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猕猴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macaci)隶属重盘科(Diplodiscidae)、瓦特松亚科(W-atsoniinae)、瓦特松属(Watsonius),系Ko-bsyashi,1921年在日本猕猴(Macaca mulat-ta)体内发现,定名为猕猴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macaci)。作者于1992年10月在云南一只食蟹猴(Macaca irus)尸体肠道内发现有大量吸虫寄生,鉴定为猕猴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相似文献   

2.
牛结核病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枝杆菌(mycobacteria)保守的插入序列IS1081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牛结核病的巢式PCR方法。该方法一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35 pg,二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35 fg。在对95份PPD阳性牛临床病料组织和23份血液样本的PCR检测中,用引物TB-Q1和TB-Q2做一次扩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95(37.5%)和5/23(21.7%);用引物TB-B1和TB-B2做二次扩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95(85.3%)和14/23(60.9%)。该方法作为辅助PPD试验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前,恒河猴(Macaca mulatta)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但是对于恒河猴血液学方面的数值所知较少。本文的目的是对中国境内恒河猴的血液化学及血液中电解质含量进行系统地测定,以便了解我国恒河猴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动物园有2条扬子鳄,因喂食患有结核病的牛肉而感染上结核病,经治疗无效而死亡。 (一)临床症状 病初食欲下降,精神沉郁,活动减少。病情加重时、拒食、闭目,不活动、逐渐瘦弱,体质衰弱无力,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二)剖检变化 剖检2例扬子鳄病理变化几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其病原有 3种 ,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禽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对乳牛的致病力最强 ,黄牛次之 )。各型分枝杆菌会交叉感染不同的宿主 ,其中牛分枝杆菌的易感染宿主尤为广泛 ,人常因饮用未经消毒的结核病牛所产的乳汁 ,或接触病牛及其污染物而被感染。有资料显示 ,目前全球约有2 0 0 0万结核病人 ,其中我国就有 6 0 0多万患者。据1 999年卫生部门调查 ,城市儿童患结核病的病例明显高于农村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与饮用不安全的牛奶有关。由此可见 ,控制和净化乳牛结核病是关系人民群…  相似文献   

6.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国内外对该病的病理学研究报道不少,但对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日本久保等人(1983)对副结核病奶牛肠的变化进行了电镜观察。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描述延边黄牛副结核病的肠管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病变。(一)材料和方法 对副结核病临床症状及粪便检菌阳性的2头延边黄牛用2%静松灵以0.6  相似文献   

7.
乳酸脱氢酶(LDH)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本研究选择健康奶山羊42只及六种疾病(肠毒血症14例、瘤胃酸中毒病9例、假结核病21例、肺炎6 例、妊娠毒血症4例、胃肠卡他18例),测定了血清中LDH活性正常值以及疾病不同时期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除胃肠卡他病之外,其他几种疾病LDH活性有不同程度升高,以肠毒血症、假结核病最为明显。LDH同工酶谱在具有肝损害疾病时,各区带%比有显著变化,尤其在揭发内脏型假结核病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恒河猴敌鼠钠盐中毒病例发病经过及症状1991年3月5日,为配合广州市一年一度的灭鼠活动,广州动物园灭鼠人员在老鼠经常出没而恒河猴又能接触到的猴子山的洞口、道路投放了大量的敌鼠钠盐谷。至3月12日,猴子山49只恒河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或废绝...  相似文献   

9.
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致病菌株的特异性抗原ESAT-6(PE)和CFP-10(PC)分别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PPDB、PE、PC和PE-C(PE、PC等量混合)作为4种刺激抗原(以PPDB作为参照),分别体外平行刺激56份已知的牛结核病阳性牛全血和460份阴性牛全血,孵育、收获血浆,采用间接ELISA检测产生的IFN-γ水平。经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分别确定PPDB-IFN-γ、PE-IFN-γ、PC-IFN-γ和PE-C-IFN-γ的阳性判定最佳临界点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据此进一步分析PPDB分别与PE、PC或PE-C联用(PPDB-PEIFN-γ、PPDB-PC-IFN-γ、PPDB-PE-C-IFN-γ,串联和并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PE、PC的分子质量分别为27.8ku和16.4ku;PPDB-IFN-γ的最佳临界点为0.02,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92.2%,PE、PC、PE-C的最佳临界点相同,均为0.01,其中PE-C-IFN-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92.9%和95.7%;联用时,PPDB-PE-C-IFN-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串联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96.5%,并联时分别为98.2%和91.3%。PE-C-IFN-γ的敏感性比PPDB-IFN-γ低1.7%,但特异性高3.5%;PPDB-PE-C-IFN-γ并联时,敏感性比PPDB-IFN-γ高3.6%,串联时特异性比PPDB-IFN-γ高4.3%。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PDB-PE-C-IFN-γ诊断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副结核病是对牛危害较 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感染极为隐蔽,经过又漫长,因此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在无结核病而有副结核病的牛群,对新生犊牛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是防制该病的有效方法,但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能引起牛对结核菌素敏感,出现禽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转,而禽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又是诊断无症状的副结核病牛的一种方法。因此,揭示牛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后对禽型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规律,对该病的兔疫监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牛分枝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存在着类属变态反应原,所以给由这两种病原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副结核注苗牛和结核病牛的鉴别诊断问题,我们采用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做了以下对比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1)结核病牛:选自沈阳市某结核病牛隔离场的109头结核病牛。 (2)副结核菌苗接种牛:选自鞍山市某牧场曾用吉林省兽研所研制的牛副结核热灭活菌  相似文献   

12.
福建的闽中、闽北和闽西各地均有野生猕猴(Macaca mulatta)生长。其为生命科学、医学和制药工业的试验动物,各国均重视培育。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厦门大学等有关单位成立了厦门市试验猕猴开发中心,以期从野生猕猴中繁殖培育出符合科学试验用的健康猕猴,我们按国家科委颁发的实验猕猴检疫操作规程,对野生猕猴寄生蠕虫进行了检查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牛副结核病胎盘感染途径的研究有过报道,一般认为病牛的胎儿于子宫内也可以经胎盘感染牛副结核病。其依据是在副结核病牛胎盘、胎犊里分离到副结核杆菌。而在国内尚未见有此类报道。我们从1980年起在本病常在地区进行了副结核病胎盘感染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蔗糖来处理病人伤口,在我国医学界仅见陈文生(1976)和李庆联(1980)报道过。而以白糖处理动物伤口在兽医学领域未见报道。为了寻求治疗本病的新途径,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用白糖处理猴子开放性创伤的临床试验,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布氏锥虫伊氏亚种(Trypanosoma brucei evansi,T.b.e)体外药敏试验系统检查了国内6个T.b.e虫株和国外布氏锥虫指名亚种(T.b.b)对苏拉灭(Suramin)、贝尼尔(Berenil)、安锥赛(Antrycide)、咪唑苯脲(Imidocard)和硫胂聚氰胺(Cymelarsan)等5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定不同虫株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与小鼠治疗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发现了国内抗贝尼尔和苏拉灭的T.b.e虫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羊副结核病诊断尚未见报道。1978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的禽型提纯结核菌素(以下简称禽结素,PPD),用于羊副结核病诊断。该变态反应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效价相似,特异性高,非特异性反应小,而效价稳定,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液。我们于1982年对英国进口羊427只(其中林肯羊55只,边来羊244只,沙能奶山羊64只,土根堡奶山羊64只);河北围场屠宰场的健羊93只,共520只羊用禽结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CF)、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学检查,以及与副结素PPD(英、日)对比试验,得到满意结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诊断液  相似文献   

17.
猕猴作为实验动物常被饲养繁殖。1957年,Habermann曾报道过印度猕猴的尸检所见。对于我国猕猴的带毒带菌、寄生虫和肿瘤等方面有少量报道,但对于在饲养场中猕猴的死亡原因及其病理变化的资料甚为缺乏。为此,将本实验室近年来收集的尸检材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猕猴(Macaca mulatta)来自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共212只,其中雌性140例,雄性72例。年龄6个月至25岁,体重1~6kg。  相似文献   

18.
猕猴常被用于生殖生理、人工繁殖和计划生育等研究项目,而有关猕猴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的资料报道甚少。为此,将本实验室近年来收集的猕猴泌尿生殖系统的尸检材料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猕猴(Macaca mutatta)来自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共212只,其中雌性140只,雄性72只。年龄6个月至25岁,体重1~6kg。 凡在饲养期间死亡者进行大体检查,留取病理标本,常规切片,染色和镜检。 (二)结果 在212例尸检猕猴中,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引起死亡者占3.3%;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共见到34病例,它们是:肾脓肿1例(占2.94%)、间质性肾炎2例(5.88%)、肾结核1例(2.94%)、阴道炎1例(2.94%)、子宫颈炎13例(38.24%)、子宫内膜炎8例(23.53%)、子宫内膜异位3例(8.82%)、输卵管炎1例(2.94)、卵巢肿瘤2例(5.88%)、卵巢囊肿2例(5.88%)。  相似文献   

19.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也叫Johne氏病(Johne’s disease),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肠炎。其临床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病理学特征为慢性增生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淋巴管肉芽肿。(一)副结核病的分布及危害 副结核病遍布全世界。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如英、法、丹麦、荷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和评估牛分枝杆菌毒力菌株与卡介苗(BCG)基因差异区域(region ofdifferences,RD)蛋白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本研究表达了牛分枝杆菌RD1区的PPE68、RD9区的Mb1230、R11区的PPE57和RD2区的PE-PGRS35,并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0%的重组蛋白。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检测了结核病阳性牛和健康牛血清中针对PPE68、Mb1230、PPE57和PE-PGRS35的IgM和IgG抗体水平,评价其在牛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潜力。结果显示,在结核病阳性牛中,针对PPE68、Mb1230、PPE57和PE-PGRS35的IgG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3.3%、43%、50%和30%,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0%、10%、36%和33%。结果表明,R11区的PPE57和RD2区的PE-PGRS35有潜力作为牛结核病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用于牛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