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要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推行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使命,推行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秉承政府良心责任,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要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入手。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正处在新旧更替的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大都进入了改革的时代,从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到贵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重塑政府”,乃至日本的“小政府,大经济”,表明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越来越多的政府正在反思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有作为的政府首脑都把行政改革作为追求的政绩.许多朋友都知道,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而任何一项改革都涉及到政府行政管理模式,都与政府体制改革相联系.中国的历史把行政改革推向了各项改革的最前沿,成为整体改革中最为关键的部位.这种地位的重要性使行政体制改革能够成为各国朋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行政改革虽然是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但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其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体制.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政府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发展,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有学者甚至指出,行政改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关于政府的改革,我们通常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指代和概括。中央政府十分重视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完善政府自身建设,从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有密切关系。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界存在争论,这种争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什么是行政管理体制的争论;二是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的争论;三是关…  相似文献   

5.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记者:高会长,您好。党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您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高尚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消费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这表明中央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加快推进行…  相似文献   

6.
《前线》2005,(9)
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体制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改革报》2005年8月1日发表杨启先的文章认为应切实搞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涉及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和权力调整,涉及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  相似文献   

8.
<正>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基层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层执法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博兴县兴福镇为例,探索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综合执法问题。一、问题突出,执法体制有待改革和完善一是乡镇执法主体与责任主体不一致。兴福镇政府作为基层  相似文献   

9.
推进政府转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我国情况而言,政府转型既是经济改革的深化,也是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将是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简单的手工作业型向借助信息网络型转变.政府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可能会激化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的冲突;政府不廉洁行为与老百姓公平意识的冲突;社会发育水平提升与政府控制社会能力的冲突.只有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制改革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中国政府施行大部制改革是社会历史的选择。从行政发展意义而言,大部制改革有利于建构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大部制作为改革工具需要贯彻职、权、责的统一性,同时需要体现政府管理的终极价值取向。大部制改革为代表的行政体制改革必然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历史需要给予改革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与党的16大报告相比,17大报告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许多新的提法和新的观点。这些新的提法和观点不仅指明了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也给我国的政府管理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1·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我国的国情决定,政府一直是改革的设计、组织和推动者。因此,尽管政府在国家的改革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政府自身的改革相对来说是滞后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要求加大对政府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7大报告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开始。为了使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走出以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我们认为,从县乡政府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出发,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强政府。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22):33-34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政府高效协调运转,对于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在即将迎来新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刻,准确地判断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分析政府管理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走向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4)
<正>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  相似文献   

17.
行政体制的精简高效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实践中,中韩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着诸如改革的连贯性、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联度、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的先后顺序、民间介入改革的程度等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韩两国的建国理念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不同、行政体制及法制的完善程度不同等。基于此,中国应立足本国国情,不断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一、20多年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记者:范司长,您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那么,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效率、公平和正义的关系.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大量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正义的欠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围绕社会正义实现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看行政组织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晓川 《新视野》2007,(4):48-50
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但都未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性突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没有以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缺乏完善的行政组织法的制度支持。因此,加强与完善行政组织立法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自身理性要求,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