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新世纪前十年中国法制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伴随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不断碰撞,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国妇女法律权益的认知及实现状况呈现复杂的状态。本文从妇女法律权益的认知与认同、平等就业权的认知与实现状况、家庭暴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三个方面描述21世纪前十年中国妇女的法律权益认知和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2.
老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既是女性个体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选择和累积的结果,同时也是妇女一生成长发展所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所塑造和影响的结果。对处于生命历程晚期老年妇女社会地位的考察,是全面认识妇女社会地位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7-9日,由全国妇联主办、海南省妇联承办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甄砚出席会议并讲话。甄砚充分肯定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客观把握改革开放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状况、更加理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0年12月1日为标准时点,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本报告在全国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10个方面描述了当前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总体状况和5个典型群体的主要情况,提炼归纳了八大进步和6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钟振 《当代广西》2012,(16):14-14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衡量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7月3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广西地区有关情况。数据显示,我区18—64岁女性的在业率为81.3%,比全国相应比例高10.2个百分点。此次调查,是自治区妇联和自治区统计局继1990年和200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后组织的又一次全国规模调查。调查获得的丰富数据资源,相关部门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  相似文献   

6.
黄桂霞 《中国妇运》2014,(10):29-32
新时期,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获得的数据发现,十年来,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妇女社会保障快速发展,保障内容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农民逐渐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和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及推广,使得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城乡妇女的社会保障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03,(11):34-37
谈及社会参与中种种性别差异时,人们往往归咎于女性素质偏低。然而当我们从人力资本角度来剖析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时却发现,个人、家庭与社会在教育第二次投资上的性别偏好对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差异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谦  李凯冬 《人民论坛》2012,(5):120-121
甲寅村和洛恩村是云南省红河县的两个哈尼族村寨,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但其发展水平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妇女的社会地位上。通过对两个村寨妇女在生产劳动、婚姻家庭、宗教祭祀和政治参与中的角色分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现代化进程中哈尼族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中国妇女健康水平、保健服务利用、求医行为和疾病治疗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由环境恶化、家庭与婚育角色等带来的健康风险,并考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和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关于生育保障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考察中国生育保障的现状,结合中国生育保障制度政策的发展,对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产假的女职工比例有了较快增长;产假期间有工资、补贴的比例也有了较大增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大部分生育妇女要自己支付部分住院分娩费用,农村妇女的住院分娩费用自付比例较高。分析发现,中国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受制度政策的影响较大,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职业状况是影响生育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毕发认 《今日民族》2008,(10):18-22
《古兰经》有许多章节论述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权利、人格尊严、婚姻家庭等问题,伊斯兰教依据《古兰经》的昭示,对“蒙味时代”阿拉伯妇女的地位进行了变革,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妇女,极大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和应有的社会地位,对穆斯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国殖民统治的侵入,使印度的传统教育受到了冲击。西方教育的传播、社会改革者们的努力、民族运动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推动了印度整体教育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女性教育的发展,但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改善毕竟是有限的。本文就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变化及对妇女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0月21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在京发布,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宋秀岩代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该项调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15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举办了“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论坛,来自各地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和妇联的13位专家学者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最新数据,分别就妇女与经济、社会保障、教育、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性别观念等阐述其最新研究成果,4位评论专家对论坛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相似文献   

15.
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妇运》2001,(10):18-23
以2000年12月1日为时点,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并于2001年9月4日在京发布了主要数据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在发布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她指出,这次调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妇女发展状况,对于促进2001至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实施和监测,对于在实施十五计划的过程中进一步使妇女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摘发了数据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与"70后"相比,"80后"女性受教育程度和未婚未育率明显提高,就业率"城升乡降"、性别差距有所扩大。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育状况和职业中断对"80后"就业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具有新时代含义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妇女九大部分代表进行座谈时指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这一重要讲话,为进一步促进西藏妇女和妇女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各族人民利益的政党。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党在西藏全面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妇女本身获…  相似文献   

18.
正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国妇女十一大的工作部署,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于2013年12月28-2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妇联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13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力图建立一个分析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城市妇女的职业发展是指城市妇女通过各种职业活动获得的获取社会资源能力的增长,即获取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关系资源能力的增长.妇女的职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结构化的理论出发,妇女自身的职业认同和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妇女受教育程度、市场结构、妇女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等结构性因素也作用于妇女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1月15-16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各地妇联组织的有关专家学者约一百二十人参加会议。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讲话。谭琳指出,经过三年多的深入研究,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开发工作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基于调查数据撰写的百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