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启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人文社会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持续对话与深入合作,为双方积累了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升级版为双方经贸融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扩大的人文交往为双方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东盟内部整合、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双速推进、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的干扰,使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复杂挑战。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和双方务实合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应继续提升政治安全互信、切实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产能合作、助推次区域发展、丰富人文内涵,不断将中国—东盟合作做深走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开展的刑事司法合作是双边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双边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各国需要在现有刑事司法协助和引渡条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吸收新型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金融合作作为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东盟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促进了金融合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合作的深化也必将提升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水平,这种良性的互动有助于推动自由贸易区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从国家利益角度来阐述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并以此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把握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亚语言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由于地缘关系,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15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视角中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印度重新意识到东盟对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重要性,及时提出“东向政策”。印度调整东盟政策,提升与东南亚的战略关系,是印度实施全方位外交、推行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给东亚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应适时调整与东盟、印度的关系,增强中印两国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合作愿景,推动中、印、东盟三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2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的历程,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尽管当前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的增加、相互依赖的增强、安全合作的深化,未来的中国与东盟合作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共赢。  相似文献   

7.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存在着较为接近的合作目标,符合双方及次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机制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东盟—湄公河流域发展合作计划与湄公河委员会。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对促进次区域经贸发展、构建东盟共同体与东亚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盟作为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两大区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对贸易提升的概念界定和贸易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梳理中国—东盟的贸易关系以及贸易提升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未来如何继续提升双边贸易、发展双边关系,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2022年,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乌克兰危机升级,东盟面临一系列内外风险和挑战。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以“东盟:共同应对挑战”为主题,以推动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共同体建设为核心事项,继续致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构建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东盟共同体,维护东盟统一性和“中心性”。这一年,东盟多次派特使访问缅甸,积极推动缅甸和平进程。原则上同意接纳东帝汶成为第11个东盟成员国,实现东盟扩容。经济上基本克服疫情影响,重视旅游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加强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对外关系上积极应对大国博弈,进一步巩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合作,将东盟与美国、印度的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成员国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努力构建以东盟为中心的外交网络。展望2023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将以“东盟事务:增长的中心”为主题,聚焦东盟内部事务及经济增长中心两大方面,加强东盟能力和有效性、维护东盟的团结及东盟中心地位,促进东盟经济发展。东盟将共同应对国际形势中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东...  相似文献   

10.
唐翀 《东南亚》2013,(2):1-6
冷战时期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实现了从敌对状态到正常化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从局部微调到整体性变化的发展过程,通过与印尼关系正常化,同新加坡建交和促进柬埔寨问题解决等努力,中国与东盟国家形成了全方位的政治接触,可以说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变化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和解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合作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增进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是中国与东盟互利友好关系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刑事司法协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盟不断加强政治与安全合作,包括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极大提高了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东盟的近邻,双方在文化、历史、地理、民族和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东盟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增多,相关的刑事法律问题包括刑事犯罪活动也日益凸显,反映在司法层面上的合作要求也日益加剧,使刑事司法协助成为经济发展与地区稳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东盟十国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10年的事。国际经济合作通常离不开国际政治大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很难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各方也难以产生经济合作的需求。东盟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14.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10年前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不适应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要求,中国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升级版"有利于提升中国—东盟的双边经济与政治关系,并为RCEP谈判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升级版"谈判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东盟全身心建设东盟共同体影响对"升级版"的投入;个别东盟国家担心进一步开放给本国产业带来冲击;地区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来自中国的谈判难度在增大。在中国与东盟经济都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升级版"建设要以投资来驱动中国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突破在基础设施、跨国金融和海洋合作等方面的升级瓶颈,共同打造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旗舰"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是在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密切接触与合作的地区架构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东盟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倾向。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于政治安全和经济两大领域,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实际效果。东盟在促进与其对话伙伴合作中具有相对优势,这有助于维护其中心地位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然而,鉴于自身体制机制、实力、能力和政治意志的限度,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仍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挑战,制约着其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支持东盟发挥区域合作中心地位和协调作用,顾及东盟在双方关系中存在的利益关切,期望东盟在促进区域合作中增强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十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双边合作的倡议,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试图化解政治互信不足的约束。但考虑到东盟采取的与大国保持等距离外交的战略,以及中国-东盟现存一些问题的化解难度,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一东盟关系还将主要依靠经济合作的利益捆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东盟宪章及经济共同体蓝图的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运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踏上新台阶。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引导。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趋势,提出了中国一东盟经济一体化战略框架。其基本思路是在合作方向与发展目标指引下,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多路径展开全面合作,构建一系列战略支撑,最终推动中国与东盟建成关税同盟乃至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重塑中国周边稳定、和谐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社会人文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和经贸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2005~2010年是社会人文合作的探索期,2011~2015年是社会人文合作深化期.未来10~20年,双方的社会人文合作必将超越经贸合作,焕发出更多的生命力,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瑞平 《和平与发展》2012,(1):51-55,70
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年来,双方经贸迅猛增长,双向投资快速扩大,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这些成就对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对东盟经济发展与稳定以及对提升地区的国际经济地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为增强应对区域和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中国一东盟经贸关系还应在健全配套合作机制、均衡发展投资关系、积极推进货币金融合作、夯实重点合作项目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国际关系2003年回顾与2004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总的特征 ,是东盟继续在大国间周旋 ,东盟巧妙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纷争 ,在本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中、美、日、印度等大国都在竭力地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可能得分最高 ,美国也不甘落后 ,日本试图改变被动的局面 ,印度正在积极推动“向东看”的政策。在2003年 ,东盟的内部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 ,为了修复裂痕 ,有关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一、中国—东盟关系 :进入新的阶段在2003年 ,中国—东盟关系又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双方关系从经济合作着手 ,进一步向政治、安全等领域拓展 ,尤其是在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