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加强和完善生命权立法保护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矿难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致人死亡的疾病层出不穷,有关死刑犯的冤案也不时出现。这一切都与公民生命权保护的立法不足和不完善相关,我国应当加强和完善保护公民生命权方面的立法。一、立法保护公民的生命权是人大应当履行的宪法义务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宪法义务。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世界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的规定来看,生命权是处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基本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应当尊重和保障生命权,履行尊重和保护生命权的宪法义务。人大…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宪法进行了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人权入宪实现了从政治理念到法律诉求的转换以及执政理念在宪法学意义上的根本性保障。这一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3.
制度伦理:人权保障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人权》2010,(3):37-39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2004年,我国以修正案的方式在《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不但消除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顾虑,而且也有利于政府转变管理方式,促进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写入宪法 ,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向转变 ,从根本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百姓的距离拉近。因此 ,“人权”入宪 ,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而且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然而 ,面对“人权”入宪 ,人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心存一些疑虑 :一是“人权”虽然入宪 ,但“人权”走出宪法 ,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护法 ,来保障实现人权 ,不知还需要多少时日 ;二是入宪后的“人权” ,仍然比较抽象 ,宪法既未对“人权”的概…  相似文献   

6.
生命权是人之一切权利的逻辑起点,是所有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在我国宪法中是一项隐含的权利,相较于生命权入宪的一致呼声,学界对于生命权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广义的生命权和狭义的生命权划分实质上模糊了其核心内涵。广义生命权的本质是将生命权和生存权融为一体,这不利于对两个权利的保护。学界在强调生命权重要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国家保护生命权的义务,很容易导致生命权华而不实的收场。  相似文献   

7.
宪法学始终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把人权的保障作为重要内容的学科,而生命权作为人权的首要权利是人类享有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权利,是宪法价值的基础和核心,宪法保障生命权是构建法治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基础,为实现宪政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生命权的宪法学基础,生命权宪法保护的内涵,在了解世界各国宪法对生命权的规定后,进一步论述了宪法保护生命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人权》2006,(1):23-26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是“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使人权从一般的政治原则转变为统一的法律概念和宪法原则,预示着国家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给宪法实践,尤其是宪法解释学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公民期待已久的第四次修宪从八个方面对我国《宪法》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其中,最大的闪光点是将“人权”写入宪法。人权入宪,这在我国宪法史上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这次修宪赋予了公民更广泛的权利,将给国家政治生活带来显著的变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明确写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新的条款,表明人权成为国家的价值观,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这次宪法修改,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包括司法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警察使用武力是一项重大而特殊的国家公共权力,影响公民生命权等基本权利,理应受到宪法的规制,但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问题却被普遍忽视,极少得到关注和研究。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是警察使用武力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具有制约警察武力使用权和保障公民生命权的双重作用。警察使用武力的核心内容应当作为宪法保留事项,由宪法加以规制。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宪法对于执法人员使用武力作出了直接、明确的规定,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宪法规制警察使用武力的理想模式是:宪法在确认公民生命权并规定保障生命权的同时,将警察使用武力作为保障公民生命权的一项例外情形,并且明确设定使用武力的原则和情形。  相似文献   

13.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14.
云翔 《人权》2004,(2):29-30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大事件。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指出:把“人权”这一概念明确地写入宪法,把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提升到宪法的高度,将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便于我们在人权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这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和人权入宪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逻辑关联。人权入宪是科学发展观的法理依据,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宪法中“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6.
对"人权入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红 《前沿》2004,(10):81-82
本文对宪法修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权入宪”做了理性的分析 ,认为 :“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发展进入新阶段 ,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必将对我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对如何贯彻落实宪法的人权原则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一部宪法,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人民的民主权利。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在成文宪法国家中,人权、公民的权利保障都以宪法作为基础。同时,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了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人权与宪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备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人权发展水平。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是反映这一进步要求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焦勇 《前沿》2009,(12):49-5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人权入宪是各国宪法发展的必然,因为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争取自由、争取自身权益的历史。白中世纪晚期,人权思想在西方国家就有着悠久的发展,人权在宪法中的规定也非常全面。而我国人权入宪却发生在21世纪初(2004年),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值得探究。纵观古今,我国人权入宪深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文明、经济体制、法治发展和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尚未有关于生命权的明确规定,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文。生命权乃一切人权之基石,因此,可以理解宪法隐含了对生命权的保护。梳理我国《宪法》、《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关于生命权及死刑的相关规定,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审视我国关于生命权与死刑的实践情况以发现不足。我国有必要继续采取强力措施限制死刑以促进死刑的慎用及实现公正审判权。  相似文献   

20.
妇女与人权     
邹晓巧 《中国妇运》2004,(12):39-40
今年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作为政治话语,“人权”的提出源自欧洲。但“人权”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作为人类普遍的道德诉求,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崇这样一些人权基本理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字拆开是两个人,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话包含了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崇尚。充分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