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就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法律关系谈淡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一种与公民和法人的人身不可分离且没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与公民的人身或社会组织的组织体不可分离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均可称为人身权。例如,某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刑事赔偿范围刍议唐世月,谢家友我国《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16条和第17条分别对刑事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给受害人造成人身侵害和财产损失的,规定了应当承担刑事赔偿责任的事项。其中,第15条是对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赔偿事...  相似文献   

3.
浅议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刑事赔偿范围谢家友,唐世月我国《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16条和第17条分别对刑事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给受害人造成人身侵害和财产损失的,规定了应当承担刑事赔偿责任的事项。其中,第15条是对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赔偿事项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理论界关于我国是确立人格权制度还是人身权制度的争议及“人格权、人身权”法律史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结合当今中国民法和侵权法的立法现实,确认中国采取“人身权立法模式”,反思人格权从人身权制度独立出来后的若干理论问题,并且从“人格权、人身权”的区别和联系关系中,探讨应当重构人身权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体系以及对人身关系调整对象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明瑞 《法律科学》2012,(4):175-180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制定统一的人身权法符合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要求,符合自《民法通则》以来确立的立法传统,有利于统一保护主体的人身权益。人身权与主体不可分离,但有的无特定相对人,有的有特定相对人。前者又可分为物质性的、标表性的、评价性的、自治性的人身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后者包括配偶权、亲权、其他亲属权以及监护权。人身权法单独立法需处理好与其他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身权是民事权利主体(公民和法人)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民法通则在“民事权利”一章中专设一节规定人身权,在“民事责任”一章中的十几个条文里也涉及了人身权的内容。把人身权设专节集中地加以规定,这在世界民法立法史上还是首创,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人身权是财产权的对称。它指的是与公民或法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那一部分民事权利,所以又称为“人身非财产权”或直称为“非财产权”。它与财产权一起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身权制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人身权问题未受到立法方面应有的重视。例如1964年的民法草案,单纯以经济关系为民法调整对象,整个草案竟无片言只字涉及公民人身权。在实际生活中,公民人身权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保  相似文献   

8.
律师执业人身权是指律师在依法履行职务中,人身,人格所受到的法律保护。其内容应当包括:律师执业不受打击迫害,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刑事辩护中的言论豁免;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不受损害等权利。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律师作为公民,人身权已经受到法律一定的保护。但律师在执业中的人身权,是与律师履行的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其范围比一  相似文献   

9.
论人格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民法理论中,习惯于把侵权损害赔偿分为人身损害赔偿和财物损害赔偿。在没有确立人格损害赔偿制度的情况下,这样划分和提法并无异议。原来所称的人身损害赔偿只是侵权行为对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侵害所给予的赔偿,并不包括人身权利中的其它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在内。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人身损害就是对人身权利的损害。既然人身损害仅指对人身权中的生命权、健康权的损害而不包括姓名权等人身权在内,因此再作这样的划分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是作者人格的一种体现,专属于作者本身,具有不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11.
朱姝 《河北法学》2006,24(12):121-125
著作人身权,是发表、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统称,而不是泛指作者作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人身权.这些权利虽与作者的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同于传统民法中的人身权,因此,不能根据传统民法原理推导出著作人身权不能与作者的人身相分离的结论.在委托作品合同关系中,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人身权的归属是可以由合同约定的.此外,著作人身权还要受到相关法律和习惯,尤其是行业惯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著作人身权,是指著作权中不涉及财产但与作者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依据主流观点,著作人身权因其具有专属性而不得转移。但在著作权贸易中,著作人身权的这种不可转让性与著作财产权的可转让性往往会产生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学者提出许多理论,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正是从从冲突的源头,即著作人身权是否可以转让入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人身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身权是以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公民的人身利益是指公民在其人格和身份安全时所亭受着的生活需要上的满足。法人的人身利益是指法人在其人格和身份安全时享受着的经营需要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家庭和婚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细胞和最普遍的社会关系.人身威胁这一阴影笼罩着婚姻家庭时,便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离婚纠纷中的人身威胁严重侵害了受害方配偶的人身权,也势必附带影响甚至打破未成年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身心发展和安宁生活,影响着我国婚姻家庭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的法律及执法司法实践应该重视维护受害方配偶的合法权利.本文从人身保全的基本概念入手,着眼于分析我国法律关于人身权保护的相关规定,然后具体探讨执法司法中我国离婚纠纷中人身保全的困境,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完善措施,其最终目的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离婚中的人身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生命健康权的损害赔偿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民法通则把生命健康权列于“人身权”之首,正是反映它的重要性。生命健康权是一种人格权,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身体组织器官的完整和身体的生理机能的健康所享有的一种重要的人身权。  相似文献   

16.
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辩护律师的人身权与辩护律师职责的履行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保障职业安全的特征。《律师法》、《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人身权利内容虽然有一些规定,但规定是原则性的,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起不到充分保障律师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作用。使得辩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人身权遭到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我国律师执业实践,就辩护律师的人身权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朱呈义 《法学杂志》2005,31(6):81-83
胎儿的身体、健康等利益会遭到侵害,这同一般的侵害人身权行为相较具有特殊性。对此,应当在人身利益延伸保护的基础上,对胎儿活体出生后的损害进行特殊救济。在侵害胎儿人身利益责任构成方面,应当把握有关特殊之处,准确认定相关损害。  相似文献   

18.
自近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把保护人身权制度和保护财产权制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对人身权的保护,既有注重人身财产权利方面的内容,又有加强人身精神权利方面的内容。在精神损害行为法和著作权法中,“精神权利”与“人格权”是同义语。如何保护人身精神权利,可以说在精神损害行为法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属于大陆法系立法体例的台湾民法,用了许多条款制定了保护人格权方面的精神损害行为法。相对来说,台湾地区的精神损害行为法内容比我国民法通则涉及的精神损害行为法内容更为具体、全面。因此,讨论和研究台湾精神损害行为法,对促进海映两岸法律制度的交流,进一步完善大陆的精神损害行为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三节规定了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概念 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而应承担的财产责任或其他责任。 这里所说的侵权行为是指公民、法人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的民事违法行为。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的人叫侵害人;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害的人叫受害人。  相似文献   

20.
—、噪声污染罪概说(—)噪声污染罪属于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噪声污染罪与其它环境犯罪一样,在其犯罪客体上存在不同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4种〔1〕:第一,财产权、人身权论:认为此罪侵犯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以及大量物质财富的安全。第二,环境权论:认为此罪侵犯的是国家、法人、公民的环境权。第三,人身权、财产权、环境权论:认为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环境权,及公私财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第四,管理关系论:认为此罪侵犯的是刑法所保护的环境保护关系和环境管理关系。我国立法采纳第4种观点,即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