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文化领域里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然而,对大众文化的界定问题;对大众文化的正面及负面作用的评价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对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等,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健 《桂海论丛》2003,19(4):63-65
由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海外大众文化的传入 ,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 ,当代中国产生了大众文化。这种新型文化的迅猛发展 ,舒缓了大众的身心压力 ,提高了生活质量 ,开辟了新的教育渠道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导致了新的文化失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 ,要通过明确大众文化的价值体系 ,坚持综合创新的原则 ,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等措施 ,引导和促进大众文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谨 《岭南学刊》2016,(4):123-126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瓦尔特·本雅明和美国大众文化研究专家约翰·费斯克两人同样是以乐观的精神看待大从文化,但是二者在大从的本质特征、大众文化的成因以及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众:经验性客体与游牧式主体;大众文化:人机合作与权且利用;大众文化与政治:政治性的文化评判与文化的微观政治学。  相似文献   

4.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人文知识分子创造的精英文化以及伴随着近代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大众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多层次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多层次文化体系建设,就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精英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教材中提出了倡导“大众文化”的观点。怎样正确理解这个提法,准确把握大众文化的指向,明确大众文化与文化的大众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精英文化、先进文化、落后腐朽文化等的区别至关重要。(一)一般来说,大众文化的指向是对应于精英文化的一种文化形式归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特定观念、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表现出来;其基本特征通过实践基础、制度性质、时代特点、民族特色等方面体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是围绕实现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在提高民族素质、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及其蕴涵的一整套文化符号体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兼具文化属性、精神属性、商品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身,这一特点使其具备生成与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在其意识形态性表达方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虚假的需要"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伯明翰学派则认为大众对大众文化具有多种解码方式,从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争夺。作为社会意识载体的大众文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消费环节,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地对待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表达和功能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行走在诱惑与责任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进行精神抚慰和满足感性欲望的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大众传媒正是看到了这两点而迅速介入,从而使大众文化成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尽管大众文化本身存在无深度的平面性、通俗化、媚俗化的特性以及一些凶杀暴力、色情淫秽、愚昧迷信等文化垃圾。大众传媒无可选择地放纵了大众文化,从而使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与膨胀。而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是政治喉舌和舆论导向,担当着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大众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责任。处于多种矛盾与挤压之下的大众传媒,如何承受这些严峻考验和社会重托?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各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面对精英文化构成了有力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大众文化的优势与缺陷入手 ,论述了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进行整合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并指出我国应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当务之急——走出“娱乐至死”的文化陷阱与精神沙化,重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道统与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当前大学审美文化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问题,从文化学、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大学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作为精英文化的大学审美文化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异,并就借鉴大众文化、提升大学审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及台湾文坛的因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 文学的发展既受内系统的支配,也受外系统的制约,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尤为直接。 80年代台湾文化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大众文化的流行,或者说对大众文化的追求,已跃登为这一时代主要的文化价值;而这是与资讯时代的来临、工商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休闲消费需求的强盛紧密相关的。大众文化在外部形态上为工业化的文化产品,具有规格化、大量化、快速化和拟似个性的特征。它倚重于传播媒体强大的复制传播功能,不分阶  相似文献   

13.
王嘉  于冬 《前沿》2004,(7):173-176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已经对社会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方学者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对西方的大众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和后现代大众文化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并试图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提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是在多重因素结合下出现的新型文化.特别是其与新媒介结缘,人们常常称之为媒介文化;由于其经济因.人们也称之为消费文化;又因为其社会因,人们还称之为流行文化.当然其规模庞大,受众日多,所以大众文化仍然包含大众的含义.但它不是自主的文化,以往的文化经验、文化规律和文化传统并不能帮助人们确切认识和理解大众文化;必须从新的视角切入,才能准确、深刻地把握其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它的崛起,不仅打破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传统格局,促进了文化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模塑了国民的现代品性,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然而,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不足与缺陷:大众文化发展中的庸俗化、商业化、过度技术化倾向,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疏离化倾向,与文化大众的真正需求相脱节的倾向以及价值取向上的紊乱等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主体素质全面提升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坚持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大众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是促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姚迎春 《理论月刊》2005,(2):142-144
大众文化成为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构造力量,与传统的高校德育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本文视高校德育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从文化的角度反思了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弱化的多重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文化建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苏峰 《长白学刊》2008,(3):147-149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作为一种非主导文化,是来源和反映群众生活,在人们日常文化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用社会主导文化指导和规范大众文化,推动大众文化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成为大众主要的消费和娱乐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原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具备了必要性。“民族心理”的客观存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有了可能性。“文化商品”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的转化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今天,恐怕谁也无法否认,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现实。作为当代中国产量最高、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不仅在塑造普通大众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在塑造和巩固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大众文化领域的畸型与混乱,也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因此,加强大众文化运作规律研究,提升大众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具体分析了大众文化对军警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尽力从两种文化的价值定位,文化特性、文化功能等理论层面,系统论述大众文化与军警院校校园文化的统一与冲突,并基于对大众文化对军警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的理性认识,提出现代军警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