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警察心理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心理训练,与警察心理学一样,是应用心理学研究范畴中新兴的研究领域。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警察心理训练发展十分不平衡,有的国家已开展数十年之久,有的国家尚未纳入警察训练计划之中。我国警察心理研究起步较晚,心理训练也没有正式列入警察培训计划,我们通过心理素质测试等  相似文献   

2.
平衡是相对静止的运动形态 ,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所显现的面貌 ,是事物内部矛盾通过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而达到的相对统一。平衡是一个关系范畴 ,用以表示 :两个相关因素之间具有的等量意义相反的关系 ;两个以上不等量的矢量和为零时的状态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事物相关因素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补偿关系、量不等势等(“势”的强弱相等 )关系。适应、协调、和谐、吻合、统一 (同一 )关系和相对静止状态。这是“平衡”概念的内涵与基本特性。平衡的外延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看 ,具有如下表现形式 :1 .对称…  相似文献   

3.
邓明 《群众》2007,(8):78-79
所谓和谐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平衡,协调、统一在一定的层面上,实现共处。事物间的和谐是相对的,需要不断更新调整,进而达到新的和谐。社会和谐与否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的警察心理素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素质在警察素质中具有重要地位。警察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基本心理素质等方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我国在警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还应注意完善工作机制,开设必要的心理训练课程,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5.
警察心理选拔是指在新招收录用人民警察的时候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测查,以便将心理素质较高人员吸收进公安队伍。文章认为,警察的心理选拔可以从智力、动机、情商、个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6.
警察违法暴力心理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警察暴力一般是指具有警察身份的人实施的违法暴力行为。其原因较为复杂 :滥施暴力的警察一定有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或心理疾病存在 ;警察暴力与警察的职业背景有一定关系 ;警察的职业使他们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 ,经常面对的不良刺激很容易对警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安教育》2007,(1):34-34,3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其心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求警察的心理素质也要不断提高。公安民警心理能力训练主要用于对警察的基本心理能力进行训练,可以科学提高民警的心理能力,同时可以减少日常训练中大量的物力投入。一、心理能力训练简介  相似文献   

8.
警察实战射击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了应对突发紧急状况而使用枪支进行射击的活动;竞技运动射击是指射击运动员或是射击爱好者对准目标进行打靶的竞技项目。无论是警用射击还是运动射击,由于射击人员、对象、目标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导致两项活动的参与人员在心理层面产生较大差异。只有通过对警察实战射击心理与竞技运动射击心理进行比较研究,理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有效借鉴竞技运动射击心理训练的科学之处,才能更好地为一线民警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9.
公安民警在警务工作中要面对较多的应激事件,从而易引发自身的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机制均会对民警的身心健康水平与任务的完成程度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心理应激能力训练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国外警察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将心理弹性训练与视觉—运动行为训练引入警察心理训练之中,对于完善我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科学体系,提高公安民警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警察心理应激是指在警察自身预想之外出现的与警务活动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事件而引起警察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诸种变化的反应状态。警察心理应激与警察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要分析警察心理应激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学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警察射击教学过程中,射击技术的训练是基础,心理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课程.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射击训练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情绪调节训练、注意力调节训练、自信心调节训练、意志品质训练、感知能力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警察心理障碍,培养警察良好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警体训练中,要善于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加强心理训练,以培养警察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心理素质。在警体训练中可以通过自信心训练、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注意训练、模拟训练等进行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3.
在警察培训中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已成为提高警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现状,提出了心理行为训练项目的训练过程分为训前心理建设、训中心理体验和训后心理分享,以及在警察培训中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训练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尚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警察心理训练对于提升警察心理素质、保持警察心理健康和提高警察实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警察心理训练包括基本心理素质训练、压力管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团队协作训练和情景处置训练等主要内容。放松训练法、心理图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室迷宫训练法、再认回忆训练法、抗干扰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等是警察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警察心理素质与伤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素质主要由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因素构成。其中前四种素质相对于心理素质来说比较容易达到,而心理素质很难达到要求的标准,同时,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公安系统伤亡人数不断增加,除了外部因素以外,也与心理因素存在直接的关系。一、各条基本心理素质与伤亡警察基本心理素质是指警察应当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具体句括警察的认知心理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认知心理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倩感等内容。以记忆为例,作为一名警察应当具有超越…  相似文献   

16.
充分认识平衡的实践意义刘士义平衡是相对静止的运动形态,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所显现的面貌,是事物内部矛盾通过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想互渗透、相互转化而达到的相对统一。任何具体的运动,都是为了确立某种平衡。没有一定的平衡。任何物类、组织、结构、形式都无法存在...  相似文献   

17.
于苏光 《新东方》2005,(3):62-64
和谐是宇宙万物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一向注重事物的和谐性。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着眼于事物之间的协调或协同,譬如认为天地人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崇尚、追求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党中  相似文献   

18.
沈建明  黎明发 《创造》2002,(9):42-43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口发展也遵循自身的规律,这就是人口性别比例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规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性别比例绝对平衡是很少见的,要么是男多女少,要么是女多男少,但不管怎样,在非战争年代男女性别比例在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基本平衡的.  相似文献   

19.
心理的自我调节机制也称自动调节,它在警察心理素质提高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体现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抗挫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因此,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首先从提高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着手。有意识、有计划的自我调节心理训练会帮助警察在心理上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抵抗挫折,...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行为训练对于提高职业行为在特定情境中的能力水平,已是当今社会有目共睹的了。西方一些国家警察机关也早已把心理行为训练纳入到警察的警务实战应用训练中,如美国警察心理训练机制对于警务行动实战中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及其技能与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