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是当代世界人权的发展趋势。弱势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的各个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弱势群体是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的群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实质上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权的保护,建立、完善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弱势群体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齐延平  陈一远 《人权》2005,(2):58-59
3月19日,山东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权研究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的50余名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分别就“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宪法保护”、“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各论”4个专题进行了研讨。弱势群体的界定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基础性问题。有学者认为,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哲学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宁 《长白学刊》2006,(1):33-37
社会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建构的?从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利益指向;民主的局限与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中的效率与平等等视角进行法哲学解读,可以使我们触及不同的理论,正如我们在不同的窗口可以获致不同的景观一样。这个解读的过程能够使我们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理解更加多元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4.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玲 《人权》2005,(4):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发展的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关注公平,首先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曾国安 《理论月刊》2006,(5):188-188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诸多社会矛盾的多发地,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弱势群体的问题与矛盾得不到顺利解决,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就没有根本保证。在我国现阶段,困绕弱势群体的最大的问题与矛盾则是收入的低下和生活的贫困,然而这一切又根源于就业出路的狭窄。可以说,不遗余力地拓展弱势群体的就业再就业确已成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全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弱势群体就业权益之际,由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黄…  相似文献   

6.
王汝贵  姜玮 《传承》2008,(12):58-59
本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不同类型及表现进行了概述,并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及措施进行了论述,以期望彻底解决弱势群体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提高高校教育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导与调适农村弱势群体政治心理既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心理问题。农村弱势群体心理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较大差距,引导和调适好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政治心理意义重大,因此,建立弱势群体知识扶弱机制、心理引导机制、心理社会干预机制和社会融合机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3):93-93
张健在《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权利贫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贫困的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立法不完善,其政治参与成本较高且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解决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就要加强有关政治参与立法,使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为扩大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政府支持系统,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能力和素质基础;健全社会组织,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企业弱势群体的社会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维琴 《前沿》2009,(5):104-106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社会法作为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的第三法域,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佳的保护。我国社会法保护企业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仍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法,向弱势群体倾斜,保障和促进企业弱势群体享有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等各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弱势群体与稳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金锁 《前沿》2009,(9):168-171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利益分化严重,对社会底层的传递效应更为显著,社会弱势群体受到的负面影响更为深刻,诱发危机的概率增加,加大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难度,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进而深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处理好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稳定关系变得更加迫切,需要慎思金融危机对弱势群体的新影响、新挑战,更需重新定位,重塑理念,抉择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来,我国弱势群体的话语权表达获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着话语权被放弃和非制度化表达等问题。为了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必须努力提高弱势群体的公民意识与话语表达能力,健全其话语表达平台,培育组织化的话语代言人,并提升政府回应其话语表达的责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反社会排斥:支持弱势群体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社会公平的价值观念,政府和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而关注与支持的基点在于消除对弱势群体的种种社会排斥。应当在建构支持社会弱势群体社会责任观的基础上,通过补偿性社会政策和发展性社会政策两个层面的政策支持,使弱势群体摆脱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林思宇  刘香兰 《前沿》2014,(11):144-145
何谓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我国是否有弱势群体?为什么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我国对弱势群体目前是保护过度了,损害了强者的积极性了吗?本文拟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弱势群体的成因、规模、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目前除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灿  邓毅沣 《理论月刊》2004,(7):120-121
经济法上所保护的弱势群体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保护弱势群体不是保护落后,打击先进,而是对弱势群体给予适当的救济与扶助,以提高其竞争能力,增加其竞争机会,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不同类型及表现进行了概述,并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及措施进行了论述,以期望彻底解决弱势群体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提高高校教育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支持是指国家、社会对弱势群体在接受教育上提供的帮助和扶持.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制度安排,教育支持一直是社会(政府)救助与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选项.转型社会以来,我国进城农民工弱势群体的教育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得到有效保障.为此,在和谐社会建构的整体框架下,政府应加强立法,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健全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强化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把“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提高农民工弱势群体改变弱势地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的存在及相关问题的产生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做好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统战工作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量弱势群体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应运而生,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多方面关照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女性主义“对妇女进行研究”、“与妇女一起研究”、“为妇女而研究”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用浩 《前沿》2010,(4):9-11
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路径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强社会政策能力建设,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发挥教育在提升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利益表达与整合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以农民工、失地农民、蚁族等为主力人群的弱势群体是当前和谐与公正社会语境下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群体。近十年来学术界围绕弱势群体的伦理内涵及其制度伦理成因、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关怀弱势群体的伦理依据、历史渊源及道德原则、伦理关怀弱势群体的道德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研究,这对于我国当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