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绩点制和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普遍使用的学生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以“量化”为主要特征,通过数字结果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效与位次结构。在量化评价制度的裹挟之下,学生陷入“分数至上”的旋涡,争相追求“绩点优秀”“综测优秀”等以数字为标识的优秀,成绩演变成资本化的教育符号,教育沦为就业升学的工具,催生了“平庸的优秀”。久而久之,“分数至上”引发“数字暴政”和“无效内卷”,学生自我意识迷失、创新缺失。超越“平庸的优秀”,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环境等各个维度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2.
祝全 《前沿》2012,(18):199-200
“高原反应”这一说法起源于教育的心理学,文章概括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这一特征,笔者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建提议采取了相应的策略来克服“高原现象”.从而促进英语的教学,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始终将生命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着重从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三个方面,引导大学生把追求个体生命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青年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产生对“理想美”的向往与追求,继而引发容貌焦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女性容貌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文章在深入分析社交媒体“理想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培养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不同维度阐释社交媒体与女大学生容貌焦虑产生的逻辑关联,揭示社交媒体在形塑、内化、引导、激化女大学生“理想美”过程中的传导机制,为减少社交媒体对女大学生容貌焦虑的影响提出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5.
郝琴 《世纪行》2012,(6):47-48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零点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引起教育部门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所谓大学生“零点现象”,指大学生在零点时刻仍处于“电脑游戏、上网、卡拉OK、宵夜、阅读、学习、兼职、创业”等非休息状态。根据对武汉地区十所大学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具有“零点现象”的大学生在有效问卷中所占比例为34%。  相似文献   

6.
李贺 《就业与保障》2023,(12):118-120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后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内卷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虽然在教育发展中也无法抑制其产生,但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愈发普遍、严重。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了“内卷化”的相关内涵,立足于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分析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这一现象的消解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家长过度参与子女所在高校生活、学习与管理事务已渐成为新世纪我国大学校园的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而备受人们关注。研究这一现象的表现、成因、影响及高校采取的对策,将对明确我国大学生家长参与高校教育现状、家长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就业”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社会、家庭、高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给学生就业选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站在高校角度从价值引领、家校合力、“三全育人”、深化改革等方面提出破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对策。  相似文献   

9.
“红色社团”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红色社团”是社会对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形象称呼。“红色社团”从其出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当前,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时,“红色社团”受到高校和社会的空前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红色社团”的发展历程、兴起的原因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80后”大学生个体展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意识,他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表现较为积极,但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对本群体责任意识的评价相对较低。在“80后”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基础、思想文化氛围、自身家庭结构与学校教育体制等因素,深刻影响着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加强“8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重心应适当向家庭责任意识与自我责任意识倾斜,视野应由高校向社会、家庭、中小学延伸,途径应由知识输导型向实践体验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获得成功是每个青年人所期望的,更是大学生所期望的,不少大学生也尝试从“成功学”中获得成功。虽然部分大学生对“成功学”有认识上的误区,但是“成功学”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矛盾,“成功学”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成才目标的实现。高校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与创业、素质拓展计划中应用“成功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6)
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与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冲击大学生道德认知,引发大学生消费观偏差,弱化校园学习风气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新奇信息的渴求、受从众心理影响、对时尚个性的追求和对情感的寄托,应从大学生个体、高校、家庭教育、社会监管等方面加以思考和探索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掀起的内卷热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古至今,内卷都周期性存在。不过,随着社会变迁,内卷在不同阶层之间发生了阶层的传递,从社会底层逐渐蔓延至社会中上阶层,人们从为争夺生存权而“卷”发展到为争夺发展权而“卷”。这一改变导致中上阶层内部竞争加剧,而底层社会内部竞争缓解,最终阶层之间的总体收入差距有可能趋于减小。内卷是稳态社会的正常现象,并成为社会的一种强筛选机制,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改善了内卷失败者的生活处境。适度内卷本身是社会活力的表现,但过度内卷引发的“全民焦虑”却亟待关注。要缓解内卷焦虑,在宏观层面,既要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力求做大增量,又要发展新技术,激活存量潜能;在微观层面,个体要批判性地审视关于内卷化的言论,适度降低个人欲望,在“卷”和“躺”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刘文涛  利爱娟 《前沿》2014,(11):190-19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广为重视,在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的过程中,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发展不断革新,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两难”现象,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也是大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的矛盾。这种现象暴露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社会要求、个人取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适应,需要我们在分析客观环境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构建多个抓手的立体式指导方案,引导大学生提高就业力,实现最优就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也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慢就业”的形成受到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变化、职业目标缺失、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当代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的成因,立足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文章从学校教育培养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求获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用户所创建的“数字身份”以及由此可能在个体行为、社会秩序、价值观念、公共安全等方面引发的各类问题,无疑是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一种与马克思“价值镜”思想一脉相承的“身份镜”理论框架,着重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数字身份”活动的一般特征及其对该群体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基于“数字身份”开展的网络活动明显带有自我异化的倾向和高隐匿性特征;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背离于自我认同、正常社会关系和合理合法的社会规范,社会交往“脱实向虚”的巨大风险;为疏解这些不利影响,高校亟需加强价值观引导、制度规范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成长历程,是个体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个体走向社会的前沿阵地,在大学校园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们济济一堂,在互相学习、交流,共同砥砺、进步,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大学都应该是一段洋溢着激情和理想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实往往是严酷的,由于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贫富差距,导致大学校园内“穷学生”和“富学生”之间的分野也逐渐扩大,贫富差异事实上已经把同龄大学生镶嵌在了不同的阶层上,而这种经济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后疫情时代,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意愿与行动力不断提升。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观察和对18名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深入访谈,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探究当前青年“上岸”偏好与背后缘由。研究发现,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就业选择呈现出职业规划缺乏、就业路径依赖、权衡利弊取舍、自我实现赋能等不同类别的出发点。“上岸热”的就业现象既源于个体对资源价值与自身特质的预判与评估,也是社会制度下行动结构与行动后果合力作用的结果。突破青年就业的困境,除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个体努力外,国家、大学与社会应从结构层面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逃离校园:当代大学生的“退学现象”陈坤大学生“退学现象”产生在权科的金钱化、社会营运的无序化和正当劳动收入阶层的相对贫困化等社会大背景之中。从50元一张门票的歌舞厅到成千上万元一顿的豪宴,从灯红酒绿的现代化生活到一群群妙龄美女追逐的亨亨“大款”,从“...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他们的学业,有时甚至还会危及他们的生命。“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既有网络媒体特性的因素,也有大学生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因素。本文从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着手,提出了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