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用人工接种方法观察了鸡大肝和大脾(BLS)病鸡免疫器官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大体变化除脾肿胀外,盲肠扁桃体、胸腺和腔上囊也发生肿胀、出血。组织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脾、盲肠扁桃体、胸腺、腔上囊和哈德尔氏腺除发生变性和坏死外,早期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中、后期则出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等。结果表明,BLS病的早期以体液免疫为主,后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增强,这两种免疫在此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琼脂扩散试验、PCR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别对疑似马立克病(MD)病鸡进行确诊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琼脂扩散试验中马立克病病毒(MDV1)抗原呈阳性;PCR扩增出567bp的MDV1特异性片段。病理学观察显示,肝、脾、肾和心程度不等肿大,色泽变淡,形成有大小不等和数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部分病鸡坐骨神经呈单侧性不规则肿粗,弹性降低或丧失。病鸡实质器官及坐骨神经组织中均出现大量多形态的类似淋巴细胞、成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网状细胞的肿瘤细胞聚集和散在,并可见典型的MD细胞,尤其在血管周围和淋巴管周围。各型肿瘤细胞和MD细胞异型性明显,肿瘤细胞周围实质程度不等的变性、坏死,间质水肿。核仁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增生活跃,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两个鸡场发病鸡群的病理剖检发现,病鸡和死亡鸡肝、脾异常肿大,为正常体积的3~4倍,肝重为体重的13.83%、脾重为体重的1.87%。病鸡临床上无特异症状。用鸡大肝和大脾病(BLS)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早期发病鸡群进行调查,鸡场Ⅰ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0,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39;鸡场Ⅱ未查出抗原。证实我国已存在BLS病。  相似文献   

4.
鸡大肝和大脾病徐福南,杨德吉(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大肝和大脾病(BigliverandSpleenDisease,BLS)1980年在澳大利亚首先发现,1988年由Handlinger等[1]进行了描述。BLS病是产蛋的肉用种母鸡的一...  相似文献   

5.
人工感染黄曲霉毒素雏鸭的病理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含黄曲霉毒素AFB1的饲料,分别于采食AFB1后第12、24、48、 72、96、120、144、168、192 h各剖杀2只雏鸭,观察病理变化并采取组织病料,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眼观病变为气囊有黄色纤维性物质渗出,肝、肾肿大,质地变脆。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胆管增生,肝细胞空泡变性及后期极度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散在凝固性坏死;脾红髓淤血,脾窦扩张;大脑膜水肿扩张,脑实质毛细血管扩张;心肌纤维、十二指肠腺上皮细胞、胰腺细胞颗粒变性。超微结构变化为肝细胞中空泡大量聚集导致细胞核变形,肾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大脑神经细胞髓鞘溶解及胰腺细胞酶原颗粒减少。表明,AFB1 对雏鸭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胰腺等均有明显病理损害,以肝的病变最为严重和典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鲵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维氏气单胞菌自然感染大鲵的肌肉、肝、肾、肺、肠道等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肝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肝细胞空泡状变性,肝血窦内见大量血细胞;肾集合管中可见少量蛋白样物,血管球扩张,有的溶解坏死;心肌纤维溶解,甚至坏死,可见充血和出血;胰细胞颗粒变性;肺偶见充血;脾索排列紊乱,脾窦中充满大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肠道内肠绒毛溶解脱落,有充血现象;肌纤维蜡样坏死,肌细胞核浓缩凝固,深染,破碎。证实,维氏气单胞菌能使中国大鲵的多个组织器官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对用羊泰勒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的试验羊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 ,试验羊的可视黏膜苍白 ,皮下脂肪胶样水肿 ,全身淋巴结、心、肝、脾、肺和肾均有不同程度肿胀 ;实质器官组织变化的主要特征为明显的增生和巨细胞结节形成 ;淋巴结的窦内皮与网状细胞明显增生 ,甚至形成团块和条索 ;淋巴与网状内皮细胞中可见到裂殖体 ;脾还可见到坏死结节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也明显增生 ;肝窦内皮的增生特别明显 ,甚至形成细胞条索 ;与淋巴结、脾、肾一样 ,肝小叶内同样有巨细胞结节形成 ,在上述巨细胞结节中均可在细胞浆中发现裂殖体 ;大脑中主要表现血管内皮与小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地对临床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仔猪的肺脏、脾、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PRRSV变异株的病理损伤以间质性肺炎为特征,伴有淋巴结、肝、脾、肾、心脏、胃和肠等器官细胞的变性坏死。肺泡巨噬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淋巴结及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均被不同程度的感染,并含有大量病毒粒子。肺部组织细胞病变最严重,甚至部分肺泡巨噬细胞趋于死亡,各种细胞器遭受普遍性的膜结构损伤,而以线粒体和细胞核变化较为严重。上述研究结果丰富了PRRSV变异株感染仔猪的病理学资料,为进一步搞清其致病机理和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病的病理学诊断及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1年7月以来,连云港市许多商品AA肉鸡场陆续发生了鸡衣原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季和春季多发。15~50日龄肉鸡易感性最高,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为20%~30%。血清学调查发病鸡群感染率为25%~92.2%,父母代鸡群感染率为41.2%~73.3%。该病主要表现沉郁、拉稀、呼吸困难、结膜炎、渐进性消瘦、哀竭死亡、耐过鸡生长受阻。病理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和脾肿大坏死为特征;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心内膜炎、动脉炎、肺炎,肝细胞坏死,脾组织淋巴细胞耗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肠粘膜脱落、坏死等。在许多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上皮细胞胞浆内见有包涵体。  相似文献   

10.
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5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Ehrlichia)的比格犬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肿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肝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3~ 9月 ,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作为试验基地 ,对 82 9只驯鹿进行了鹿狂蝇幼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寄生部位的调查。结果表明 ,当地驯鹿狂蝇幼虫感染率为 92 .0 % ,平均感染强度为 16 .2条 ;驯鹿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鼻腔鼻甲部、咽喉部及鼻、咽的交接部。  相似文献   

12.
在哈尔滨地区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6个区218个鸡场采集新鲜粪样,经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有136个鸡场感染艾美球虫,感染率为62.39%,表明哈尔滨地区鸡球虫感染现象比较普遍.经临床症状及卵囊形态观察,共检出6种艾美球虫,分另q是柔嫩艾美球虫、堆形艾美球虫、毒害艾美球虫、早熟艾美球虫、和缓艾美球虫与巨型艾美球虫,其中柔嫩艾美球虫为哈尔滨地区鸡球虫病病原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3.
从采自发病或死亡小鸡的肝、脾、肺和腹水等病料中分离到4株衣原体。将分离物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囊,能致鸡胚规律性死亡;该分离株对磺胺嘧啶(SD)具有抵抗力,碘染色不着色,鉴定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aci);毒力测定对鸡胚致死毒价为10-10ELD50/0.4ml。用该分离株对健康小雏做人工感染试验,可发生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对分离毒株形态特征进行了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4.
噬菌体治疗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噬菌体作为治疗制剂的前提条件、噬菌体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噬菌体可能携带的有害基因、噬菌体产物、噬菌体治疗的实例等方面综述了噬菌体作为治疗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介绍用噬菌体替代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的机理,为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鹅细小病毒 (GPV)弱毒疫苗及灭活疫苗免疫 111只 2月龄鹅群 ,制备了GPV免疫血清 ,第二次免疫后 6 8d采取血清 ,经检测ELISA抗体效价达 1∶80 0 0以上 ,经保护试验后初步应用于鹅细小病毒感染的田间防治 ,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7.
伪狂犬病病毒主要毒力基因对其致细胞病变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Fa株为对照,时PRV Fa株TK基因缺失株、PRV Fa株gI/gE双基因缺失株和PRV Fa株TK/gI/gE三基因缺失株进行了细胞培养特性的观察.包括对照毒株在内的4个毒株均按0.5 mL(1×10~6PFU)接种量分别感染IBRS-2、Marc-145、ST、Vero和MDBK等细胞系;选择在接种后第0、8、12、24、36和48 h观察感染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这4个毒株在这5种细胞上均能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但PRV基因缺失株引起的病变程度均不及Fa株.表明,PRV的不同毒力基因对其致细胞病变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无锡地区鹅感染球虫的种类及感染率等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从无锡地区17个不同鹅群的粪样中共获得8种球虫,其中艾美属球虫有6种,分别是有害艾美球虫、棕黄艾美球虫、赫氏艾美球虫、鹅艾美球虫、法氏艾美球虫、条纹艾美球虫;等孢属球虫1种,即鹅等孢球虫;泰泽属球虫1种,即稍小泰泽球虫。  相似文献   

19.
选取从临床感染禽Ⅰ型副黏病毒(APMV-1)的鸡、鹅、鸽、鹌鹑、珍珠鸡、孔雀、画眉鸟等7种禽类病例分离到的9个代表性毒株,分别对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除鸽源毒株gxp22对鸡和鹅无致病力外,其他8个分离毒株对鸡、鹌鹑和鹅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死亡率为60%~100%,试验鸡表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最明显,鹅的比较明显,鹌鹑的则最不明显;3个鸽源分离株对鸽的致病力都很强,死亡率均为100%。所有毒株对4种禽类的致病性与其临床特征相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9个分离株除鸽源分离株gxp22外,均为泛嗜性的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