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海西快递     
《就业与保障》2009,(6):41-43
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八举措”推动海西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发展;省级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缴费基数调整;福建省全面启动在闽中央属行业单位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福建省劳动保障部门宣讲政策到基层;福建省进一步做好部分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清理工作;福建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政策论证会在大田召开等。  相似文献   

2.
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第三产业的劳动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区分了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 ,第一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 ,或者说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实现在物质产品中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二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能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以能否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标准 ,即凡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以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为依据来判断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作者认为 ,随着劳动过程的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和财富观念的变化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围必然扩大。  相似文献   

3.
大田县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对返乡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就业工作,5月份,大田县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再次组织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大田劳动力共有221676人,其中男劳动力115036人、女劳动力106640人,  相似文献   

4.
蔺俊萍 《前沿》2005,46(1):13-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断拓展。劳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创新劳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中最重要的劳动 ,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再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晓 《前沿》2005,(2):21-23
随着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劳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出现了科技、管理、服务劳动等新型劳动。科技、管理、服务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比一般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这些劳动在增加社会财富,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解放何以可能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对劳动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必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把人的自由本性内在地植入劳动之中,这是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从劳动的社会本性出发,把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与劳动异化的积极扬弃内在统一起来,理解为一个社会运动或社会生成过程,从而指明了劳动解放的现实路径。自由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劳动的自由本性的真正实现;作为积极扬弃异化劳动或者私有财产的社会运动过程的结果,则是劳动的社会本性的真正实现。劳动解放或自由劳动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和谐劳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强 《长白学刊》2009,(3):114-117
和谐劳动关系首先是一种类型,是一种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其次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主体双方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劳动关系;再次是一种多层次的和谐,是一种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社会劳动关系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劳动分属于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一般劳动、交换劳动和制度性劳动。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交换劳动的理论。交换劳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继续存在,劳动价值论仍适用于存在市场的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劳动价值论要结合两个“新的实际”: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文还提出研究社会主义劳动性质的理论边界,并据此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作出自己的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9.
主体在场的具身教育,能够让劳动教育释放出最大效能。但高中思政课程的知识性、思想性、意识形态性等特征,决定了劳动教育主阵地仍在课堂。高中思政课融入劳动教育,应发挥思政课程的专长,从劳动文化观、劳动价值观、高素质劳动观、劳动法治观四个维度着手,在把握劳动教育深刻内涵基础上,让劳动教育焕发光彩、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王晓晖 《前沿》2010,(10):87-89,117
劳动过程理论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劳动关系的理论,它重点关注工作场所里对劳动利用和管理控制。从产生到现在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从"劳动的不确定性"出发,把"工作场所"置于广阔的政治经济环境内,分析工作场所内劳动双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在劳动目的认知上的偏差,劳动组织过程中实施手段的偏离与缺失,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过构建以"自食其力"为目标的罪犯劳动驱动体系、以科学手段为指导的罪犯劳动组织体系以及政府扶持为主要模式的罪犯劳动运行体系,可建立较为理想的罪犯劳动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正确理解生产劳动的含义及其外延,将科学劳动、管理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中来,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承认科学劳动、管理劳动作用的科学认识之路,这样做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13.
劳动是人的基本社会属性。然而,在阶级社会中,表现出强烈阶级对抗性的劳动却从实践上被放置于道德评价之外。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真正解释了劳动的共产主义道德内涵,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道德的心理取向和物质取向的统一性。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道德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诚实劳动、劳动致富、致富思源。  相似文献   

14.
吴家庆  蔡艳 《湖湘论坛》2021,34(2):64-74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人民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共同主体、实践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同源本质、幸福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追求,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美好生活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价值导向,需强化国家认同感、追求社会满足感和关注人民获得感。把握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从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多方参与营造劳动教育氛围,不断增强劳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劳动权利长期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政府的责任,从而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有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利,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 ,都是光荣的。我们要高高举起劳动的旗帜。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在当代 ,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 ,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的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劳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出数字劳动这一蓬勃发展的新型劳动形态,广泛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数字劳动的特征分析是全面深入研究数字劳动的必要基础和关键前提。相较于传统劳动,数字劳动呈现出生产资料数字化、劳动产品非物质性、劳动空间网络化、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的界限模糊化、劳动关系灵活性和不稳定化等鲜明特征。数字劳动的诸多显著变化,拓展着劳动的内涵与外延,重构着劳动正义原则,带来了一系列亟待回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第13章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保护的专门规定,体现了俄罗斯对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的立法思想。我国与俄罗斯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同样面临着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权利的保障,《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主要从工会、国家监督、劳动者权利的自我保护几方面规定了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我国应在劳动法法典化、加强工会权利保护作用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使劳动及其主体劳动者开始受到尊重和保护;要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做到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划分出第四产业,确立生产商品劳动与非生产商品劳动的范畴,尊重人才,发展劳动文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及现实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正义体现了唯物史观在正义理论上的实际应用,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追问,也是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具体包括劳动正义的存在论基础,劳动正义的具体内涵,以及从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双重视角来研究劳动正义的方法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论述的劳动正义三原则对我国当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它体现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