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张然 《工会论坛》2008,14(5):21-22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治理方式,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政府绩效进行衡量和评估逐步成为公众和政府的共识。但目前我国绩效评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为了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有效,应健全法律体系,建构多元化的高水平评估主体,选择科学的指标体系,设计规范的评估程序。  相似文献   

2.
杨中华 《理论前沿》2006,(16):33-34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我国起步比较晚,而且仅仅停留在公共部门本身。本文从评估主体的多元性、评估内容的二元性、评估标准的精确与模糊性结合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科学、评估程序随意性较大及定性评估方法运用过多等。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有效,应建构多元化的评估主体、选择科学的指标体系、设计规范的评估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元主体的政府绩效评估重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将越来越凸显出其实践价值。然而,审视当下我国流行的主要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明显存在着诸如可信度不高、形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多元主体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意味着公众意志的整合与表达,尤其是关注了政府责任意识与合作政府理念,从而在主体构成方面能够确保评估工作既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实现程序公正;又要保证实体公正,实现评估结果的高度公信力。这意味着,只有把公众本位贯穿于政府管理的始终,以公众满意作为政府绩效的核心评估标准,建立和谐的多元评估主体关系,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政府绩效,形成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的有序治理局面。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过程是一种关系性过程,情绪劳动作为认知与体力劳动以外的一种劳动表现形式,从积极的方面讲,能够有助于建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如果不注重情绪劳动管理,将会间接损害二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并没有体现出对情绪劳动管理的重视,在关系建构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下,认识公共部门的情绪劳动管理的价值并在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设计中体现出来是建设人性化政府不可或缺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绩效评估机制是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有效地评价,进而提高公共部门服务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平衡记分卡是近年来在企业绩效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估方法。应对其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平衡记分卡法作出一些调整后,将其相关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我国公共部门及绩效评估之中,以创新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运动在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较多的研究主要侧重从机制、方法、技术层面进行设计指标体系。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战略管理特性出发,论证在绩效评估中引入战略思维的价值导向,通过构建基于战略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模式,来促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过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建构评估指标模型是整个过程的核心机制,评估指标的权重设计和等级标准为其提供技术保障,而设立评估管理机构、选择确定评估主体、安排评估实施程序和落实评估结果运用则是整个过程的组织和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9.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组织实施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改进公共部门固有问题“良方”的绩效评估 ,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本身是个完整的体系 ,构建绩效评估实施的环境既是评估体系的构成部分 ,也是评估实施的必要保障。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明确的制度建设、领导的支持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文化的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其绩效评估中,评估主体、评估信息呈现出实质性的政府垄断,公众参与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因此,调整评估主体,使其组成多元化;发展电子政务,创新政府绩效信息提供方式,促进信息公开化以及重视和提高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能力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的.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需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的涵义,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需求与供给:公共行政研究的基本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的关系,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基本主题.公共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发展史,就是一部公共行政发展史,也是一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公共需求与供给作为公共行政的基本关系,决定着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基本框架,是我们构建公共行政学科学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服务”的公共理性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种替代性研究路径,新公共管理摒弃了传统政治理论的观察视角,用市场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来重塑行政理念和价值,在追求效率和生产力方面,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案得到了不少的赞成和肯定,但它对于追求何种最终价值却鲜有兴趣.而以美国学者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高举公共行政价值追求的旗帜,将管理主义者边缘化了的公民权、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等价值量度重新置回行政话语的中心,而公共理性是实现以上公共行政价值观之基础,可以说,公共理性是新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4.
何英 《公安理论与实践》2008,18(2):17-20,24
公安工作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某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结果大大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效益和效率。所以,转轨期的公安机关承受着来自外部和自身的强大压力,也面临着众多的困境。只有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应对挑战,走出困境。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现代警务改革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和经验,如建立服务型警务模式、实现治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鼓励警务“私有化”、建立“有限公安”、扩大基层的自主权等。  相似文献   

15.
公共精神——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就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之中的一种关心公共事务,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和公共秩序的建构,以营造适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公共行政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然而,目前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公共行政面临着“公共精神”的乏弱。因此,须重塑公共行政的民主、法治、公正、服务、责任、参与精神,提升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路径是对传统公共精神资源的批判性反思与传承、公民美德的教育和行政人员公共精神的重点培育;公民社会的构建和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动“善政”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是在西方国家伴随着政府改革运动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引进私营部门的良好商业实践在公共部门中实现。该理论对于我国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然而我国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国家不同,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借鉴其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旨趣和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别于私人部门管理,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体论属性。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使得公共行政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责任性问题。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责任性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核心旨趣。与责任性一体两面的避责研究是目前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避责研究文献的述评,本文探讨未来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从避责问题研究出发,发展行动研究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领导者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其中包括多种角色类型;每一位公共行政领导者也往往扮演多种角色,形成角色集。马科斯·韦伯在官僚制理论中对行政官僚的全面阐述,对公共行政领导角色的界定具有奠基意义。当代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公共行政角色理论。把握其理论,对公共行政领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整体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重要目标。目前,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障碍。因此,通过严格执行公务员法来强化公务员管理,并加强以公共服务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公共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属性一直是政治思想家们探讨的焦点,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这一问题意义更加突出,市场经济要求摆正政府的位置,理顺政府与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加入WTO要求政府规范行为,按国际规则办事,因此,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及一系列有关“公共”的话题成为显学。本文试图从源头上找寻政府属性的本真,顺应时代潮流确立政府的公共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