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姜渊 《行政与法》2013,(9):38-4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生存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生态和谐是人类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从个体来看。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因此。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造就生态和谐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和有效方式。但我国目前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等都严重地阻碍着生态和谐理念的推广。所以,需要个人从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入手,从自身做起,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生态消费的法律保障:应然抉择与实然存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河北法学》2007,25(11):100-106
生态消费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对于传统消费方式的超越和变革决定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活动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消费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对社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法律化以及和谐社会秩序对法律的需求为生态消费法律的创设确定了应然基础.作为一种长期的客观存在,生态消费法律在国内外立法实践中都有所落实和体现.生态消费法律主要包括了消费者社会义务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生态消费税收制度.我国应顺应消费模式变革的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消费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生态马克思主义从消费观、需要观、幸福观等方面对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反思,为我们批判现代生活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启示。建立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基础上的现代生活方式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本身是不可持续的。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社会也面临着现代生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启示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现代生活需要转向生态化生活,而超越物质追求的需求观、可持续性的适度消费观、生态和谐的幸福观将成为生态化生活方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犯罪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是人类破坏生态安全的佐证 ,生态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底座安全”。人类要想生存与发展下去 ,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生态安全。生态犯罪的立法缘由、立法依据和立法意义揭示出刑法保护生态安全所特有的功效 ;生态犯罪取代传统环境犯罪既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必要举措 ,又是刑法回应生态文明、实现刑法生态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强音.我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优势的生态文明,人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丧失了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与理想危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上.生态,既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检阅科学发展的刚性试纸.  相似文献   

6.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正日益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此,有必要从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分析生态困境的成因,探索经济法学视域下破解生态困境的具体路径,建立生态利益“同创共享”的经济法治机制,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强化生态法治思维以重塑理性生态人的行为模式,促使各经济主体积极转变角色,切实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循着“微观—宏观”进路,寻求官民合作的经济法之道,通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7.
环境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环境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文明建设活动。环境法治保障机制的构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破解的法律难题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机制,即:创新环境法律生态化机制、构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填海造地”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填海活动主要是在滩涂以及滩涂延伸的被海水覆盖的空间展开,会对这一空间范围的生态和人产生极大的负外部性,需要变革政策来改变这一状况,生态补偿应运而生。“填海造地”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整体性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化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输血型”与“造血型”复合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是实现“环境正义”,填海造地生态补偿的有效实现要依赖于“环境正义”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深入深度。环境正义包括两个方面,即“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填海造地生态补偿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本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岩佐茂把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当代现实生态问题相结合,指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遵循的是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是造成生态危机主要原因。并对资本逻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指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改变资本逻辑,构建生活逻辑。岩佐茂对未来社会的生活逻辑思想不仅对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而且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枫 《行政与法》2010,(4):79-81
生态问题源于人类存在的悖论性——幸福追求和终极追求的对立。人类为了生活幸福,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效率与发展却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其后果就是生态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问题",而它的直接表现就是产品的社会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分离与对立。所以,生态问题其根本就是人类的"心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人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中的人,是日常人,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体现。生态人在人类生态系统中既可以是主体也可能成为客体。理性生态人是追求人与人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构建生态人模式采用的是"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及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生态人模式和理念的确立,可以为公民环境权的正当化、可实施化提供理论根据,为建设"五型社会"的法律夯实法理基础;有利于环境法与生态伦理接轨,增强环境资源法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引入生态系统方法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环境资源法的生态化;有利于扩大法律调整对象的范围,促进当代法律和法学的进步和变革。  相似文献   

12.
于翠英 《法制与社会》2016,(5):267-268,294
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中的一种更高级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的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自身的和谐,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技术等多种要素的可持续发展,有其优质属性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技术创新与生态专利制度对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欲使技术创新生态化,必须促进专利制度生态化。故在专利制度中应坚持环境友好理念,推进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审查和专利技术实施的生态化,建立生态专利技术扩散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主体,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和谐的社会生活。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且分布不平衡,加之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时没有合理的利用资源,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怎样建立社会和谐生态呢?笔者将从“中庸之道”的视野去探寻生态和谐,并分析怎样利用“中庸之道”去构建社会主义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5.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不管是“天行有常”的生态哲学观,还是“知天命而用之”的生态利用观,尤其是“圣人之制”的生态保护观都为我们今天的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姚伟 《法制与社会》2010,(2):195-195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本文指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从基本内涵上讲,生态文明与社会丈明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深刻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不加以扭转,地球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观此时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因此,以生态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开始出现.本文指出生态伦理观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伦理观内容,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生态法学的基本结构》一文,提出了生态法、生态法学的概念,但该文在正确地将生态伦理的生态利益观和生态权利义务观作为“生态法学”的立论基础的同时,又错误地把生态法学立论的基本概念简单地推广到了“生态法学”的实证领域,并错误地将“生态法”的法律关系主体从人类扩大至一切生命体。因此,本文主张“生态法学”应当回归于传统法和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为了生产,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资源,同时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破坏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均衡与协调,环境污染恶性事件频繁发生。本文指出为了防治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必须转变观念,在人文价值取向下,从“经济人”、“社会人”向“生态人”转变,引导企业走向“生态化”,从而使更多的企业主动的承担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20.
生态自治主义是生态政治学的一个流派。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生态中心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后者包括动物解放与权利说、生物中心主义、土地伦理学、生态中心主义和深层生态学等学说。生态自治主义在伦理、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上都有独特的追求和理解。其理论也表现出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