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这个词的希腊文原字为“ta meta ta Physica”,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这部著作是公元一世纪安德罗尼克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遗稿编纂而成的。之所以起这样一个书名,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此以前曾写过一部《物理学》,它是研究宇宙中具体事物运动规律的。而安德罗尼克在编纂过程中把亚里士多德专讲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内容放在《物理学》之后,起名就叫做“在物理学之后。”中世纪时有人把“在物理学之后”合成一个词,如果直译成汉语,应该是“后物理学”。此书在明朝时传入我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长在高处的树叶,羊却吃不着。可是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羊一躬身就进了一个又矮又窄的门,吃到了里面的青草,骆驼却钻不进去。它俩各执己见谁也不肯认输,只好找老牛评理。老牛说:“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应当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  相似文献   

3.
木匠教学法是风靡美国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之所以盛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具体的操作中。这实际上就是遵循了人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人类是先学会绘画呢,还是先学会雕塑?很多人都会答错这一问题,他们以为先学会绘画,因为绘画简单呀! 但最早的人类是先学会雕塑的。看见一块石头像牛,就用泥土摹仿着捏。最早的人类是没有办法理解二维空间的事物的,他们只能理解三维空间的东西,他们只会具体,不会抽象。雕塑比绘画至少早出现60万年。这包含了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一个形象的东西至少比…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因为这一口号申明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根本性质和工作宗旨。于是,各行各业都用“人民”二字来宣示自己,诸如“人民铁路”、“人民邮电”、“人民警察”、“人民法院”、“人民银行”、“人民医院”…… “人民” 一词堪称“官话” 里分量最重的一个词汇,“为了人民”也就成了一些人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幌子。为了标榜“政绩”,硬要说成“为民致富”;明明是“形象工程”,非要说成“民心工程”;分明是为自己牟取私利,偏要说成“为民办事”;甚至乱收费、滥罚款,也要定义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在这些人的心中真有那么重要吗?生活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6,(12):5
每逢年终岁末,人们常有的行为,就其大概而言,“总结”与“盘点”,肯定是少不了的。这两个概念自然没有什么褒贬色彩,但不知谁能更让人喜欢些。就一般说来,“总结”似乎更让人愿意接受它,也确实,使用它的人似乎也更多一些。究其因,或许可以说这个词显得更加正规,更加郑重,也更加有利于弃粗取精可以把很多太具体太细致的事情省略掉,抽象出几条大杠杠便可以,总结嘛,不就是朝总的精神讲讲么?  相似文献   

6.
思考这个题目时,我就留意查遍各种版本的词典和辞海,但到处都没有“人事”这个词,可以说,这也是我的一大发现。怎样解释这个词的含义?我把它解释为人和人之间的事情,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作为社会活动的高级动物,最复杂的关系莫过于这种“人事”关系,尤其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以人为本,以“人事”为最大的事,“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上下之间,左右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无不浸透着微妙复杂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吃亏”问题的议论我们是经常听到的,但认为“吃亏就是福”的这类议论似乎还不多。的确,“亏”与“福”作为人们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情形,由于每个人世界观的不同,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甚至会截然相反。社会中那些只谈“吃亏”的人,就是由于受到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及其它一些观点的影响,致使他们对“亏”与“福”这对矛盾不能正确看待,往往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而看不到两者还有统一的地方。这些人的  相似文献   

8.
政治生活中的关键概念,诸如国家、民族、人民等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用来代表这些概念的往往是可以感知的具象的标志、符号甚至意识形态的符号,其本身并不能代表什么,它们要起到代表的作用,离不开话语的塑造。“人民”“为人民”“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当代中国的符号与话语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象征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新中国,世界上很难找到另外一个政治体制,使用“人民”一词如此频繁,对人民的定位如此之高,对人民的承诺如此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9.
读史书,“大悦”(即“非常高兴”)一词,出现频率颇高,但基本上都是“官大悦”、“上大悦”、“龙颜大悦”,绝少见“民大悦”、“百姓大悦”。恕我孤陋寡闻,至今还只看到《史记·商君传第八》中记“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其实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与人民利益根本对立,一般来说,只要“官大悦”,就不可能有“民大悦”,反之亦然。皇帝老儿霸占后宫三千佳丽,面对如云美女,势必龙颜“大悦”,而老百姓的女儿媳妇被强征入宫,骨肉分离,暗无天日,自然只有“大悲”、“大哀”的份;…  相似文献   

10.
李欣仪 《求索》2011,(10):208-210
在沈从文那里,“音乐”是一个与其“生命观”密切相关的概念。沈从文文本中的“音乐”常常表现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体验和天人相契的心灵境界,它们带有忘我沉迷性、“抽象”性、体悟性特征。它们与沈从文所设想的生命最高境界相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注意到了湘西民歌、西洋古典音乐等具体音乐形式对于沈从文的影响,没有看到“天地音乐”、“无声的心灵音乐”等“神秘”形态与沈从文创作和思想的深层联系。本文通过对沈从文音乐体验的重新审视,期望能够把当前的沈从文与音乐的研雾艟向一个新拍台阶.  相似文献   

11.
当威廉·汤姆斯于1846年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术语的时候,他用以指“民众的知识”。这是一个语义有很大伸缩性的词。如果它被理解成文化积累,其范围可以宽广到对人文现象无所不包。同时,由于他当初只提到了它的范围的一部分,即神话、迷信、风俗、歌谣等,所以它的范围又可以被理解得很狭窄。这就把争论留给了后世的民俗学家们。什么是民俗之“俗”?这是民俗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之一,历来的民俗学家自然都要做出自己折回答。例如,英国人类学派的民俗学家把“俗”限定为精神文化现象内的古代遗留物,而欧洲大陆的民俗学家把农民精神的物化形态(工具制作、建筑等)也纳入“俗”。当代欧美民俗学家或把“俗”界定为民间文化,或认为“俗”仅限于民间文学,并就此展开过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岛内一些人鼓吹“公民投票”“自决”台湾前途的叫嚣不绝于耳。“台独”势力企图利用“公民投票”方式阻挠统一和制造“独立”,他们的图谋是决不可能得逞的。法理上的缺失“台独”势力为推动“公民投票”自决,炮制了所谓“住民自决”理论,声称台湾的前途须由全体住民自己来决定。首先应当指出,“住民自决”是“台独”分子杜撰的,国际法上没有这一理论。实际上,它是把“民族自决”理论中的“民族”一词偷换成“住民”,并加以歪曲。考察战后以来的世界历史和国际法实践,可以看出,就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变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民主发展的五大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它的含义是“人民的权利”和“多数人的统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大众争取民主和自由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的情况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同时,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15.
人生在世,谁敢说自己没有过失意的感受。即使是看上去风光无限的“精英”也难逃失意的“魔爪”。当“失意”与“精英”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时,往往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感觉到“失意精英”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失意精英”。这是一个庞大而又相对模糊的群体,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6.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领数十万兵马问罪伐吴,号称“百万”大军,以壮军威。一个夸大其实际军力的“号称”并没有吓倒东吴,孙刘联手赤壁一战大败曹军,不可一世的曹操只落得个“强虏灰飞烟灭”,焦头烂额,仓皇北顾。也许现代意义上的“号称”一词,恐怕出处就来源于斯。作者罗贯中好生了得,一个“号称”一词,叫后来的天下人为之倾倒、频频使用,越用越火,以至今天“号称”一词信用缺损,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17.
顽强执着的思想基础是自信:把一切事情都可能的态度,确信一种新技术、一个未来的创新设想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不正确,那么好吧,下一个将是正确的。培训专家柯维向领导者建议:一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失玫,只有结果、你每干一件事都是在产生一种结果。丢掉“失败”这个词而只看到“结果”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佳木  甄雨 《民主与法制》2007,(5X):58-60
网络时代.各种形式的个人主页风起云涌.个人博客、”QQ空间”等以令人惊异的速度成长着。在这类只属于个人的网络空间里.空间主人以我手写我心.用个性化的语言书写着公开的日记。然而,网络日志毕竟不同于写在日记本中的传统形式的私密日记.除了写的人可以看到.其他人也能够看到。个人网络空间.它是自家的园子.可以自己决定是耕耘还是荒芜.是种花还是植草.但这个园子的大门又是敞开的.向任何人开放.所以它又不只是私人的园子.而更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只不过是虚拟的罢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件发人深省的“小”事:一位骑自行车的人不慎撞倒了一位小青年,那人就连忙道歉,表示理亏,而那位小青年竞二话没说,上前就打了那人一拳……可想而知,那位小青年必定要受到围观群众的指责。因此,我觉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从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里,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灵魂深处的洁净和肮脏、美好和丑恶。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来以重道德、讲文明著称。在东汉时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郭林宗的大名士赶集时,看到一人不慎打破了一位青年农民刚买的瓦罐。而那位青年农民并没有责怪对方,而是礼貌地让他走了。郭林宗被那位青年农民的气度所感动,从此二人竞成了知心朋友。上面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有理也要讲礼。有的人,从表面上看来,往往将“理”与“礼”完  相似文献   

20.
现在,用投票表决的事情多起来了,看看近期的报纸,工程用“票决”,选干部用“票决”,要群众掏腰包也用“票决”,“票决制”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票决制”的流行。应该说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进步,它与由少数人凭长官意志拍板决策比,有一个质的飞跃,毕竟它带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是还政于民的一种形式,与“没有不同意见请鼓掌通过”相比,更关注个体的存在价值。人民群众也从票决制的运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如村委会直选等。当然,“票决制”绝非新世纪产物,更非完美无缺。追溯它的历史,早在奴隶制时期就已有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抗是以类似“票决制”的形式被处死的.对此,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