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范式的形成是行政学成熟的标志,范式的转换是行政学演进的坐标。行政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怎样的范式转换,是行政学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学范式转换抑或演进进行了研究,但是理论演绎的多,经验研究的少。通过210本行政学教科书内容的研究,对传统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进行比较,以及对行政学的范式转换抑或演进进行经验检验,发现从传统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虽然在内容安排上有差异,但只是在相同的"管理主义"价值观取向下进行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行政学范式没有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此过程中,现代化模式发生了两次大的转换,即由西化模式转换为苏联模式,再由苏联模式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分析中国现代化模式转换的原因和过程,可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监狱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有自己特殊的范畴体系。在"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语境下,监狱理论与实践以追求罪犯的改好率为其最终目标。"监管改造"属于关系性范畴,是监狱学的核心范畴。在其统领下,又以主体、客体、内容、权利和义务、目的、手段、方法为二级范畴。将二级范畴中的概念再作分解,就构成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三级范畴。中国监狱学的学科特点表现在:它是一门矫正之学、特殊教育之学、行刑之学。  相似文献   

4.
总体来看,我国主要受德国教育学和美国教育学的影响。这两种教育范式的同时存在确实为我国教育学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优点,但也造成了许多混乱认识,给我国教育学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扰。厘清这两种范式之间的差异及其在引入我国过程中的变化,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解决我国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旨归,对我国教育学进行改造,是解决我国教育学中诸多困境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建设中凸显的各种弊端引人深思,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为我们深刻地反思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提供了理论参考。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在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构建历程,分析社会批判理论主题内容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治安学研究对象之理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治安”一词具有治安问题、治安秩序和治安工作三个层面的含义 ;治安学是以治安现象、治安原因和治安对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必须科学设置治安学的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7.
狄尔泰认为,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的主题和范围是对立的,同时他们又处于交互作用的关系之中。本文指出,狄尔泰的这一论断所说的精神科学是指来自于社会和历史的生活本身,是对真实生命的反映和抽象。本文从“精神科学”一词探析精神科学体系的基本方向和认识逻辑;以狄尔泰关于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为主轴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和它们区分的症结;进而详细的介绍了狄尔泰的这一思想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关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5月16日至21日,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在太原与山西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培训班。我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吴显标,党组成员、副院长耿世栋以及机关工作人员共计18人参加了培训。吴显标同志作了开班动员讲话,他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记者梁辉通讯员陈宾)4月21日下午,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召开"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李宁波作了动员讲话。会上,自治区公务员局、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自治区就业局、自治区人才服务办公室及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养老保险处等6个单位就"两学一做"初步体会和学习教育工作打算作了交流发言。李宁波就如何抓好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两学一做"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两学一做"与中国传统优秀哲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是"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创新与实践,也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对峙与和解——性别诗学视野下的两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维度是人存在的一个重要维度,性别诗学探讨的是性别因素在社会现象中的种种表现,这包括女性主义对男性压迫女性历史的梳理.性别诗学又是超越女性主义的,它更关注两性的和谐相处,暗示两性间要走向对话、达成伙伴关系的趋势.尽管伙伴关系具有强烈的乌托帮性质,但性别诗学指向的却是对理性逻各斯的否定以及对诗意艺术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钱穆是现代新儒家的著名学者,虽以史学成就著称于世,但其文学修养也相当深厚。在文学研究方面,他熟知中国古代文学的底蕴与精义,其阐释和分析,显示了绵长修远的诗学精神。在文学之根、和合之美、人生诗化等方面,钱穆汲取古代文化的母乳,在此基础上丰富现代文论言说的底蕴,学术目标变得具有理性的可感性和可握性,其充满历史意识与诗心情趣的文学观念,彰显了一种有根的中国诗学。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的体系建构,标志着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建构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诗学批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向的同时,广泛吸收了中外既往的文艺批评遗产;在坚守文艺审美本性的基础上,将文艺批评向文化扩展;在坚守文艺对现实"诗意裁判"的同时,强烈关注当下中国现实。文化诗学批评的兴起,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建构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反思了英国自由诗理论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片面解读,梳理了象征主义之后的新生代诗学对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弗林特的重要影响,并以弗林特为媒介,研究庞德、奥尔丁顿、洛厄尔等人对法国诗学的接受和调整。文章认为,法国新生代诗学的“节奏常量”、“调子”理论影响了弗林特的“无韵的调子”说,而弗林特的“无韵的调子”说,又促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对自由诗节奏特性的寻找。这种影响关系的研究对于理解英美自由诗与法国诗学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批判继承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语言观的基础上,华兹华斯诗学形成了自已语言观的三大基本原则:一是语言重要性原则;二是语言规约性原则;三是情感表达性原则。现代语言学理论已证明了华兹华斯诗学中语言规约性原则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由于语言规约建立的不可能性,导致了华兹华斯诗学中的语言乌托邦王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近一个世纪汉语学界对严羽诗学思想的研究状况及主要观点,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不足均作了探讨,此外,文章还对严羽诗学思想的研究作出了一些方法上的建议,并对其研究前景作出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ve emerged two representative opinions regarding the origin of Wang Guowei's thought as shown in his 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 one being Westernness aided by Chineseness, and the other being Chineseness aided by Wesernness. The former opinion holds that Wang's fundamental ideas in 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 were derived from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which, in turn, were used to deal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the latter opinion argues that Wang's basic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Chinese aesthetic traditions, which were aided by western thought in Wang's Case. The two opinions seem to be over-focused on conceptual comparison and identity; therefore, they fail to point to Wang's principle of “Life as Essence” which incorporates thought of all origins. Wang's 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 is a reaffi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life”, a blending that goes beyond mere conceptual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相似文献   

18.
与明前期闽派、浙派诗人以全面崇盛唐尊李、杜为主流的诗学观不同,吴中诗人对诗歌的审美取向有着自己鲜明特色,那就是偏重对浑朴自然艺境的崇尚和对韦应物、柳宗元诗歌风格的推尊.他们反对刻意为诗,尊重自由抒发,追求浑朴自然,致赏清雅闲淡的孤情高趣,寄寓不累世务的自由情怀,体味孑立特起的卓绝人格,展现自由创造的潇洒风度,既体现了吴中地区怡情悦性崇尚审美的诗性人文传统和崇尚隐逸向往自由的生活习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空间挤压下士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英美文论界的新兴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是在当代语境下对历史文本重新进行文化阐释和政治解读的阅读诗学。中西方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也呈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本文以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为研究个案,在回顾新历史批评发展历程的同时,总体把握中西方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现状,重新把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The view that “Hermeneutic Circle” is a peculiarity of Qian Zhongshu's Methodology of Poetics is called “Theory of Hermeneutic Circle.” It came into being in the 1980s and was established as a the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by its advocators. As one of the main theories in “Qian Studies”, “Theory of Hermeneutic Circle” contributes much to the study of Qian Zhongshu's specific method in poetics.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this theory. First, it ignores the validity of “Hermeneutic Circle,” which is a concept traveled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from the western world. Second, it forgets that the most authoritative criterion of judging what is the proper summary of Qian's methodology is his works themselves. And thirdly, it is obviously wrong to overst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cept “Hermeneutic Circle” and want to summarize the whole methodology of Qian Zhongshu by using such a single term. Therefore, it may eventually lead to the magnification and invalidity of the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