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道德文化是古代道德文化的承续,现代道德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开发与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具有开发与转化的必要与可能.现代社会道德必须体现传统道德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德育必须体现传统道德伦理,在全球化条件下转变现念方式,从区域观念走向全球通则的文化全球形态,创造一个诚信、开放、公平的和谐社会环境.为此,还需对现代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现代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及预防体系,以优良的道德育人环境,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确保经济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在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冲突中,韩国建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体系,即传统的儒家“忠、孝、礼”社会共同道德标准与现代民主法制相结合的价值体系。历史上,韩国长期受中国儒学的影响。在现代韩国社会,西方文明与传统价值观得到融合。韩国借鉴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正> 在利益分配问题上,社会的目标是公正。如何实现社会公正,中国传统社会的答案是“依靠道德”。历史告诉我们:依靠道德维持公正是失败的。为了追求公正,我们必须抛弃对道德奇迹的寄托,必须走向制度现代化。现代制度并不摒弃道德,它追求道德目标,但不依赖道德手段。现代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将道德写进制度,用制度去保证道德。  相似文献   

4.
现在,对于我国有没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很多人存在疑问,认为我们还不具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从志愿者文化外延的角度思考得出的。志愿者精神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志愿者文化同样具有“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等核心内涵,只是从现代公民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文化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上来看,目前我国志愿者文化建设确实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运动在迎拒与选择过程中喊出了欢迎“模拉尔小姐”、“穆勒尔姑娘”(Miss moral)的口号,提出了建立中国新的道德文化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在道德文化领域发掘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并从个体人、政治人、社会人的层面为其构建了全新道德价值标准,从而促进了道德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上善若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道德经》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正是当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和借鉴的思想基础,“道”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挖掘《道德经》的管理思想,指导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球勋 《前沿》2007,(1):218-221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继承是基础,文化创新是核心。继承不是“原汁原味”的全盘吸纳,创新也不是摒弃一切的另辟蹊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传统文化的优劣,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将传统文化的道德实践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实践,从而真正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特质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顾骏 《创造》2008,(9):22-22
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黄小娟 《前沿》2009,(7):174-176
“仁学”是儒家人学的哲学,“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孔子认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仁”,就是道德。这种儒家道德行为的主要实施方式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以人为本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构建了儒家伦理型人学的道德精神体系,对充实个体道德精神、加强社会成员道德责任感以及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通俗文学有一条系统的发展线索,它是中国传统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延续。现代通俗文学表现的是不同于新文学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现代通俗文学展示着特有的“现代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具有能够容纳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史观、史识、史实。  相似文献   

11.
以先秦儒家“义利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商业经营思想,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现代商业伦理体系和矫正企业经营伦理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道德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会带动社会道德思想转变,同时企业道德思想取决于决策者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使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应采取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融合教育,将传统道德中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实和丰富到现代道德教育中去,从而实现"古"与"今"的融合、贯通。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文化资源,可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给养。优秀传统文化是道德建设的文化基础,道德伦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道德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基因。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之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教育及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直接颠覆,新文化运动引领着现代“新青年意识”的崛起.意义重大的是,“新青年意识”揭开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大团圆情结”所遮蔽的国民“奴性心态”,解构了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思想束缚;“新青年意识”彰显了新时期“悲剧意识”中所蕴含的“献身精神”,建构着近代中国社会所急需的变革意识;“新青年意识”还重新诠释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昭示着现代人精神品格培育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以“私”的观念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根源不是制度形式的落后,而是政治文化上的个人主义的落后,使得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现代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本文认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取决于能否把个人们值的实现与“公”的观念相结合,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对传统个人主义加以改造。塑造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6.
.记者:这次调查有几个结论很有意思,比如“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农村居民对于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总体评价上高于城市居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董海军:我们对“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这一结论,并不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渗透在文化、制度和道德之中,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研究传统的礼仪道德,既有总结传统道德的历史价值,也有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代价值。一 礼仪道德的历史地位礼仪道德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两次危机” 传统文化在中国近现代遭遇到两次“危机”。这两次危机的产生,与其说是传统文化自身的危机,不如说是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误置”。  相似文献   

19.
陈力祥 《求索》2014,(11):86-90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目标有四个逻辑层次:消除随意和固定行为,精神自律和慎独践行,道德信仰和理想人格,优序良俗与善德幸福。消除随意和固定行为是最低层次目标,精神自律和慎独践行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目标的第二层次,第三层次表现为道德信仰并成就理想人格,而优序良俗与善德幸福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终极价值目标。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目标的四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凸显出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目标依次递进的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天然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