渐渐丧失了一家独大的地位.为了管好小报,传递官方的主流声音,“官报”也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更多民间读者.但小报“内容为王”的优势,决定了其生命力必然是顽强的.汉唐时期,基本上是官报一家独大的局面.西汉的“邸报”大约是中国最早具有信息载体功能的纸质媒体,到了隋代则称为“藩条”,如隋文帝表彰道州刺史公孙景茂,特予以“进藩条”.唐宋时期的官方报纸叫法很多,如“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等等.  相似文献   

2.
袁发强 《法律科学》2013,31(1):39-45
“正义”与“公平”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判断实在法适当性的二元价值坐标.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立法也应当以“正义”和“公平”作为确定法律选择方法或规则的价值追求.“行为地法”只能反应“正义”的诉求,不一定能满足“公平”的需要.“公平”的满足还应当考虑与受害人的居所和损害修复地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正义”标准要求判断行为是非主要适用“行为地法”,而“公平”标准要求对侵权行为的处理还应当结合“受害人居所地法”、“法院地法”等其它标准.由此,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被分割为两个方面:行为正当性和救济的公平性,二者应当兼顾.单一采用“行为地法”背离了二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过错形态应为“故意”和“过失”.“知道规则”中的“知道”二字应解释为“明知”和“应知”.对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过错的认定标准,应采取专业知识人标准.对于“故意”可采取主观标准,对于“过失”可采取客观标准,其中“故意”的判断可用“通知删除规则”加以辅证, “过失”的判定,可以设定一定审查义务或注意义务.包括对重复侵权产品的审查、对增值服务产品的审查、对未列明侵权信息但可以合理推知产品的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4.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我”这种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  相似文献   

5.
令小雄 《行政与法》2014,(10):44-52
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表征了人类文明史的逻辑进程.人从根本上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大生态动物”.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就是世界的改变.发达工业文明造就的“单向度的人”是对现代“文明人”的价值伤害.伴随“丰裕社会”消费时代的娱乐精神,人陷入到了“消费的迷阵”,倾倒在拜物教盛行中,甘愿成为受物欲奴役迷醉的“消费型动物”.和合的社会伦理价值将一种生生为大“天人合一”的大生态观与“究天人之际”贯通起来,通古今之变.期望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态化”与“人际关系生态化”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6.
《法律科学》2015,33(1)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哲学观念.“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仁”源于东夷民族母哺其子、抵足而眠等风俗习惯.“仁”的基本精神是“相人耦”(人相偶)即人与人相互友爱、尊敬和合作.“相人耦”精神在殷周政治法律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孔子把朴素的“相人耦”习俗加工成为“人己和”思想,完成了“仁”的哲理化.同时形成孔子法律思想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亲属相和的礼治思想,君民相和的德治思想,君臣相和的贤哲思想.  相似文献   

7.
《证据科学》2020,(1):F0002-F0002
1.登录。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通过网址登录“《证据科学》杂志投稿系统”,显示图1界面。网址:http://zjkxyjy.cupl.edu.cn/jes.htm《证据科学》二维码:2.注册。登录“《证据科学》杂志网站”后,通过点击左下角“作者投稿”(图2)进入“投稿系统”,尚未注册的作者可以先点击“注册”(图3),已经注册过的作者可以直接以注册的“用户名”或者“邮箱”及“密码”登录。注册成功即可以登录“《证据科学》杂志投稿系统”。  相似文献   

8.
传统保险法运用“近因”理论对一因一果及“链状”因果关系探讨较多,其本质是寻找“有效的和居支配地位的原因”.但实践中往往存在“多项近因”,因果关系呈“伞状”特征.对于“伞状”因果关系下的保险责任问题,借鉴“原因力”规则是一种新的路径.具体适用时需根据原因力大小,将“伞状”因果关系细分为“复合原因”、“并存原因”和“混合原因”,再按照“绝对比例”规则,并与举证责任分配相结合,来解决是否赔付及赔付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船舶险种“全损险”的称谓问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74年4月制定的船舶保险条款中,将险种定为“全损险”和“综合险”两种.全损险是从英文“Total loss Cover”或“Total lossOnly”翻译而来.“Total Loss”的字义是全部丧失、全部遗失之意;“Only”是单一的意思.可见把“TotalOnly”译为“全失险”更为确切,不易产生歧意.因为损失既包括损坏,也包括灭失,而“损坏”译成英文是“damage”,而不是“Loss”,可见其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子表决在全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得到推广和运用.中央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县级人大常委会全部建立电子表决系统.” 电子表决系统是按无记名表决要求设计的.只有“赞成”、“反对”、“弃权”三个表决键,而电子大屏幕上显示的表决结果却是四种形式:“赞成”、“反对”、“弃权”、“未按”.  相似文献   

11.
如果盘点2015年度“两会”热词,排在首位的非“不可任性”莫属.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后,“任性”这个网络热词进入“高热”状态. 自2014年开始流行的“任性”一词,多数时候出现在“有钱就是任性”这种句式里——从描述有钱人随意花钱的行为发展为泛指一切随意行为.此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后,“任性”这个热词和“公权力”发生了联系.  相似文献   

12.
张晋藩 《政府法制》2014,(27):62-63
自古就讲“致中和” 中国古代文献用“中”,也就是“不偏不倚”来比喻司法公正.孔子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百姓手足无措,必然招致社会的动荡.司法之所以“不中”,孔子认为是由于礼乐不兴的缘故.相反,礼乐兴则刑罚中,这就要求司法者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刑罚得中之后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即所谓“中和”,古书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后世关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明刑弼教的种种议论,都是兴礼乐、致中和的进一步衍发.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范畴之一,“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成为发展之必然.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横跨“公私”两大领域的这种“复合性”事实,使公私法“整合”保护模式成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发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喻中 《清华法学》2012,6(5):19-29
司法的制度角色,应当置于“司法一行政”关系中理解.在传统中国,“司法一行政”关系呈现“行政兼理司法”的格局.在我国当代,“司法一行政”关系变成了“司法兼理行政”.这两种不同的“司法一行政”关系模式,分别适应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秩序建构的不同需求.我国当代盛行的“司法兼理行政”,作为“司法一行政”关系的一种新模式,它的利弊得失应当在整体性的背景中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15.
喻中 《政法论丛》2014,(2):3-12
11世纪初,北宋石介曾撰“中国论”一文,以诠释“中国”这个概念的思想意涵.千年以降,在“新中国”作为一个基石性概念逐渐饱满起来的21世纪初,亦应当有“新中国论”予以系统性地诠释.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新中国”主要指代了一种新的文明秩序,这种新的文明秩序的特质,及其与旧中国所指代的文明秩序之间的差异,可以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来描述.其中,强调“依法治国”的新中国不同于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旧中国,主张“执法为民”的新中国不同于主张“固本为君”的旧中国,偏好“公平正义”的新中国不同于偏好“尊卑责贱”的旧中国.此外,“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两个要素,亦可以描述“新中国”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秩序的两个重要维度.概而言之,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阐释“新中国”的理论内涵,可以支撑一种“新中国论”.  相似文献   

16.
1983年总目录     
(括弧内国点前为期数后为页数)短评社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发展 和有力保障“··““··“”·“一““·”·(1·2)用好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刑 事犯罪活动“·”·“···”·“·”·”··”“·(4·2)迎新寄语.“”·”·“一”·”…“,”·”.“.(6·63)法学论坛实施新宪法的保证.””.“·“.…王光美(1 .4)贯彻十二大精神加强法制教育 “.............……”.…“二”·“肖永清(1·6)社会主义法制宣传中必须注意的几个 观点“·“·“··“”·“·“·”··”…杨奉达(1·7)试论用法律手段制裁浪费·”~种明钊(1 .11)适用刑罚要…  相似文献   

17.
贺成 《江淮法治》2013,(23):47-47
两则新闻让人联想到长期以来的在政府部门考核里面涉及到关键词:数据.几乎所有的部门在面对考核时,都无法避免用量化指标来衡量.GDP、城镇化率、税收…一系列的数据考核让被考核单位逐渐形成“数据”即“政绩”的观念.随之而来的是盲目过度得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破坏生态、为让纸上数字“漂亮”层层作假.更有“精神病指标”、“结扎指标”、“破案指标”、“彩票指标”、“火化指标”等“雷人”指标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8.
刘文化 《行政与法》2014,(7):120-125
实现“疑罪从无”是杜绝冤假错案发生的必由之路,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需要,是顺应刑事证明责任理论的基本要求.“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目前还很难实现,主要原因在于“有罪推定”思想根深蒂固、正当程序理念缺失和诉讼结构严重失衡.要实现“疑罪从无”,必须严格贯彻“无罪推定”思想,牢固树立法院“审判中心主义”思维,全面把握“证据裁判原则”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控、辩、审三方的诉讼角色不同,对待“善意例外”的立场也并不一致.控方希望扩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善意例外”的适用范围,因为“善意例外”激励警察“善意”地执法.而辩方对“善意例外”持排斥立场,希望尽可能排除非法证据.但“善意例外”并不阻碍辩方寻求违宪救济.作为中立机关的司法机关立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希望通过“善意例外”采纳非法证据并查清事实,打击犯罪;另一方面司法机关也严格把握“善意例外”中“善意”的客观标准,警惕以“善意例外”之名放纵违法取证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曹清 《法制与社会》2013,(34):107-108
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是“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依靠社会力量,就地解决矛盾纠纷,这与人民法院尤其是人民法庭不约而同选择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内涵上恰恰是共通的.本文试在“枫桥经验”的语境下,通过阐述“枫矫经验”与“诉调对.接”机制的内在联系,介绍现阶段人民法庭“诉调对接”工作的具体举措,最后提出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