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交往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网络交往.网络交往已经迅速成为高校大学生实现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高校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使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惠琳 《学理论》2010,(3):19-20
教育的产生都有自己的哲学根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存在着自己的哲学根源,即人性基础,其人性基础是说明自身存在和发展之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基础。现实的个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李月玲  王秀阁 《理论导刊》2012,(8):42-43,4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及外部环境不断变迁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二者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经历了从"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向"人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这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的转换,尽管是为了克服与之对应的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而受到不同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研究范式,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扬弃"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和"人学研究范式"利弊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雷田田 《学理论》2013,(14):361-362
交往、沟通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可以说没有交往和沟通,人类早就灭绝了。人们只有在交往、沟通中才能学习和生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能依靠交往和沟通去把握。从交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合入手,让人们更多从交往的视角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交往的理念为指导,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谈话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品质和道德水平,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需要探讨的一个"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除了从政治性、社会性、工具性的角度理解外,还需要从人学的角度、从人的生存、发展这种内在性的尺度予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由人的生存、发展活动所催生,是人维持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人之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的整体性存在的重要规定;它导向人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人。  相似文献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面临着"话语脱钩"与"对话乱象"两大困境。其中,"话语脱钩"集中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生产、转译、传播中存在的流程缺陷以及在形式与内容层面存在的实体缺陷,"对话乱象"集中表现为话语冲突、话语霸权、话语鸿沟以及话语权的式微。从范式转型、实体创新以及话语权建构三个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是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困境的现实要求,又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0)
教育心理学化是基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契合学生内在需求开展教学,并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心理学理论。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观念、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从我国大学生现有思想问题出发,探索在教育心理学化视角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如下:教育视角实现由"功利化教学"向"需求式教学"的转变;教育内容实现由"注重知识传输"向"满足学生内需"的转变;教育方式实现由"群体教育"向"个体教育"的转变;教育途径实现由"直接灌输"向"循序渐进"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话语表达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话语规则和表达规律,用语言文字、表情符号、音频视频等具体方式表达思想意识、传递情感价值的行为或过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具有主客体关系平等、内容方式灵活、时间内容碎片、传播环境共享四个方面的独特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独特性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会产生消解话语主体权威、冲击话语表达范式、削弱话语表达效果、挑战话语表达监管等负面效应。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效力,必须努力做到壮大话语表达主体队伍、规范话语表达内容方式、提升话语表达系统性、净化话语表达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通过对陕西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应用模式和操作方法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亟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交互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模式,丰富网络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开展系统的网络媒介教育,注重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从而建立教育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的和谐共生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元问题研究的凸显,源于学科发展与研究范式转换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核心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自我超越是人根本的需要。因此,基于人的自我超越视阈,理性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使元问题研究回归到促使人自我超越的本真上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三维关系,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是造就合格社会成员和可靠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是现实的、复杂的,也是有目的的、普遍的。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社会活动或实践方式,具有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辩证反思思维和柔性教化与管理等特点。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需要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和本质要求,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教育"方式实现的基本目标,教育主体的交往与互动是"教育"实践的根本前提。系统全面考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逻辑,有助于实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研究旨在追求和培养社会主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素质的教育,是从主体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中引申和凸显出来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崇高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研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看、随走、随播"的网络直播迅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交往互动平台,也逐渐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价值承载平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直播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享用、凝聚、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直播所呈现的内容价值多元化、泛娱乐化、泛消费化和泛情绪化,隐含价值偏差、伦理失范和话语失序等问题。因此,发挥网络直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必须从价值融合视域出发,实现网络直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建构",重塑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变革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近年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引发各方关注,而网络的迅猛发展又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的成才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与现实社交具有较高的重合度,但同时也具有开放性、弱熟人性和认同化选择倾向的特征。在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时,要高度重视当下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新特点,牢牢把握网络环境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们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周雅舒 《学理论》2013,(20):366-367
哈贝马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交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在交往过程中要实现交往的合理化,交往主体必须在有效的语言表达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从分析价值观教育与交往的内在联系出发,思考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符俊  袁晓辉 《学理论》2010,(16):75-76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就必须彰显和倡导人文关怀。伴随着现代化所需要的个体主体性的高扬,对个体价值的重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人为关怀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理论基石,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和手机作为信息社会的基本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支撑了整个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深刻变化的重要现象是人们的交往方式从过去的单一实感交往变成了实感性交往与虚拟交往相互作用的交往.交往环境和方式的变化,使道德对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约束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社会道德规范出现新的情况.网络交往方式的快速发展与相对滞后的网络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成为今后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网络社会的崛起,既有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社会引发的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解释不足而提出的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建构,是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视野中,观察、审视不同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现象,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线上与线下”的双向互嵌,“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全面贯通。因此,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概念建构到关联性议题的关注,就是追问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社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题域,厚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