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一脉相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认为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出发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前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的,两者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人本"理路;马克思人学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人本理路,使之引导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理论立足点,结合中国语境,紧扣时代脉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话语体系。它把公正看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发展改革的前进方向;把公正看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在理论向度、现实向度和价值向度上的有机统一。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峰 《长江论坛》2013,(6):70-73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创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性政治产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践中,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并且只有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才能引导社会成员深化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应然、实然与必然的视阈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内在理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预设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应然,法治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培育突破实然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互联互融蕴含着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语境,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传统价值的销蚀与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商业化操控的大众传媒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以"娱乐"来解构价值、消解价值,而其背后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多元价值、凝聚价值共识,抵制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创造良好的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是一个关注碎片叙事、世俗生活的时代,比较注重个体的个性需求。网络的泛在化、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的裂变化、文化的世俗化、价值的多元化、社会的扁平化是"微时代"的主要特征。"微时代"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准确性和厚重性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微时代"背景下,要强化理论认知,奠定"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要实现价值认同,彰显"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要提高道德素质,巩固"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和谐"反映着一种理论自觉、时代自觉和价值关系自觉,它发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必然要求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作为核心价值观,彰显出社会主义的最新时代理念和全新的价值关系定位。针对关于"和谐"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误区,端正价值立场、尊重主体权利、正视社会矛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应该成为四大基本立足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和谐"才能成为中国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转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价值观旗帜,巩固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9.
一些大学生遭遇"价值观困境",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过度凸显个人价值、过度彰显工具主义思维方式等。当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会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陷入"价值观困境"。教育者要夯实和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理论的生命力;要发挥各类教育平台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占领意识形态新型传播阵地;要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帮助大学生走出"价值观困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探索、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与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基和当代确立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及"两个尺度",关于人的需要和利益,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关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审美、社会文化理想的论述,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社会主义道德、党性和阶级性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中同样具有经典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其价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批判反思与倡导"人道主义"两大方面。毛泽东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则重新阐释了利益、富强与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关系。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1)
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性与阶级性,其内涵随社会发展而丰富完善,当代爱国主义突出表现为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是推动我国改革全面深化的力量源泉,是应对意识形态多元化挑战与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价值追求与爱国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普世价值"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肯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有"普世价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否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普世价值",承认"普世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推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普世价值"争论其实是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是中国举什么旗的方向之争,是中国走什么路的道路之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交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虽已确立,但学界对其理解阐释仍存在分歧,主要集中于三个基本问题:是价值还是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还是普世价值观?何为核心、够不够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理论上厘清上述问题:既要正视价值和价值观在理论实质上的差异,又要看到两者在现实中的紧密关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实体与价值观念的内在统一;既要看到"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又要看到其"中国特色"的时空限定与"人类共性"的价值一般;既要看到"核心"是"核心主体"的价值观与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统一,又要认识到进一步凝练"核心之核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导向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内涵体现为思想引领性、人民主体性、文化创新性、价值指向性、目标渐进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共识、价值共识、精神力量与智慧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向度在于,以富于凝聚力和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风尚;以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5.
刘田 《前沿》2013,(3):31-33
从价值观存在的内在机理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特性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从统一性(主导价值观与倡导价值观归一)、真理性(价值中立下的正确价值判断)、代表性(具体理念抽象的高度代表总概念)、包容性(对西方价值观的批判与扬弃)、现代性(相对静态中的绝对动态)等五个方面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在特性,正是其进一步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问题意识与现实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的理解阐释主要沿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两个层级展开,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阶段,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升华。"以人民为中心"既依次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重要讲话里,又逐步写进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总体性文件中,它从理论意义、实践价值、方法层面等维度达成了对"为人民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未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永远在路上,应沿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等多维理路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的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和关于人的理论为基础的,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精髓;培养和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科技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编辑部拟定于2015年11月上旬在浙江杭州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具体事宜如下:一、会议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理论与实践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现实表现: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左"倾思潮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自我革新"后,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其最重要的"新"是强调新时期社会分化中弱势群体的利益,有着浓厚的底层关怀,因此在底层民众、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草根网民中激起共鸣,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而在债务危机持续和蔓延的欧洲,激进左翼十分活跃,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核心观点:当今中国,"左"的思潮是以西方左翼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平等与公平为核心价值,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分层化、社会失范与社会问题理解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