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爱生 《前进》2008,(7):31-3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一新的要求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一脉相承的,是改进党的作风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的党是由广大党员组成的,如果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努力做到从政要有品格,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此一令世人关注的问题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细细品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三句话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共产党员要求的连贯性、整体性和时代性,内涵深刻、指向明确、意味深长、要求很高,要真正做到,很不容易。同时,作为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别无它途,只有按照党的要求去实践、去兑现.才能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实践》2008,(5):42-42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有机统一的,讲党性必须重品行.重品行才能作表率。其中.重品行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做官先做人”。做人应有人品.做“官”须讲“官”品。一个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才能认真地做事、干净地做“官”,才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赢得群众支持.带领群众前进。  相似文献   

4.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转悠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物。斯隆学院就三座楼,占地都不大,最高不过五层,跟中国很多大学的商学院相比.物质设施可算不上阔气。当然,早年清华的梅贻琦校长就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用在斯隆管理学院上.倒蛮贴切。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中崇阳恋阴情结及其美学开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周易·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谓:“阴阳不测之谓神。”可以说,中国的哲学就是阴阳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中国人的一切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中,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包括审美观)产生深远影响。一般认为,中国传...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2007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的讲话中也曾明确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其中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就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总书记在先后两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到了领导干部要“重品行”的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领导干部品德操守的深切关注,也体现了当前领导干部加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胡主席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弘扬“八种良好风气”,其中把“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还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绝不是个人生活小节和品行问题,而是关系党性原则、政治立场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才,不仅要有“才”,还要有“德”。不论哪个历史时期,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自古以来,国内外都把思想品德看作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我国古代十分重视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见解,把德放到统帅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对…  相似文献   

11.
“和谐”在中国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理念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每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庸之道备受国人推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相似文献   

12.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7,(11):39-40
李靖的为官处世之道(上)李靖是唐代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李靖生得“姿貌瑰伟”。据说他年轻时就很有志向.每谓所亲日:“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一代名将,舅甥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为将之道,韩擒虎每每会被外甥李靖的一番理论倾倒,抚之日:“可与论孙、吴之术者,唯斯人矣。”  相似文献   

13.
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官”,关键在“官德”,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因为良好的“官德”可以教育、感化、激励人民群众,从而使我党有效地实施以德治国。古人说得好:“君子之德风,庶民之德草,草随风倒。”就是强调当政者的道德在老百姓中的教育、感化和激励作用。我党历来把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搞好思想作风建设看成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安危和人心向背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每一个党员都以身作则,我们一切都好办了。”江泽…  相似文献   

14.
木子 《创造》2023,(11):16-20
<正>二十三、自古人生三不朽,唯有立言最长久古人所说的“人生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三立”,现在我们也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这其中,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因而也最长久。立言是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名家的“名”“谓”概念及对现代语言研究的启示黄亚平“名”、“谓”是中国古代名家在辩论名实关系时提出的两个不同概念。由于名家学派在汉代就已湮没无闻,遂致这凝聚了古代语言哲学理论精华的“名”、“谓”概念也消声匿迹。近人伍非百氏曾指出:“名与渭之分...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东海县坚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20字”标准培养选拔干部,努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好干部标准在东海落地生根,为深化改革创新、建设幸福东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树立鲜明导向。让好干部成为全县干部共同追求。我们坚持深化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四重”用人导向,着力把事业发展需要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强化德的考评,坚持以德为先。把德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首要标准。全面推行德的专项考评,年度考核、任职考察组织干部公开述德,梳理5类15项德的“暗点”进行反向评议,新提拔干部一律实行“家访”问德,违德问题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7.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说,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说.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个体的背德行为根源于从众心理和社会的“德不责众”的道德评判现象。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为政者十分看重道德的力量.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183;为政篇》中说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如果以德治理天下.老百姓就会自觉的服从,像众多的星星朝着北斗星一样。孟子说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德与法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它们的相济互补下.社会才能有序健康发展。孔子日“仁者爱人”.“仁爱”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的核心。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要培育个人道德魅力。  相似文献   

19.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唯一宗旨。早在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同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卫团为追悼张思德所作的讲演中,把“为人民服务”明确为对我党我军和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又把“为人民服务”上升到我党我军唯一宗旨的高度.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党的七大正式把“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了党章的总纲,指出它是每个共产党人一切…  相似文献   

20.
为官者道德修养的涵盖面比较广,但总与每个人的品行有关。唐代大文豪欧阳修为官时曾对自己立下一句诫言:位高要礼恭。这句话,就是讲为官者的官德问题。为官者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官当再大,都不应该高高在上,目无他人,反而更应谦谦有礼,注意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纵观为官之道、为官者之德,我认为,为官之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修炼官德时应当高度重视把握好三个正确对待、三个尊重和三个乐。所谓“三个正确对待”,讲的是为官者为官做事的态度问题。一是要正确对待社会。每个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因此,身边无时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