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锦棠与左宗棠之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棠与左宗棠的关系大部分时间是融洽的 ,虽然中间有一年多时间发生过矛盾。这种融洽与刘锦棠及其“老湘军”的素质密切相关 ,因为左宗棠需要他及其“老湘军”;可矛盾 ,却由左宗棠对刘锦棠所有要求加以“裁抑”导致。在中俄关系紧张之际 ,刘锦棠放弃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 ,合力进攻伊犁 ,更表现出了他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2.
杨增新治疆17年最值得研究 回顾新疆100多年的治理历程,生发不少思考。 左宗棠收复新疆,让新疆重回祖国怀抱,1884年新疆建省,第一任巡抚是刘锦棠。回归后取名“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现在一些分裂势力故意歪曲事实,解释为新的疆土,这是违背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清末中国海防崩塌、整体受辱时,左宗棠、刘锦棠西征平叛,成功收复新疆并改制建省,实现了新疆历史上首次与全国政体的同一。改制建省后的新疆以持续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系列举措,重构了社会,促进了新疆安定发展和区域丝路复兴,使居民在人口多向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中,重塑了历史记忆、重构了身份,凝聚了国家认同,为新疆在清政权分崩离析、民国战乱不休、外敌吞我山河时,未遭大乱和分裂之苦并奠定了最终统一的基础。从历史的经验看,新疆发展离不开中华一统的政治前提,无视新疆居民和社会文化多元互动共生、交融发展的历史,单一强调某种群体的身份差异,与历史不符,更会引发"重群体而远国家"的认同危机,导致狭隘、极端乃至分裂的灾祸。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清将左宗棠奉命进军新疆,在各族人民支持下,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打败了占据新疆10年之久的浩罕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了新疆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所以能戎机顺迅,边功即现,除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新疆实行了一系列较得人心的抚民政策,从而在团结各民族群众、有效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左宗棠的抚民政策,其中心内容是"民所欲与聚,民所恶勿施"。就当时新疆的具体情形来看不仅地理环境险恶,而且阿古柏外有英国做靠山内有少数封建主、伊斯兰教上层分子当支柱,构成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阿  相似文献   

5.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个传奇人物,曾在科场屡试不第,但凭借真才实学建立了丰功伟绩。他办船政、平回乱、抗法军等为人称道,但他最辉煌的业绩乃收复新疆,因此后人称之为"杰出的爱国者"、"伟大的民族英雄"。而左宗棠背后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胡雪岩。左是杰出的军事统帅,胡是商界奇才,左胡强强联手,才有了收复新疆的壮举。公元1759年,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将这块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故土,重新归入版图。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把广袤达16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命名为"新疆"。  相似文献   

6.
刘锦棠收复和治理新疆的军事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棠率军收复新疆和担任新疆巡抚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军事方略,如“缓进急攻”、“先北后南”的用兵方略;注意民族政策,争取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改革兵制,裁汰勇丁,提高新疆驻军战斗力;重视边疆地区军队将领的选拔和任用,等等。这些军事方略,对后世的边防建设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是近代中国政府反抗外敌入侵、收复失地一次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具有正义性,得到全国人民一致拥护外,左宗棠在战争中采取的正确军事方略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朱勇 《求索》2005,(6):196-197,192
本文试图从罗马行省的设置和法律地位入手,论述行省制的形成及其完善的过程,阐释行省制的法律文化价值,进而揭示行省制对于维护罗马国家的统治及其对后世公法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海燕  宋海容 《前沿》2010,(14):128-130
左宗棠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还是一位治世之良才。他在西北期间,从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左宗棠在西北的禁烟与林则徐的南方禁烟相比,效果明显,其措施及功效值得总结,为今天禁毒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曾国藩都是晚清政局中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是他们在历史上所得到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左宗棠因收复新疆有功于民族国家而名垂青史,被后人称颂为民族英雄;曾国藩则因办理天津教案而为人诟病,呼之曰“刽子手”、“卖国贼”。这似乎成为一个定论而被人们接受。然而,历史的事实又是怎样呢?曾、左的思想、活动究竟是大相径庭、水火不容,还是相互影响、大同小异呢?这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  相似文献   

11.
清朝钦差大臣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时,在繁忙的军务中,带领将士在东起潼关、西至新疆的数千里路旁遍植杨柳,如今已形成参天大树,给戈壁沙漠增添了一道绿色的长廊。人们将这些杨柳称为“左公柳”,并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官吏,而且朝廷赋予他的职责是军务,但他在光复疆土的同时,广植杨柳,屯垦戍边,造福边疆人民,实属难能可贵。左宗棠是颇有点责任心、长远眼光和求实精神的。谁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新栽杨柳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难以成材。杨柳栽在戈…  相似文献   

12.
评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降卖国,应当基本否定。近年来,一些同志提出左收复新疆有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他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功过并论,不可偏颇。我是基本上同意后一种看法的。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一八一二年十一月十日(嘉庆十七年十月七日)出生在湖  相似文献   

13.
史源 《政策瞭望》2007,(9):56-56
做事要有务实的精神,不能图表面工程。晚清左宗棠在用兵关陇、进军新疆的过程中,十分关心当地建设,他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特点,采取不少举措,鼓励种棉畜牧,发展当地生  相似文献   

14.
林健 《福建乡土》2010,(2):51-53
很早以前就知道乌鲁木齐有福州名人林则徐和马尾造船厂创办人左宗棠的雕像,借着新疆旅游文化节之际,我们作为福建省作家代表团,冒着入冬的第一场雪,专程前往红山和水磨沟这两处著名风景区。  相似文献   

15.
元朝对中国的统一,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元朝把草原游牧制度中的分封制等相关制度与汉地固有的中央集权制紧密结合,以此来强化官僚君主制下的政治运行程序。其行省制度使边远地区与中央的联系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是近代史上抵抗外来侵略并获得全胜的一次战争,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一次义战。左宗棠为国家、为民族所建立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之一,他曾经镇压过人民起义,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领土有“日蹙百里之优”的关头,他能挺身而出,担起抗击侵略者的重担,又取得那样的成功,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主义者,应当受到历史的表彰,为后人所敬重。  相似文献   

17.
西出嘉峪关,漫游于丝绸古道,不时可见沿途有一些合抱粗的杨柳树,虽伤痕累累,却铁骨铮铮,顽强地抵御着戈壁狂风、飞沙走石。这就是著名的“左公柳”。略知清史的人都知道,清光绪年间,新疆阿古柏搞分裂叛乱,由于国力衰微,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却力排众议,以花甲高龄主动请缨率领部队出塞,抬着棺材行军表明以死报国之志。并且,为改变边疆荒漠景象,他还亲率部队沿途遍栽杨、柳、沙枣树,名曰“道柳”。经过一年多的血战,新疆全境收复,“夜奏甘泉书报捷,重恢疆域种葡萄”,左宗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尝投太平军",此一说经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演绎之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同时也引起诸多人的质疑。于此,作者考证认为,此一传说不符合历史事实,不足为据。其一,经广泛查考,此说并无确凿可信的历史事实的证明。其二,此说不符合左宗棠一贯的、特别是他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思想立场。其三,此说同太平军围攻长沙和左宗棠入张亮基幕府的日程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熊子杰 《黄埔》2023,(5):91-94
<正>第十五章左宗棠精神永存台湾:未曾踏上台湾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台湾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相似文献   

20.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生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卒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曾遍游西北、东南各省。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于长沙,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